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國賓陷入“負評門”,轉型解藥在哪?觀點
近期,青橙財經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消費者對愛康國賓的投訴案例明顯增多,其中,強制加項、漏診誤診、操作不規范等成為了高頻關鍵詞。
作者丨青沐
編輯丨六子
近期,青橙財經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消費者對愛康國賓的投訴案例明顯增多,其中,強制加項、漏診誤診、操作不規范等成為了高頻關鍵詞。
而在去年底,愛康國賓還曾因涉嫌診療違規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某門診部因術后要求補簽《知情同意書》最終被處以行政處罰。
作為體檢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愛康國賓近年來一直處于行業第一梯隊,創始人張黎剛也以“行業清道夫”自居,多次公開曝光行業黑幕,誓言用透明化服務顛覆傳統體檢模式。
然而,隨著行業競爭逐漸加劇,愛康國賓似乎走上了另一條道路,揮之不去的“負評”陰影引發了公眾對其商業模式和內部管理的質疑。
在守護患者健康與追求商業利益之間,愛康國賓還能否找到平衡?
01「屠龍少年難守初心」
2014年,愛康國賓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時的盛況猶在眼前。然而十年過去了,消費者眼中的愛康國賓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
去年底,河南廣播電視臺猛犸新聞報道稱,南京愛康國賓門診部因在診療活動中涉嫌違反醫療法律法規被投訴,最終被有關部門警告并處以1.4萬元罰款。
*圖源微博
但愛康國賓已經不止一次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累計有上千條投訴包括“愛康國賓”關鍵詞,其中不乏弄虛作假、誤診漏診、強制消費等問題,近期的負評更是“不減還增”。
在最近的投訴中,該消費者表示愛康國賓所提供的體檢結果與其在三甲醫院檢測存在明顯差異,懷疑愛康國賓隨意生成他人體檢信息。也有消費者投訴愛康國賓強制消費,比如在消費者體檢過程中推銷項目,卻沒有明確告知風險和費用,存在誤導嫌疑。
*圖源黑貓投訴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也有不少網友對愛康國賓提出質疑。有消費者表示體檢過程存在不規范操作,比如體檢輔助器材沒有更換或消毒等,更有消費者吐槽愛康國賓是“CT刺客”,想要片子還需要另外付錢。
*圖源小紅書
在公開的行政處罰中,也有愛康國賓的身影,包括個別門診部沒有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甚至包括使用過期醫療器械、工作人員冒充醫生進行檢查等違規行為。
但以上的種種亂象,愛康國賓創始人張黎剛并非不懂。早在2018年,他就曾公開曝光行業黑幕,表示“有些同行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有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檢查就扔了”。但強制加項、漏診誤診、CT刺客等黑幕,卻如回旋鏢一般,最終將其反噬。
以最常見的“血液檢查”為例,涵蓋多項目的“高端血檢”報價最高可達5000元,漏檢即可把節省的成本直接轉化為更高的凈利潤。除此以外,所有體檢項目的檢測成本和收費標準都存在著價差。比如,胸部CT平掃,成本包括折舊、耗材、人工等,大約在200-300元左右,體檢中心的收費普遍為300-500元,假如消費者要拿CT底片,體檢中心可能還要多收取約150元,算下來項目的毛利率直接從約33%飆升到約55%。
據了解,在2018年愛康國賓退市前,其體檢毛利率一度達到46.61%。曾經的體檢行業“顛覆者”,看來也難以拒絕利潤的誘惑。
不過,作為頭部體檢企業,愛康國賓要建立一套標準的服務流程、監管體系,真的就這么難嗎?
