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業度春回暖,科大訊飛焦慮仍存互聯網+

但2018年AI行業融資潮帶來的企業估值高,科大訊飛百億營收讓我們看到AI行業的市場潛能,AI公司謀求上市 2019年對于AI行業來說。
疫情在國外越來越嚴重,AI明星公司Wave Computing 成為了疫情下第一個破產的AI公司,在許多人唱衰AI行業時,國內AI公司給AI行業帶來新的希望。
根據天眼查顯示,2020年5月13日,“AI國家隊”云從科技完成C輪融資18億元。2020年初,云從科技就完成了公司股份制改革,早有IPO意向。而且四輪融資資方無一來自外資機構,計劃沖刺A股科創板。
新的融資讓許久未見高額融資的AI行業久旱逢甘霖,此次云從科技融資上市,能否為AI行業帶來第二春呢?
行業寒冬回暖,AI公司謀求上市
2019年對于AI行業來說,是不好過的一年。根據美國沙利文公司發布的《2019中美人工智能產業及廠商評估》中數據顯示,AI項目的投資熱持續發酵,在2018年達到頂峰,在2019年投資金額和投資筆數大幅下跌。
2020年一季度,又遭遇疫情黑天鵝沖擊,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國內風險投資額就上年同期相比縮水三分之一。眾多AI企業融資困難,紛紛開始謀求上市以募資維持公司運轉。但2018年AI行業融資潮帶來的企業估值高,盈利能力低成為AI企業上市的難點。
“AI四小龍”中曠世科技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六個月之后,曠世科技IPO的進程狀態顯示為“失效”。
商湯科技在2018年4月到9月五個月獲得三輪投資,總額超過22億美金,估值飆升60億美金,此后就沒有新的融資消息。2020年初有媒體報道商湯科技申請港股科創板上市,但商湯科技回應不曾有上市具體時間表。
中科院出身的云從科技是AI行業中的國家隊,在2020年初就進行股份制改革,在五月又拿到18億元高額融資,2020年年底有望在A股科創板上市。
四小龍三家都有上市的動作,而依圖科技回應沒有明確的計劃在科創板上市。AI芯片明星公司寒武紀近期也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AI獨角獸公司提交的招股書揭開了AI獨角獸公司神秘的面紗,盈利能力低是AI企業的通病。
從曠視科技提交的招股書來看,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人民幣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虧損分別為人民幣3.43億元、7.58億元和33.52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虧損額度達到驚人的52億元。
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2017年-2019年間實現營收分別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81億元、-4105萬元、-11.79億元。三年寒武紀一直虧損,累計虧損約為16億元,營收增速遠低于虧損增速。
而早在2008年上市的科大訊飛2019年財報宣布營收破百億,凈利潤8.19億。作為AI行業“老大哥”的科大訊飛在一眾AI公司賠錢的情況下保持盈利,其發展脈絡值得后來者去分析。
軟硬兼施,雙輪驅動,憂樂并存
AI產業商業化已從基于大數據做應用的1.0時代轉為應用場景規?;?.0時代。人工智能不應單獨存在,立足場景,實際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是關鍵,軟硬件相結合才能為公司帶來實際效益。
科大訊飛開啟“平臺+賽道”戰略模式,業務分為訊飛開放平臺,消費者業務和行業人工智能應用三大部分,在教育、醫療、司法、消費者等行業賽道上,實現源頭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的良性互動。To B+To C雙輪驅動,軟硬件結合為行業和消費者帶去便利的同時,也為科大訊飛帶來盈利點。
To B方面,科大訊飛教育、政法、智慧城市業務等主要面向學校、政府等企業事業單位及規模較大企業,智慧醫療業務主要面向各個省市縣的醫院,提供輔診服務。同時開放平臺迅猛爆發,2019年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68.71%,毛利率同比提升了4.51%。2020年3月份科大訊飛中標合同金額達到9.2億,同比增長91%。
To C方面,科大訊飛推出一系列針對細分領域的智能硬件,比如訊飛翻譯機、訊飛智能辦公本,訊飛錄音筆等,在2019年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從科大訊飛2019年度財報看,To C業務已經逐漸成為科大訊飛的營收大頭。報告期內,To C業務營收36.25億,同比增長43.99%;毛利17.08億,同比增長31.81%;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進一步提升,達35.96%,毛利占比達36.83%。
在軟硬兼施,雙輪驅動的“平臺+賽道”戰略下,2019年科大訊飛獲得百億營收,但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首見虧損。
根據財報顯示,科大訊飛錄得營收14.08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下降28.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為上市12年來首次虧損,經營現金流更是到-7.84億元。
