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德佑、貝殼,誰的錯?誰負責?互聯網+
導讀
融資是為了開源,把門店承包出去是節流。 又開源又節流,看來鏈家(或許是貝殼),真的缺錢了。
融資是為了開源,把門店承包出去是節流。 又開源又節流,看來鏈家(或許是貝殼),真的缺錢了。
4月25日、26日,錢江晚報旗下新媒體平臺“浙江24小時”連發三篇文章,鏈家、德佑、貝殼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文章報導,此事是由鏈家旗下德佑加盟店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蔡騁而起,最后卻牽連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公司被“暫停從業”。一時間業內人士皆感莫名其妙。
今年4月19日,杭州住保房管局曾發布“局開展房產經紀服務領域專項檢查”的文章,透露“為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成立市督查組就房產經紀領域進行專項檢查。“按照幾位經紀人的說法,杭州住保房管局對二手房掛牌房源的管理在全國都算比較嚴格。” 結合此消息,一切或許就豁然開朗了,但事件的嚴重性也就上升了一個等級。根據浙江24小時上錢江晚報記者的報導,有業內人士推測或許將因此“拔出蘿卜帶出泥”。
杭州德佑加盟店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或許,不僅僅是將加盟體系的頑疾暴露在外這么簡單。
1.德佑門店整改疑云
所有的一切,起于一張流傳于杭州房產中介圈內的貝殼平臺內部的“處罰通知”。錢江晚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貝殼平臺,證實了這份處罰通知的真實性。
根據“處罰通知”可知,事件的起因是杭州萬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德)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蔡騁而起,于是被要求整改,同時取消萬德公司近江店、侯潮府店的網簽權限。錢江晚報記者在文章中提到,針對這一處罰結果,一位房產經紀人認為,“一般不會這么處理啊,又不是沒有中介公司被處罰過,要停也是停端口、停片區,停兩家店有什么意義?他換家門店網簽不就行了。”
這一處罰結果牽扯出了貝殼模式的一個老問題,那就是責任主體不明。 從處罰通知上我們可以看到,涉事的主體一共有三個:萬德、德佑和貝殼。按照貝殼平臺工作人員的說法,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蔡騁的是萬德,萬德旗下的近江店、侯潮府店加盟了德佑,德佑入駐了貝殼平臺。如果真要嚴格追究責任,德佑負有監督責任,貝殼最多落個“失察”之名。 但是很快,又出現了第四個責任主體。
錢江晚報記者在文章中提到,一位房產經紀人4月22日在例行比對數據時,忽然發現鏈家從杭州市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的排名榜上“突然消失了”。“鏈家的簽約量通常能排進行業前三”,但是現在前五都看不到他。貝殼“品質管理中心”發出處罰通知也是在這一天。截至4月27日,鏈家仍未回到榜上。
杭州市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上線于2016年11月1日,是全國首個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版權歸屬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相當于我們平時傳說中的“有關部門”。鏈家被“被關部門”消失掉,后果之嚴重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鏈家官網公布的在售二手房源數量驟降,從平時的3萬~3.5萬套降為現在的2.3萬套(數據截至4月27日),降幅近30%~40%。錢江晚報記者在文章里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紀人表示,鏈家近期并沒有什么大量成交,房源量突降只有一種可能,“肯定是拿掉了,這說明他們原本發布的房源中有相當部分是不合格房源,是不符合管理部門審核認證的委托房源。”
4月26日,杭州市住保房管網發布“關于暫停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等經紀機構網上簽約資格的通知”,通知中被暫停網上簽約資格的公司有五家,其中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杭州中聯宏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杭州鬧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為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德佑(天津)房地產經紀服務有限公司和天津海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杭州萬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即被貝殼品質管中心處罰的那家。 五家被處罰,鏈家體系占了四席。
這份“通知”同時也證實了排行榜的問題,杭州鏈家一夜回到解放前,2019年4月26日之前的記錄都被取消了。
2.主體混亂潛藏風險
復盤黑名單中介事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主體無比混亂。雇傭黑名單中介的是萬德,負責監督的是德佑,發出處罰通知的卻是貝殼,但是最后被“有關部門”處罰的卻是鏈家,被牽扯進來的主體一共有四個。鏈家、德佑和貝殼的老板雖然都是北京最大的中介頭子左暉,但實際上卻是三家相互獨立的公司。用鏈家官方的說法是,一個做自營,一個做加盟,一個做平臺。
