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式監管 現金貸“馬甲”能否被穿透?觀點
近期,以現金貸為業績支撐的新金融公司赴美上市成為業內關注焦點。據證券時報報道,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金貸整體規模約在6千億到1萬億元之間。
近期,以現金貸為業績支撐的新金融公司赴美上市成為業內關注焦點。據證券時報報道,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金貸整體規模約在6千億到1萬億元之間。2017年前7個月,全國短期消費貸款新增1.06萬億,是去年同期的3倍,也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長量,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就是現金貸。目前,現金貸平臺沒有確切統計數字,很多平臺可以說藏在冰山之下,初步估計現金貸平臺至少2000家。
然而,在看似現金貸業務火熱的背后,卻暗藏了實際利率畸高、風控缺失、暴力催收、高壞賬率、信息披露不透明、隱形加杠桿等多重風險,也存在對年輕消費人群錯誤性誘導等合規問題。
當前,“實質重于形式”的互聯網金融穿透式監管已漸入正軌。何為穿透式監管?很多人將其定義為,透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業務實質,“打破‘身份’的標簽,從業務的本質入手”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與最終投向穿透連接起來,甄別業務性質,根據業務功能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規則,以此實現穿透式監管。
而今,隨著現金貸事件的發酵,分析人士認為,或可借鑒對P2P和ICO監管的經驗,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深入其業務實質和實際盈利模式,對日益演變為暴利“高利貸”的現金貸進行穿透式監管。
何為現金貸?業內人士認為,現金貸指純線上、不限用途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消費貸的主要部分,實際上,它也是P2P、民間借貸的變種。我國現金貸快速增長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很多人通過手機下載APP即可申請,貸款的易得性大大增加了年輕人群的借款意愿。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金貸的最大風險是實際利率畸高,暴利有演變為高利貸的趨勢。而現金貸的“高利貸”暴利,也吸引了包括商業銀行、電商巨頭、消費金融持牌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P2P、小貸公司在內的各路資本的搶食。尤其是上市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也跨界分食現金貸這一誘人蛋糕。
在資本市場研究人士看來,除實際利率存在畸高現象外,一些現金貸平臺還存在這些問題:其一,風控缺失,壞賬率高。一些現金貸平臺壞賬率達20%。在壞賬率較高的情況下,存在往往通過不合理的高利率覆蓋高壞賬率的情況,導致平臺無視貸前風控,隨意放貸。其二,惡意運營。該種現象主要表現在借款人不逾期但采取利滾利計息方式讓借款人陷入負債危機的怪象。一旦借款人逾期,平臺將收取高額罰金,同時采取電話“轟炸”其親朋好友或暴力催收等手段。其三,信息披露不透明,故意誘導借款人。市場中不乏一些平臺以日息、月息作為宣傳口徑,而故意隱瞞較高的年化利率,同時對客戶隱瞞管理費等各種變相收費。
目前,對于現金貸應該如何監管?分析人士認為,可對現金貸平臺進行穿透式監管,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透過現金貸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態看清業務實質,根據業務功能和法律屬性明確監管規則。
事實上,按照穿透式監管原則,現金貸平臺同樣適用民間借貸24%和36%上限的法律規定。民間借貸實際的年化利率,包括貸款利率、服務費等,是加在一起計算得出的。由此,現金貸業務不管披著什么“馬甲”,有多少知名互聯網巨頭參與,在目前也需同樣遵守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定。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現金貸以短期借款為主,目前的民間借貸利率規定對其來說可能偏低。但可借鑒美國發薪日貸款的監管原則:出借人需確保借款人有償還能力、限制出借人試圖發放再貸款或者再融資的方式給借款人還錢、建立監管報告機制,且或需研究低風險且長期貸款選項策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