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榮: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 已是大勢所趨金融

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金融科技在我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空間。
11月14日,Money20/20中國大會在杭州盛大開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大會上表示,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金融科技在我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空間。
李東榮稱,正確認識和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應該重點把握好四大方面:一是應把握好金融科技創新的出發點;二是應找準金融科技創新的切入點;三是堅守金融科技創新的根本點;四是應做牢科技金融創新的支撐點。在李東榮看來,無論是哪類從業機構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都要清楚自身定位,即始終要把握著“我是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否則容易在金融活動中跑偏方向甚至迷路。
李東榮認為,金融科技要充分發揮作用,準切入點至關重要。針對我國當前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從業機構應該按照追求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思路圍繞實體經濟發展中有效的金融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短板,發揚精益求精的金融工匠精神,科學遴選安全穩定的實用型技術,運用到具有較高契合度的金融產品,要避免“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應用誤區。
李東榮還表示,金融業是與財富打交道的高風險的特殊行業,同時也是充滿誘惑的行業。從古至今提升風險甄別、風險定價、風險處置的能力一直是金融從業機構最基礎、最核心的功課,同時也是最大的挑戰。金融科技并不會因為技術創新而有任何的特殊和例外。
同時,李東榮指出,要清醒認識到技術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如果缺少機制、人才、數據、標準等方面的有效支撐金融科技將只是“空中樓閣”和“繡花枕頭”。
以下為李東榮會長演講實錄:
尊敬的周江勇書記,朱從玖省長,韓國前總理韓升洙先生,來自國內外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很榮幸來到美麗的錢塘江畔,受邀出席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大會,有機會與來自全國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金融科技創新這一熱門話題。
根據我近年來的觀察和了解,浙江省特別是杭州市十分重視促進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并已經做了大量的探索,通過不斷地優化政策支持和營商環境,積極營造金融科技創業創新氛圍,鼓勵和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健康發展并實現有價值的金融科技創新。
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移動金融,包括上云企業的數量等等各項業務迅速發展,剛才無論是江勇書記,還是朱從玖省長如數家珍列舉浙江省杭州市運用金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他們剛才列舉的幾項指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去年整個浙江省數字經濟的產值已經達到了2.06萬億,占全省GDP的總量達到39.8%,居全國的第4位。這個數字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確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目前浙江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金融科技產業的聚集區和創新高地之一。在此,我對浙江省探索運用金融科技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已經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和組合。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正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探索日益廣泛,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眾湊融資、智能投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金融科技逐漸成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國金融發展和金融資源布局的焦點領域,雖然世界各國各自的國情不同,金融的發展階段也不同,但持續提升本國金融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水平,增強金融服務能力的基本訴求的是相同的。
今天的大會以“中國與世界攜手,智創金融新生態”為主體,這恰如其分反映了世界各國共同的基本訴求,我注意到本次大會吸引來自英國、印尼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出席,這將有助于匯聚政產學研各界同仁深入探討,促進對于金融科技的正確認識和應用發展。
下面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結合我近年來的觀察,工作實踐體會以及思考談幾點自己的認識,供與會者思考:
毋庸置疑,金融科技的本質特征體現了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顯著地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使其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如何正確認識和發揮其作用,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我們認真重視并準備把握好的。
第一,應把握好金融科技創新的出發點。無論哪一類從業機構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我認為首先要清楚基本定位,即始終把握準我是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否則容易在紛繁復雜的金融活動當中跑偏方向,甚至迷路,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一個很膚淺的問題,我們今天金融活動發生的很多違規違法的案例,充分的證明了問題往往就出在脫離了我剛才上面講的基本出發點,由此,出現這些違法違規的問題不足為奇。
所以,我認為金融科技與現代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金融為本,科技為器,從業機構開展業務首先要牢守申辦金融業務的出發點,并嚴格遵循金融活動發展和科技活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以促進金融業轉型升級,建設普惠金融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已任,把有利于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于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有利于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作為評估創新價值的基本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正確,路徑科學。
第二,應找準金融科技創新的切入點。金融科技要充分發揮作用,找準切入點至關重要,針對我國當前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我認為從業機構應該按照需求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思路,圍繞實體經濟發展當中有效地金融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的短版,發揚精益求精的金融工匠精神,科學遴選相對成熟可靠安全穩定的適應性技術,應用到技術比較高的切合度的金融場景。要避免拉著錘子找錠子的應用誤區,當前國家已在經濟領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內容是在著力改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因此在這些領域,金融科技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比如說,我了解到有的機構成城鄉居民提供小額,便捷,隨身的金融服務,有的機構嘗試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資金結算,交易流水,存款投資等各類交易數據,滿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有的機構使用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對接農業核心技術信息系統,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的相關交易和物流信息,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還有一些機構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在信息難以篡改可追溯性方面等特點,實現扶貧資金的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我認為只有堅持一個方向,我們的金融科技就可以在實實在在的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解決問題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樣的金融科技創新探索就值得支持和鼓勵。
第三,堅守金融科技創新的根本點。我們過去經常提到金融業跟財富打交道的高風險的一個特殊行業。同時也是充滿誘惑的行業,提升風險甄別,風險定價,風險處置等能力是金融從業機構是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功課,也是最大的挑戰。縱觀全球金融發展歷史,金融風險從來沒有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銷聲匿跡。在防范金融方面不會因為技術的發展有任何的特殊和意外。我們到做到風險管控安排與產品服務創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有效地完善合規管理,應急處置,切實做牢數據保護,運行監管,災難恢復等安全保障防護。使各類金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處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同時,通過信息披露,通過風險提示,合同規范等方式,避免新的風險和成本向金融消費者不合理的轉嫁。
第四,應做牢科技金融創新的支撐點。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技術不是萬能的,他不可能一勞永逸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如果缺少機制、人才、數據、標準等方面的有效支撐,金融科技將只是空中樓閣和繡花枕頭。因此在機制方面,要設向努力形式有活力的機制,通過各種創新平臺,打破部門條塊分割,完善試錯融錯機制,有效解決當前金融機構存在的創新融錯不足,考核機理不相融等機制問題,人才方面努力完善人才的交易和輪崗機制,注重人才在業務和技術不同崗位的適度流動,培養復合型的金融科技專業性人才,逐步地彌補金融科技的人才缺口。
在數據方面,應該從單純的數據的囤積者,轉變為數據的挖掘者,在依法合規,并做好消費者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激活內部的存量數據,盤活外部的合作數據,切實地提升數據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在標準方面應以增強安全性,合規性和互操作性為重點,積極地參與和推進金融科技標準化建設,提高金融科技在服務要素,產品定價,信息安全,隱私保護,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化的水平。同時,通過我們的實踐總結,把我們國內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努力提升到國際標準,走向世界。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金融科技在我國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空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全國行業自律組織,愿意與監管部門、從業機構和社會各界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推動中國乃至全球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在建立現代金融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