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雷軍的“金融帝國”快訊
入股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法巴天星財險”),小米切入財產保險賽道,造車新勢力借此完成拉長盈利鏈條重要一環的同時,雷軍的“金融帝國”版圖再度得以擴張。
泰山財經記者 張潤邦
入股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法巴天星財險”),小米切入財產保險賽道,造車新勢力借此完成拉長盈利鏈條重要一環的同時,雷軍的“金融帝國”版圖再度得以擴張。
泰山財經記者了解到,2017年雷軍在小米年會上曾提及互聯網金融為核心戰略之一,目前算上已經持有的一張保險經紀牌照,小米目前已手握銀行、征信、消費金融、商業保理、第三方支付以及融資租賃7張金融牌照。
雖然曾經聲稱小米金融將拆分出來獨立運營,不過截至目前尚未實施,小米集團在港股上市之后,金融業務被“裝入”互聯網服務板塊運營和信披。行業的發展以及監管態度的變化仿佛讓“互聯網系”的金融板塊走到了行業的十字路口。
悄然入局財險公司
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已經正式批復法國巴黎保險集團聯合德國大眾汽車金服海外公司在北京設立財險公司,隨著獲批籌建的財險公司法巴天星財險名稱公布,外界將目光聚焦到了小米身上。
這表明,小米集團已通過旗下天星數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星數科”)持有法巴天星財險公司股權,天星數科為小米集團金融業務的核心運作平臺。
泰山財經記者關注到,在此次入股財險公司之前,小米已經通過保險經紀公司涉足保險業務,運營主體為北京厚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簡稱“厚積保險經紀”)。
不過,相對于含金量更高的財產保險牌照,持有保險經紀牌照的機構或個人可以在保險市場上為保險公司和消費者提供中介服務。
無論是設立保險經紀公司還是持有財險公司股權,小米接下來要銜接的必將是其新能源汽車業務。實際上,今年3月,小米SU7推出之后,小米集團立馬宣布厚積保險經紀與車車科技建立合作關系,為車主提供車險服務解決方案。
由中間商到躬身入局,成為保險公司股東,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后起之秀”,小米集團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攪動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食新能源汽車保險利潤“蛋糕”,必將引來外界關注。
從行業先行者比亞迪的實踐來看,受讓易安財險成立比亞迪財險后,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財險總保費收入已突破5億元大關。今年上半年,比亞迪財險實現凈利潤超600萬元,保險業務收入超6700萬元,主要收入來源來自車險,二季度車均保費達4900元。
金融版圖囊括7張牌照
回到小米集團的金融板塊,保險只是諸多金融牌照中的一張。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集團金融行業最初的展業平臺為小米金融 ,小米金融APP于2015年5月正式上線 。依托小米集團“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 ,小米金融業務主要圍繞集團的生態鏈開展 ,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消費信貸、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 、虛擬銀行及海外板塊等。
從2015年開始,小米集團先后成立小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重慶市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小米小貸”)等公司。此外,小米集團收購了捷付睿通、北京宏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拿到了第三方支付和保險經紀牌照。
2016年,小米集團與新希望集團等共同發起設立新網銀行,該行當時也是繼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之后的全國第三家、同時也是中西部首家互聯網銀行。2020年,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小米消金”)獲得開業批復。
本次入股財險公司的天星數科,為小米集團金融業務板塊的核心運營平臺,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最初的名稱是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隨后又改為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天星數科。
同時,“小米金融App”變更為“天星金融App”“小米錢包App”升級為“天星金融錢包App”,小米錢包快捷支付更名為天星支付。
目前,通過多番運作,小米集團已經掌握了7張金融牌照,運作主體則包括樸道征信有限公司、厚積保險經紀、小米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捷付睿(內蒙古)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小米消金、新網銀行和上海小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來到行業十字路口
2017年,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表示“小米將聚焦5大核心戰略,分別是: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金融五大部分。”回望起來,當時也正是互聯網金融高舉“金融科技”口號狂奔的年代。
根據媒體報道,在2018年小米集團上市招股書提到,小米金融已完成重組,未來將從集團拆分出去獨立運營,不過目前來看,小米金融板塊一直沒有進行分拆。
泰山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小米集團上市之后,金融業務列入互聯網服務板塊,并未披露具體的盈利數據。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團的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16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7%,占總營收比例10%左右。
不過,有關資料顯示,新的環境下,小米消金、新網銀行以及天星銀行,都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
難言穩定的管理層、大量的用戶投訴以及還未成勢的規模和利潤,都是擺在小米消金面前的問題。新網銀行方面,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88億元,同比增長27.15%?,凈利潤為3.99億元,同比下降6.56%,增收不增利。天星銀行則在8家虛擬銀行當中收入墊底。2024年上半年,天星銀行總收入僅0.2億港元,凈利潤為-1.3億港元,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同時,前有螞蟻集團上市折戟的前車之鑒,后有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趨嚴,下一步小米金融是否會拆分運營尚不能知。
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雖然帶有調侃意味,但不爭的事實是互聯網巨頭幾乎無一不在深度布局金融業務板塊,雷軍的“金融帝國”的未來走向,將持續獲得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