國美和蘇寧虧損淪為難兄難弟,映射實體店之殤觀點
成功的商業模式屬于過去,蘇寧或者海航等民企為過去的瘋狂擴張買單,也是正常的事情。
把半年報比喻成上市公司的期中考試是很恰當的事情,沒有出題者,也沒有閱卷人,在成長與衰退,機會和風險并存的市場經濟大潮中,誰更多的占有了市場份額發展蒸蒸日上,誰在斷臂與重組中覓得一線生機,又有誰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里苦苦掙扎,每一家新老企業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也驗證著公司管理層的經營智慧和管理才能。上市銀行們盈利幾百億+,笑傲江湖;互聯網平臺上市新貴們虧損幾十億+,在嘲諷風投們的燒錢邏輯;增產不增收抑或增收不增利的大有人在;還有那些大瓜大雷的存在----
國美零售8月27日公布半年報,蘇寧易購8月30日公布的半年報,不出意料的是這對曾經在實體店家電時代橫掃全國的“雙子星”已經淪為了電商時代的“難兄難弟”:虧損,盡管曾經一段時期,蘇寧已經落下了國美不止一條街,因為蘇寧背靠阿里巴巴。但依靠財技的盈利是不會久遠的,蘇寧的虧損已經達到了34.52億,遠超國美虧損的19.74億。而更為重要的是蘇寧易購在7月12日公告,創始人張近東及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張近東父子持股90%),蘇寧電器集團(張近東持股50%),將上市公司總股本16.96%的股份轉讓給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并已完成過戶,張近東辭去董事長職務,標志著蘇寧易購已經進入了去創始人時代。
在黃光裕登上中國首富位置的時候,蘇寧是要略遜國美一籌的。在黃光裕鋃鐺入獄后的國美股權之爭的時代里,蘇寧絕對是搶得彎道超車良機的,但蘇寧終歸是蘇寧,張近東終歸是張近東,和黃光裕相比是要差了一層,和中國首富的距離也要差了不止一層的,因為風向變了,到了得互聯網得天下的時代,到了“二馬奔騰,百業凋零”的時代。不管你喜不喜歡,不管你承不承認,要么站隊阿里,要么站隊騰訊,否則你就要被邊緣化,就要遠離財富的中心。
國美能折騰,還是蘇寧能折騰,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就目前而言,國美折騰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打扮家,還是真快樂APP,再到20年租金轉股。其實在黃出來之前,蘇寧折騰得更猛,入股足球拿了中超冠軍,還有意甲冠軍,那是心心念的五大聯賽冠軍。恒大崛起也僅僅是中超冠軍和亞冠冠軍而已,而亞冠冠軍的含金量也是無法和意甲冠軍相比的。王健林是熱愛足球的,許家印不怎么愛足球,甚至張近東愛不愛足球都是不用問的事情,但張近東做到了王健林和許家印沒有做到的事情,而戲劇性的結果是,蘇寧足球俱樂部中超奪冠即解散,意甲的國米財務狀況一直在苦苦掙扎,而張近東也失去了蘇寧易購的絕對控制權。
蘇寧一度也是很風光的,開啟買買買的模式,收購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收購PPTV股權,收購天天快遞,收購37家萬達百貨門店、家樂福中國80%股份,甚至因為張許“交杯酒”200億拯救恒大---。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投資 約 283 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云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后總股本的 19.99%,成為蘇寧易購的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蘇寧易購將以 140 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 2780 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可謂是大手筆,最后以蘇寧狂賺和阿里惡虧而告終,蘇寧低點進入阿里巴巴后投資收益翻倍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然而如日中天的蘇寧換不來蘇寧易購的頹勢,沒有了投資收益,即便如今的蘇寧易購半年報營收二倍于國美,虧損也同樣二倍于國美,絲毫看不到財務好轉的跡象,最后拱手讓出蘇寧易購的控制權黯然收場。
有網友總結黃光裕是張近東的克星,看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張近東的蘇寧在底牌盡出的情形下,或者說在資本運作巔峰時刻,也無法讓蘇寧易購大放異彩比肩頂流,而不得不甩賣資產和股份以平衡債務,甚至辭去董事長職務的現狀完全無法與國美相比,黃光裕還有三處地產租金的底牌,還能發行股份牢牢把控國美零售,僅此一點而言,控制大局能力終歸要力壓張近東一籌的。二人的斗法與交集在未來逐漸趨于邊緣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有哪個實體店不沒落呢?房租成本,裝修成本,人員成本,水電支出都無法與電商相比,變通和改革是必然的,還需要摸索和實踐的,也需要時間來檢驗的。
國美和蘇寧是被貼上家電實體店標簽的,盡管二者一直在為擺脫這個標簽一直在努力,但搞實體的終究干不過搞互聯網的,電商拼多多可以橫空出世,京東一度在家電領域占據了更多份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寧的動作走在了前面,也為國美提供了可以借鑒經驗,2018年中超聯賽主場上座率,蘇寧的南京奧體中心場均3萬+,可以說為實體店和電商提供了死忠的流量,作為蘇寧球迷購物,是不可能選擇京東和國美的,同樣,當蘇寧足球曲終人散的時候,曾經的鐵粉也注定毅然決然地成為路人的。與蘇寧收購萬達百貨和家樂福股份不同,國美選擇了和京東與拼多多的可轉債模式,但體量還是不夠。黃光裕拿出三處地產的20年租金放手一搏是大手筆,也是建立起了自我保護的護城河。無論國美,還是蘇寧,20年來已經復出的租金是多少,無人統計,但鎖定了未來20年的價格,并且以每股2.11港元的價格發行股份,作為國美股東是不虧的,因為以現在的國美不到0.9港元的股價計算,黃光裕虧大發了,幾乎等于白送了10年的租金,所以,黃光裕必然要去努力做好國美,18個月也好,兩年也罷,國美的股價不回到2港元以上,黃光裕這個憋吃得就大了。
成功的商業模式屬于過去,蘇寧或者海航等民企為過去的瘋狂擴張買單,也是正常的事情。無論蘇寧還是國美,自己的優勢所在只能是門店。真正的無敵是線上線下聯動的,阿里意識到這一點,京東也意識到這一點,互聯網流量是有限的,互聯網紅利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直播帶貨,電商的發展也在逐漸接近著極限。網絡也不是萬能的,人終歸是生活在現實世界里面的,圍繞著吃喝玩樂購,還有許多的文章可以做,還需要創新的模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商海商戰變換莫測,未來情形如何鹿死誰手,不是某個人某些人可以武斷得出結論和臆測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