但是如果結合最近奔馳漏油事件,我們可以看到,責任主體不明對于消費者維權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此次僅僅只是聘用黑名單中介,如果將來真的發生交易糾紛,那么消費者該找誰去維權?會不會出現貝殼踢給德佑、德佑踢給門店、門店讓消費者去找德佑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加盟模式是一種倒退,這種倒退或許就體現在這里。 在權責日漸分明的今天,加盟模式卻讓消費者陷入了“不知找誰維權”的多難境地。
德佑的加盟體系分為兩種,一種是翻牌,一種是不翻牌的。所謂翻牌即將原來的門頭換成德佑的門頭,店內裝修設計也全部換成德佑的風格,這次聘用黑名單中介的門店就屬于翻牌門店。不管翻牌還是不翻牌,最后都會入駐貝殼平臺,德佑其中一項使命就是推廣貝殼。 鏈家、德佑和貝殼雖然是三家各自獨立的公司,但是卻存在著大量業務上的捆綁往來。新華網文章《合作共贏貝殼找房致力優化行業生態》中提到,貝殼找房由鏈家網升級而來,ACN合作網絡原來是鏈家的ACN,為了配合貝殼的戰略,后來“由單一品牌的合作變成了跨品牌的合作”。品牌方加盟德佑之后,就會通過SaaS系統連入ACN合作網絡,實現德佑門店和貝殼平臺上的房源共享。
每一家德佑門店都在拼命推廣貝殼,沒出事的時候是一家人,出了事會不會變互相推諉的兩家人?
貝殼模式通過引導小中介公司通過掛告形式,以貝殼名義開展業務,并統一通過鏈家公司網簽端口簽訂轉讓合同。辦理房屋買賣交易簽約過戶涉及多家公司,提供服務的主體和權責混淆不清,空易誤導消費者。同時他們還會被開放進ACN合作網絡里。 這里潛藏了一個風險,那就是很有可能會造成用戶隱私的泄露。 《浙江省市場中介機構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第六款規定,中介機構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3.貝殼模式是否可行?
貝殼品質管理中心那封處罰通知最后一段寫到,“請各門店進行自查自檢,如發現上述情況人員,請主動聯系CA關閉相關人員作業系統,避免此類行為的發生”,這句話意味著貝殼對于德佑旗下的加盟店并沒有直接的管理和處罰手段,最多是事發后“關閉相關人員作業系統”。但是事發前該怎么辦?
事實上,“貝殼對于德佑旗下的加盟店并沒有直接的管理和處罰手段”這句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吊詭的事情,因為貝殼和德佑從法律上來說是相互獨立的兩家公司,就算是歸屬于同一個老板,也不應該出現交叉管理的情況。這就好像QQ的人出了問題,微信的人跑出來收他的工牌是一個道理。這事只能說明,德佑體系在招收加盟店之外,并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體系,而且很有可能把這事至少部分托管給了貝殼。
對于消費者來說,權責不明,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貝殼的公關文稿里,這種主體不明的情況頻頻出現。界面新聞的文章《調整!鏈家董事長左暉合并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中提到,“截止去年年底,貝殼找房已進入全國95個城市,賦能超過100個新經紀品牌,連接近1.8萬家門店、17萬經紀人。”但是貝殼找房成立之初的目標是,“要在12個月內,接入商家的規模為10萬家門店和100萬經紀人數、賦能100個中介品牌”。
事實上負責推進貝殼推廣的是德佑,但是最后對外的時候都變成了貝殼的業績,貝殼與德佑之間的關系簡直“剪不斷,理還亂”。 權責混亂也就罷了,關鍵是做的怎么樣呢?
貝殼找房是去年4月份成立上線的,到今天已經整整一年了。根據4月21日發布的一篇公關稿,貝殼找房截至當時發稿時間,已經進駐97個城市,連接門店超過2.6萬家,僅完成了10萬家門店目標的五分之一。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新增加的城市也僅2個。 貝殼找房的路似乎走不通了,為了應對這一危機,鏈家(這里我們又要以鏈家為主體去敘述了)想到了三個方法:1.合并職能線;2.啟動D輪融資;3.搞戰略合作。
界面新聞在報導中提到,“鏈家于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了內部戰略會,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并,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后臺,三條職能線合并。”貝殼找房回應界面新聞時為這一調整找了一個虛弱的理由,“此次調整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升級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更好地服務品牌、門店和經紀人。” 戰略調整之后,貝殼找房D輪融資隨之啟動,估值卻從傳說中的130億縮水至95億。
合并職能線和融資之后,貝殼找房和21世紀不動產在北京搞了個合作發布會,21世紀不動產將從試點開始逐步入駐貝殼找房的其它新經紀品牌。
之前貝殼找房網羅的都是中小中介品牌,有些甚至不到談品牌的程度。這些中小中介顯然沒有辦法撐起貝殼找房的野心,為了盡快完成“連接10萬家門店”的目標,只好攻關21世紀不動產這樣的大品牌。鏈家擁有21世紀不動產10%的股份,攻關21世紀容易,但是能否公關下其它頭部房產地經紀公司,目前存疑。而且,21世紀本身就是做加盟的,貝殼本質上也是一個加盟平臺,加盟平臺”加盟“加盟平臺,這事感覺有點奇怪。 另外,有消息稱,鏈家目前正在南京推行合伙制,也就是把門店承包出去。 融資是為了開源,把門店承包出去是節流。 又開源又節流,看來鏈家(或許是貝殼),真的缺錢了。