從一季度的虧損再去看2019年度的百億營收,不難發現科大訊飛還存在著諸多憂慮。
1、政府補貼占比增大
在前幾年的AI浪潮下,AI公司的估值水漲船高,科大訊飛更是如此。很多人覺得科大訊飛的盈利配不上它的估值,而且凈利潤政府補貼占很大一部分,經常被人說是靠著政府補貼活下來的公司。
2019年科大訊飛共收到政府補助6.63億元,較2018年增加3.11億元,增幅88.35%。其中,4.12億計入當期損益,占凈利潤8.19億元的比例超過50%。
政府補貼占比減小更符合市場的期望,科大訊飛的營收才更健康?,F在政府補助已經連續兩年占科大訊飛凈利潤的比重超過50%,自身造血能力不強的話,企業發展也不會長遠。比如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下銷量持續減少的比亞迪,在疫情沖擊下成了最大的口罩制造廠。
2.現金流管理問題
2019年科大訊飛營收100.79億,但其中有應收賬款50.87億元,占營收比重的56%,也就是說營收百億,一半沒有到賬。
這和科大訊飛的業務結構不無關系,對接政府、國企比較多,應收賬款通常半年時間才能拿到。因為科大訊飛的業務季節性特征,前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是其常見的情況。但由于今年疫情原因,政府和企業面臨一定的財政壓力,應收賬款也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延期。延期的應收賬款擠占了科大訊飛的現金流,而科大訊飛還要做好應對壞賬的準備。
2020年第一季度現金流為-7.84億元,比去年同期-5.34億元增加-46.73%。根據會計財務彈性分析準則,如果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則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若連續幾個時期沒有好轉跡象,則必將出現財務危機。
3.研發問題
科大訊飛是一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上升完全沒有問題,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可是資本化研發投入占研發投入的比例一直升高。根據相關要求,一個項目研究接近尾聲才能符合資本化條件,而將研發投入資本化為無形財產,最大的好處就是利潤報表好看。比如樂視網,連續三年60%左右資本化研發投入,這個比例是不正常的。
2019年科大訊飛資本化研發投入占比48.52%,2018年47.02%,增高1.5%。過高的資本化研發投入增加了科大訊飛的無形資產,百億營收的利潤報表摻雜了太多“粉飾太平”。
波土頓咨詢公司( BCG ) 2019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經濟白皮書2.0》的數據顯示,中國AI人才數量稀少,總數在5萬人左右,僅為美國的十七分之一。
在這個大談AI的時代,互聯網頭部企業紛紛轉型,“All in AI”。各個企業爭搶人才還來不及,科大訊飛的研發人員人數卻一年時間減少498人??拼笥嶏w總裁劉慶峰提到,2020年不會大規模招聘,會控制住人員數量。但是吸引人才才能夠保證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去偽存真,共克“利”冰
AI行業經歷了前幾年的融資熱潮后,泡沫化十分嚴重,甚至部分投機創業者在PPT上加上“AI”就能獲得大量融資。而在過去的一年,AI商業模式由1.0轉向2.0,各個企業在技術革新的同時紛紛尋求場景落地,AI行業的發展從“云端”轉向“實地”。
《2019年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中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AI產業規模正在逐步的擴大增速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截止至2019年6月,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到2939家左右,排行全球第二。2018年我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15.5億元,在2015年-2018年間復合平均增長率達到54.6%。在2020年,預計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會達到990億元。
2019年的資本寒冬促進了AI行業的去泡沫化,2020年巨大的市場規模將促進AI行業健康化。
AI行業競爭的是技術,企業競爭的是盈利能力。以技術為壁壘高筑墻,以落地場景為盈利點廣積糧,才能做到緩稱王。整個AI行業會經歷一場大洗牌,留下有技術實力,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5月始,宏景智駕、超星未來獲數千萬元融資,云從科技獲18億元融資,1達觀數據或2.7億元融資。一系列的融資動作讓我們再次看到了AI行業對資本的吸引,科大訊飛百億營收讓我們看到AI行業的市場潛能,行業在逐漸回暖。
而如何消融“盈利難”這顆“冰刺”是整個AI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在下一階段,AI從業者們要共同思考摸索出AI企業健康的生存模式,才能在新陽下蓬勃發展。
去偽存真,共克“利”冰。
財經自媒體“藍莓財經”,訂閱號:藍莓財經,個人微信號18500928579,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