02「體檢市場競爭壓力增大」
根據《2024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全景圖譜》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健康體檢人次約4.92億人次,行業滲透率仍有較大空間。不過,對于愛康國賓此類民營體檢機構來說,競爭壓力問題也不容小視。
一則,公立醫院仍占據體檢市場的主要份額,且近年還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疫情之后,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2023年,全國醫院數量增加了1379個,進一步帶動了公立醫院體檢中心數量增長。另外,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出于創收考慮,將體檢科升級為獨立的體檢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公立醫療機構在體檢市場中占據了70.8%的份額,遠高于民營體檢機構21.5%的市場份額。
*圖源觀研報告
這樣的差距背后,民營體檢機構在行業中也并不如公立醫院那般具備天然的信任背書,其要突圍而出,就要憑借價格、服務、便捷等因素取勝。
二則,雖然愛康國賓是民營體檢機構的“三巨頭”之一,但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推算,2023年美年健康、愛康國賓、瑞慈醫療的體檢人次分別為2834萬人次、800萬人次和429.45萬人次。這也意味著愛康國賓不僅要在公立醫院的擠壓下爭奪市場份額,還要面臨美年大健康、瑞慈醫療們的正面擠壓,可謂是被“全面圍剿”。
此外,相較于主打大眾市場的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愛康國賓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場,為公司客戶提供體檢服務,單位客戶一度占整體收入的80%。不過,這也導致愛康國賓在價格敏感的二三線城市缺乏競爭優勢。
為了補上大眾市場這塊短板,愛康國賓很早便開始“攻城略地”,2014-2016年分別新增了13、14、21家體檢中心。但隨著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的聯手,雙方在體檢市場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加,開始反向進攻曾經以愛康國賓為主的高端體檢市場,相繼孵化出慈銘奧亞、美兆品牌等主打中高端團體健康體檢的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年,美年大健康的客單價開始穩步上漲,從2021年上半年的500元躍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653元,體檢市場的天平也逐漸傾斜至美年健康。相較之下,雖然愛康國賓近年沒有公布財務狀況,但在退市前公司利潤已經出現持續下滑趨勢,2015-2017 財年公司凈利潤由正轉負。
因此,在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的背景下,愛康國賓既要投入大量資金爭奪市場,又要保持高質量的服務體驗,兩面兼顧之下,顧此失彼也就在所難免。
03「內部管理問題進一步激發」
除了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愛康國賓還要面臨內部的管理問題。
2019年,愛康國賓成功完成私有化,阿里加上“阿里系”云鋒基金間接持有愛康國賓接近60%的股權。但阿里系與張黎剛之間的目標恐怕并非一致。
實際上,阿里作為投資方,除了愛康國賓手上還持有美年大健康的股份,其更希望通過愛康國賓的資源整合提升其在大健康領域的市場份額。相較之下,張黎剛作為愛康國賓的創始人,首要目標則是從競爭對手手上搶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推動品牌的持續發展。
況且,張黎剛也并非甘為臣下的人。據悉,在創立愛康國賓之前,搜狐張朝陽曾提議升他為副總裁,但張黎剛卻表示:“我不做英雄的陪襯,我要擁有自己的公司”。
在愛康國賓私有化一案中,張黎剛最早希望以自己的財團私有化愛康國賓,只不過后來殺出了由美年大健康聯手部分組成的買方團,對愛康國賓發起了競爭性收購。最終,張黎剛本著“寧可玉碎”的態度,以美年大健康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為由先后訴諸法律。
在經歷了多輪反復拉鋸后,阿里系財團作為調停者喊停了這場收購大戰,并最終成為了愛康國賓的大股東,而這也為其隨后發展埋下了伏筆。
除此以外,張黎剛、黃飛燕夫婦在去年正式宣告離婚,也給公司帶來一定影響。據了解,黃飛燕曾就讀于美國Mount Holyoke女子學院、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哈佛商學院,后來與張黎剛一起推動了藝龍網和愛康集團成為上市公司。
*圖源張黎剛朋友圈
在與張黎剛離婚后,她也在體檢賽道二次創業,成立了樂薦健康科技集團。可以看出,黃飛燕擁有卓越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行業經驗,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創業者和領導者,而她的“出走”也很可能為愛康國賓短期內管理銜接帶來一定挑戰。
另據報道稱,今年3月,愛康國賓資深副總裁、華北大區總經理劉華也被罷免。劉華自2006年加入愛康國賓,歷經多個高管職位,他的突然罷免亦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
可以看到,從曾經的“行業老大”到如今的“行業老二”,愛康國賓的處境談不上很好,外部競爭加劇下,內部管理動蕩也使其雪上加霜。
但攘外必先安內,如果無法解決公司內部問題、腳踏實地做好口碑管理,又如何向對手發起反攻?
道家有云:“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體檢行業既是服務行業,更是關乎健康的醫療行業,唯有堅守醫者本心、回歸“以質取信”,或許才能在這片紅海中實現突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