今年4月19日,杭州住保房管局曾發布“局開展房產經紀服務領域專項檢查”的文章,透露“為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成立市督查組就房產經紀領域進行專項檢查。“按照幾位經紀人的說法,杭州住保房管局對二手房掛牌房源的管理在全國都算比較嚴格。” 結合此消息,一切或許就豁然開朗了,但事件的嚴重性也就上升了一個等級。根據浙江24小時上錢江晚報記者的報導,有業內人士推測或許將因此“拔出蘿卜帶出泥”。
杭州德佑加盟店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或許,不僅僅是將加盟體系的頑疾暴露在外這么簡單。
1.德佑門店整改疑云
所有的一切,起于一張流傳于杭州房產中介圈內的貝殼平臺內部的“處罰通知”。錢江晚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貝殼平臺,證實了這份處罰通知的真實性。

這一處罰結果牽扯出了貝殼模式的一個老問題,那就是責任主體不明。 從處罰通知上我們可以看到,涉事的主體一共有三個:萬德、德佑和貝殼。按照貝殼平臺工作人員的說法,違規聘用黑名單中介蔡騁的是萬德,萬德旗下的近江店、侯潮府店加盟了德佑,德佑入駐了貝殼平臺。如果真要嚴格追究責任,德佑負有監督責任,貝殼最多落個“失察”之名。 但是很快,又出現了第四個責任主體。
錢江晚報記者在文章中提到,一位房產經紀人4月22日在例行比對數據時,忽然發現鏈家從杭州市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的排名榜上“突然消失了”。“鏈家的簽約量通常能排進行業前三”,但是現在前五都看不到他。貝殼“品質管理中心”發出處罰通知也是在這一天。截至4月27日,鏈家仍未回到榜上。

杭州市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上線于2016年11月1日,是全國首個房地產經紀行業管理服務平臺,版權歸屬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相當于我們平時傳說中的“有關部門”。鏈家被“被關部門”消失掉,后果之嚴重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鏈家官網公布的在售二手房源數量驟降,從平時的3萬~3.5萬套降為現在的2.3萬套(數據截至4月27日),降幅近30%~40%。錢江晚報記者在文章里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紀人表示,鏈家近期并沒有什么大量成交,房源量突降只有一種可能,“肯定是拿掉了,這說明他們原本發布的房源中有相當部分是不合格房源,是不符合管理部門審核認證的委托房源。”

4月26日,杭州市住保房管網發布“關于暫停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等經紀機構網上簽約資格的通知”,通知中被暫停網上簽約資格的公司有五家,其中浙江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杭州中聯宏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杭州鬧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為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德佑(天津)房地產經紀服務有限公司和天津海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杭州萬德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即被貝殼品質管中心處罰的那家。 五家被處罰,鏈家體系占了四席。

這份“通知”同時也證實了排行榜的問題,杭州鏈家一夜回到解放前,2019年4月26日之前的記錄都被取消了。
2.主體混亂潛藏風險
復盤黑名單中介事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主體無比混亂。雇傭黑名單中介的是萬德,負責監督的是德佑,發出處罰通知的卻是貝殼,但是最后被“有關部門”處罰的卻是鏈家,被牽扯進來的主體一共有四個。鏈家、德佑和貝殼的老板雖然都是北京最大的中介頭子左暉,但實際上卻是三家相互獨立的公司。用鏈家官方的說法是,一個做自營,一個做加盟,一個做平臺。

