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李林: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要解決三大問題區塊鏈
9月20日,火幣集團創始人兼CEO李林出席了中歐創業營第七期開學典禮,在分享創業經驗過后,李林接受了達令智庫創始人,原比特幣中國公共關系負責人Amberyang和巴比特等媒體的采訪。
火幣生態背后有怎樣的思維導向?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需要解決哪些問題?為何看好穩定幣應用?9月20日,火幣集團創始人兼CEO李林出席了中歐創業營第七期開學典禮,在分享創業經驗過后,李林接受了達令智庫創始人,原比特幣中國公共關系負責人Amber yang和巴比特等媒體的采訪,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系統解答。
李林回顧了過往創業十年的過程中對“認知”的特殊感受,并坦言,創業十年,最大的收獲是認知。他指出,在認知的升級中,自我的格局也在升級,創業的“重新開始”也意味著更高平臺上一個新的迭代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是對創業目標的再思考,也是對人性、自我角色、思維方式等更多維度的深入思索。他談到,創業最大的天花板就是創始人本身,因此“思考是我的主要工作,一個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決策的成本,不是后面執行的成本”。
李林在采訪中提到,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有幾大問題要去解決:第一,法律法規的問題,有的法律法規不明確限制了應用場景;第二,基礎設施的問題。比如公鏈技術、分布式存儲的性能、效率各方面如何提高。第三,行業認知的問題。產業的認知和接受度非常低,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可能還不知道區塊鏈是什么,企業需要提升認知和人才儲備。
談到火幣生態背后的思維導向,李林認為,對于生態需要思考兩個核心問題,第一是生態的內涵,生態為誰服務,有什么價值?生態不僅是投了一堆公司在每個地方有布局,而是要為用戶產生價值;第二是對于生態長遠如何判斷,包括未來的方向和形勢。現在的生態還是初級形態,未來可能會向公鏈轉移,火幣正在探索在公鏈上提供的系統性服務。
以下為對話全文,巴比特整理,有刪改。
Q:火幣近年來在區塊鏈領域的生態布局非常引人關注,我們知道有區塊鏈、還有Labs,還有大學、礦池、研究院投資,以及火信等等,作為火幣生態的主舵手,您是如何考慮這個戰略布局的?您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A:所謂的生態我這么理解,要思考兩個非常核心的問題。第一,生態是為誰服務的?它有什么價值?生態是一個詞,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里生態的內涵是不同的。對我們來說,我們認為這個生態是除了交易所業務形態以外,還有非常多的上下游產業鏈的業務形態,共同地為這個行業的用戶提供服務,除了剛才說的資訊,錢包,投資,社交產品等等,都是給行業提供服務的,我們希望把這些相關的產業融合起來,給用戶提供一個更優質高效一體化一站式的服務這才叫生態。
生態不是說我投了一堆公司,好像每個地方有它的布局叫做生態,它叫成本生態,它要產生價值,你做了這個事情對這個用戶,對這個社會帶來什么價值?比如用戶因為我們做了生態,他體驗更好了,用的更爽了,成本更低了,這是有價值的。我們認為生態是基于這個目標。第一個關于生態內涵的問題。
第二對于生態的長遠我們怎么判斷,比如未來的形勢和方向的問題。我們認為現在目前的生態還是一個初級形態。我們用傳統互聯網的方式,比如說我搭建了一個平臺,或者線上線下給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產品集成還有各種方式把服務集成進來,是通過傳統的方式。
未來這些產品和服務有可能在鏈上進行的,完全取決于本身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公鏈技術的發展能夠解決性能和拓展性的問題,這是我們做火幣公鏈的原因,但現在還在啟動期,比如我們可能認為等公鏈技術完善之后,這些提供服務的生態會成為公鏈的節點,大家一起在區塊鏈上提供資產的流通、交易,包括還有投資服務,基金、資訊各種服務,這是有可能變成一個在公鏈上提供系統性服務,這是我們會做公鏈的原因。
所以簡單說,生態為用戶服務,生態把上下游產業服務集成道一塊,給用戶提供了更優質,更高效,更低成本服務。未來我們認為有可能會轉到鏈的發展,這是我們做公鏈,做生態背后的思維導向。
Q:我們知道從2017年開始,火幣就成立了區塊鏈的應用研究院,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目前研究成果以及讓您覺得比較驚喜的一個成就?
A:研究院有幾個研究方向,從公司來說,著重這幾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關于全球的行業發展的方向,我們跟進全球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動態,最新的技術成果,包括監管的成果,全球各個國家怎么監管,技術的公鏈,應用鏈也好,發展最新的技術,最新的動態,我們跟進這一塊。
第二個方向我們會對非常前沿性的有潛力的專題進行重點研究。包括游戲攻略等等,有不同的主題。基于前面廣泛的研究,我們也研究了全球,比如說以日本、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他們怎么監管這個行業的,會形成一些專題,這些專題是基于我們前面有宏觀的一些調研。
Q:所以研究院也會對您這邊的決策做出一些智庫方面的建議?
