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持續虧損到人事動蕩:眾安在線因何流年不利?金融

互聯網保險需要什么,對于眾安等互聯網保險品牌而言,眾安人事給外界的感覺似乎是有些動蕩。
港交所權益資料顯示,眾安在線(06060-HK)被股東鄭方于1月6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28.3757港元減持13.5萬股。減持后,最新持股比例由9.02%降至8.99%。
股東減持,對于外界而言很難不讓人與眾安目前的發展狀況進行聯系。不得不說,如今的眾安保險似乎多少讓人有些失望。在過去一年,眾安給人的感覺似乎在人事方面有些動蕩,而且業務增長仍舊虧損的難題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高層人事波折不斷:戰略穩定性該如何保障?
在過去的一年,眾安人事給外界的感覺似乎是有些動蕩。
2019年4月,眾安科技原CEO陳瑋離職,加入泰康在線;眾安在線原汽車事業群負責人王禹加入華農財險;眾安在線原副總經理吳逖加入合眾財險。
2019年7月,陳勁宣布辭去眾安在線總經理及聯系首席執行官職務,其新的身份是眾安執行董事,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長。騰訊金融科技原副總裁朱立強出任眾安科技新CEO。
眾所周知的是,人的穩定,尤其是管理層人員穩定,對于企業戰略能否持續穩定的推行下去影響非常大。
回顧過去商業社會發展的一些案例,但凡出現較為頻繁人員變動的,企業經營狀況似乎都不怎么理想。
不得不說,眾安的管理層其實壓力很大。背后有阿里、騰訊、平安的加持,可眾安似乎一直沒能兌現外界對它的期盼,保費收入在持續走高,可虧損似乎也在持續進行著。
據有關資料顯示,眾安2014年至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27億元、0.44億元、0.09億元、-9.96億元和-17.96億元。
2019年上半年獲得的投資收益7.58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實現凈利潤0.9億元,眾安終于迎來首度盈利,可好景不長,在三季度眾安凈虧損4.01億元。持續虧損下,眾安高管們所承受的業務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換人太勤了對內對外其實都不是什么好事。
對內而言,頻繁換帥,不同的領導不同的思維,可能會導致產品線調整頻率過多,缺乏穩定持久的戰略。即便堅持上任領導的思路,但不同領導在戰略認知上或許很難一模一樣。
對外而言,企業頻繁換帥,這給用戶以及資本市場的感覺似乎也不會太好,可能會給人一種人事動蕩的感覺,這對于企業品牌形象而言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
持續虧損,再加上去年的人員動蕩。2020年才剛開始,眾安的股東鄭方就宣布減持,這有可能給外界一種不好的印象,如果看好眾安的未來為什么還要減持呢?或許這也為已經麻煩不少的眾安又添上了幾分陰影。
監管點名,投訴量大:受了傷的品牌該如何彌補?
虧損、人員動蕩是一方面,但對于眾安這樣的上市公司而言,經營合規性意義重大,因為現在的資本市場非常重視企業的合規性情況,這一點對股價的影響非常大。
今年7月,銀保監會開展對保險產品檢查,責令20家財險公司整改問題產品,眾安便在其中。
9月2日,銀保監會例舉了某大型商業銀行、某人壽保險公司、某財產保險公司三家銀行保險機構存在的欺騙投保人、多收保費、無理拒賠、違規收取賬戶年費及管理費、代理銷售保險產品行為違規等問題。有媒體報道稱,某財產保險公司似乎指的就是眾安。
此外在企查查檢索得到的消息來看,眾安在線提示的自身風險以及關聯風險數量有些過于多。
用戶、投資人看到這樣的情況,對眾安的產品或者未來真的能放心嗎?此外,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用戶投訴數據上來看,眾安的投訴量似乎也處于一個較高水平。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關于2019年前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眾安前三季度銷售糾紛投訴量仍舊位居首位,投訴量同比暴漲1370.91%。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前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數據顯示,在單筆合同糾紛方面,眾安在線以2924件位居第三,同比增長117.72%。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眾安網上銷售糾紛投訴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倍以上。
或許是互聯網保險還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或許是人事變動太多,影響了正常的服務水平;或許是互聯網保險缺乏線下實體店,目前還不適合純線上。
總而言之,無論是什么情況導致自己投訴量的居高不下,對于眾安而言真的需要反思一下了。作為一門2C的生意,品牌影響非常大,雖說現在國民保險意識雖然較之前大大提高了,但是在保險選擇上也是非常謹慎,而且每筆保險的客單價普遍偏高。如果眾安的投訴量一直這么高,該如何讓投保人放心的花錢呢?
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保險開始進入“野蠻生長”的爆發階段,先后涌現出眾安、易安等眾多互聯網保險公司,而眾安更是成長成為了互聯網保險的第一股,然而如今卻因虧損、人員動蕩、投訴過多而為人詬病。保險業務成本高、投資回報降低,導致業績下降。
那么對于眾安以及整個互聯網保險市場而言,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在筆者看來,綜合來看,用戶習慣的問題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如何解決流量獲取的問題也就成了行業發展的命門所在。
其實商業模式千千萬,只不過是未來到底能做多大的問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判斷標準在于兩個方面:第一,能夠解決問題或提供價值;第二,整個行業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能讓業內鏈條上的每個人都很舒服,都有發展的潛力。
互聯網保險需要什么?昂貴的流量費用和低效的轉化率成為創業公司的最大困境,它們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流量入口,而不只是依靠股東,眾安就因為過度依賴股東和而受到媒體質疑。
當然了,借勢本身也沒錯。只不過如何控制渠道成本可能需要企業更為仔細的思考一番了。如果渠道成本過高,此外,純線上弊端日益凸顯,可能會出現信息不對稱傳達不到位情況發生,這就容易引起投訴,對于眾安等互聯網保險品牌而言,或許真的需要考慮布局線下渠道了。
ps:向善財經原創稿件,訂閱號ID:hlwdnexs,商務轉載合作聯系:a913613543,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