但是如果結合最近奔馳漏油事件,我們可以看到,責任主體不明對于消費者維權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此次僅僅只是聘用黑名單中介,如果將來真的發生交易糾紛,那么消費者該找誰去維權?會不會出現貝殼踢給德佑、德佑踢給門店、門店讓消費者去找德佑的情況?業內人士認為加盟模式是一種倒退,這種倒退或許就體現在這里。 在權責日漸分明的今天,加盟模式卻讓消費者陷入了“不知找誰維權”的多難境地。

德佑的加盟體系分為兩種,一種是翻牌,一種是不翻牌的。所謂翻牌即將原來的門頭換成德佑的門頭,店內裝修設計也全部換成德佑的風格,這次聘用黑名單中介的門店就屬于翻牌門店。不管翻牌還是不翻牌,最后都會入駐貝殼平臺,德佑其中一項使命就是推廣貝殼。 鏈家、德佑和貝殼雖然是三家各自獨立的公司,但是卻存在著大量業務上的捆綁往來。新華網文章《合作共贏貝殼找房致力優化行業生態》中提到,貝殼找房由鏈家網升級而來,ACN合作網絡原來是鏈家的ACN,為了配合貝殼的戰略,后來“由單一品牌的合作變成了跨品牌的合作”。品牌方加盟德佑之后,就會通過SaaS系統連入ACN合作網絡,實現德佑門店和貝殼平臺上的房源共享。

貝殼模式通過引導小中介公司通過掛告形式,以貝殼名義開展業務,并統一通過鏈家公司網簽端口簽訂轉讓合同。辦理房屋買賣交易簽約過戶涉及多家公司,提供服務的主體和權責混淆不清,空易誤導消費者。同時他們還會被開放進ACN合作網絡里。 這里潛藏了一個風險,那就是很有可能會造成用戶隱私的泄露。 《浙江省市場中介機構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第六款規定,中介機構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3.貝殼模式是否可行?
貝殼品質管理中心那封處罰通知最后一段寫到,“請各門店進行自查自檢,如發現上述情況人員,請主動聯系CA關閉相關人員作業系統,避免此類行為的發生”,這句話意味著貝殼對于德佑旗下的加盟店并沒有直接的管理和處罰手段,最多是事發后“關閉相關人員作業系統”。但是事發前該怎么辦?


事實上負責推進貝殼推廣的是德佑,但是最后對外的時候都變成了貝殼的業績,貝殼與德佑之間的關系簡直“剪不斷,理還亂”。 權責混亂也就罷了,關鍵是做的怎么樣呢?
貝殼找房是去年4月份成立上線的,到今天已經整整一年了。根據4月21日發布的一篇公關稿,貝殼找房截至當時發稿時間,已經進駐97個城市,連接門店超過2.6萬家,僅完成了10萬家門店目標的五分之一。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新增加的城市也僅2個。 貝殼找房的路似乎走不通了,為了應對這一危機,鏈家(這里我們又要以鏈家為主體去敘述了)想到了三個方法:1.合并職能線;2.啟動D輪融資;3.搞戰略合作。
界面新聞在報導中提到,“鏈家于1月11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了內部戰略會,宣布貝殼、德佑、鏈家管理團隊合并,不再劃分南北貝殼和德佑的后臺,三條職能線合并。”貝殼找房回應界面新聞時為這一調整找了一個虛弱的理由,“此次調整的目的是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升級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更好地服務品牌、門店和經紀人。” 戰略調整之后,貝殼找房D輪融資隨之啟動,估值卻從傳說中的130億縮水至95億。
合并職能線和融資之后,貝殼找房和21世紀不動產在北京搞了個合作發布會,21世紀不動產將從試點開始逐步入駐貝殼找房的其它新經紀品牌。

之前貝殼找房網羅的都是中小中介品牌,有些甚至不到談品牌的程度。這些中小中介顯然沒有辦法撐起貝殼找房的野心,為了盡快完成“連接10萬家門店”的目標,只好攻關21世紀不動產這樣的大品牌。鏈家擁有21世紀不動產10%的股份,攻關21世紀容易,但是能否公關下其它頭部房產地經紀公司,目前存疑。而且,21世紀本身就是做加盟的,貝殼本質上也是一個加盟平臺,加盟平臺”加盟“加盟平臺,這事感覺有點奇怪。 另外,有消息稱,鏈家目前正在南京推行合伙制,也就是把門店承包出去。 融資是為了開源,把門店承包出去是節流。 又開源又節流,看來鏈家(或許是貝殼),真的缺錢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