A:對,研究院相當于一個戰略支撐,研究出了很多的專題,給我們決策作為支撐,因為我們要看這個行業發展最新的動態,以及它未來可能的趨勢。
Q:比特幣中國的Bobby認為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數據庫,目前我們國家比較重視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A:首先區塊鏈是數據庫或者是一個特殊的數據庫,分布式數據庫,分布式賬本。就像說白馬是不是馬呢?確實也是馬,但是肯定白馬不只是馬。區塊鏈不僅是數據庫,你說區塊鏈是一種數據庫也沒毛病,它確實也是數據庫,是一種賬本,只不過它遠遠不只是數據庫。
對于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這個事情對我們來說更看重,事實上我們提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我們不只提概念,我們是在行動。
從理念上或者從戰略角度來看,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它要能夠為社會帶來價值,那么跟實體經濟的結合肯定是一個必經之路,就是怎樣去用這種新技術來促進各個產業的發展。比如說互聯網如果不跟各個產業結合,如果只是在互聯網上內生的這種系統,那么它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不認為光從區塊鏈本身能產生一些價值,如果跟實體經濟結合能夠成長為一個偉大技術,不僅僅是應用。具體怎么結合,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現在我認為有幾個最大的問題,我們也在嘗試去解決或者探索:
第一還是政策和法規的問題。有很多的政策和法規不明確,比如說區塊鏈上確權,確權法院認不認,公正法院認不認?如果我在區塊鏈做的東西,法院不認的話,就是一堆符號,沒有實際意義; 區塊鏈是有場景的。比如剛剛我提到了公正、溯源都是場景的,確權,但是它確權還要法律支撐。這些場景現在不同的國家監管也不一樣,這是法律政策問題。可能美國相對來說開放一點,所以那邊區塊鏈應用可能會走的更前一點。所以這是第一大問題法律法規政策的問題。
第二個基礎設計的問題。比如區塊鏈的公鏈技術,分布式儲存技術性能效率各方面怎么提升,都需要法律作為基礎設施來支撐。
最后是行業認知的問題,產業認知和接受度非常低,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可能還不知道區塊鏈是什么東西,所以怎么去賦能實體經濟?基于這些問題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再就是關于企業認知,這些上市公司董事長,傳統企業決策者,他們對區塊鏈的認知和人才儲備,其實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有研究院,火幣公鏈,我們也投資了很多項目,有自己公鏈業務,同時我們還有火幣大學和火幣Labs,大學是給他們提供教育培訓的工作的,還有火幣Labs是區塊鏈的嘗試等等。這些業務我們可能接下來大家做一個整合打包,我們希望能給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形成一個統一的品牌場景,一個統一的產品。
Q:所以說我們火幣生態主要是基于生態上的布局,投資的話是基于區塊鏈的一些基礎設施的布局嗎?或者是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A:所謂的布局,我們生態其實投資的都是給區塊鏈行業提供服務的行業,上下游、區塊鏈技術,比如公鏈這方面的項目。
Q:火幣大學跟火幣研究院有哪些差異化?
A:大學就和我們今天的商業學院一樣,它可能會以培訓為主題,讓更多人了解區塊鏈,認識區塊鏈。但是研究院更多的是做研究,這兩個可能深度合作,因為課程設計各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會在大學里面,但是本身定位不太一樣。
Q:您之前在火星財經的采訪中提到區塊鏈的創業方向有一個比如說提供水的服務,除了這個服務之外,其他的有沒有區塊鏈的創業方向是您覺得特別值得嘗試和考慮的?
A:我個人認為支付、金融的范疇,從單一的區域到全球都有機會,現有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按這個路徑放大。
Q:就像您剛才提到的屬于行業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A:對,實際上幾天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經濟顧問Sergey Glazyev到我們公司訪問,我們聊了大概一個小時,他們國家層面是區塊鏈在支付和金融的需求。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說,區塊鏈在支付和金融的創新,不論是國家還是商業機構都有很大的應用場景。
Q:所以這也是區塊鏈技術帶給金融行業的一個變革?
A:是的。
Q:而這個變革實際上是跨國界的一個價值。
A:沒錯,目前區塊鏈在金融的創新只是一種應用形態,未必是終極形態。未來有多大的應用場景,我們拭目以待,或許到明年來討論這個場景問題,它會產生更多新的方式。因為區塊鏈技術本身是突破邊界的,價值是全球流動的,從這個角度看,它會有很大的應用場景可能性,只不過需要探索不同的方式。
Q:謝謝李林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