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營銷機構入駐商業化升級,知乎營銷影響力的底氣來自哪里?互聯網+
知識的主動獲取特征事實上讓用戶也在主動找尋著廣告,或在嘗試構建流量=知乎用戶=品牌用戶的傳播鏈條,讓用戶去探究產品更多內容形成轉化。
知乎的商業化發展一路高歌猛進。
最近,包括廣告門、金鼠標、TopDigital、肖明超趨勢觀察、成功營銷、中國廣告、執牛耳ZHINIUER、IAI國際廣告獎、廣告人商學、新營銷、TopMarketing、廣告主評論、九枝蘭在內的13家營銷機構集體入駐知乎機構號。
沙龍君認為,與商業變現息息相關的營銷獎節紛紛入駐知乎,已經說明了知乎的平臺價值得到業界普遍認可,這一點毋庸置疑。
為什么說商業化,知乎已經做得不錯
作為一個高價值內容社區,知乎的商業化十分謹慎,畢竟要在用戶體驗與商業化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但平心而論,知乎的商業化做得可圈可點。
按知乎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收入達2016年的5倍,而2018年更是上半年收入就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從動作上看,知乎商業化模式也早已從當初的謹小慎微轉變為現在的全面開放。
知乎的商業化優勢,來源于三個方面:
1、基礎層面具備產品數據支撐
從運營數據來看,目前知乎注冊用戶已經達1.8億,人均使用時長高達60分鐘。對于一個知識型的內容平臺,這些數字已經十分不錯,尤其在用戶總時長被各類軟件爭搶、手機常用APP數量進一步下降時,60分鐘代表的用戶粘性十分可觀。
從內容數據來看,知乎目前為止積累了25萬個細分話題,回答量達到1.1億。20年前,我們還在感嘆“10萬個為什么”代表的浩瀚知識海洋,如今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知識傳播已經被單個平臺擴充了幾百倍。
2、價值層面有同類產品中的“三高”
首先是高用戶價值。從知乎自己統計的數據看,相對于其他內容產品,知乎的用戶有著更高的學歷和更高的收入,這意味著他們的購買力可能更強,產品調性、轉化率及客單價都有一定的保障。
然后是高內容價值,作為全領域問答社區,知乎的內容覆蓋全面、單點討論深度足夠、傳播信任感強,且形式上除了問答還有專欄、電子書、知乎Live 等,通過內容價值運營,從觸點而言,知乎能夠找到向用戶展示廣告的路徑更多,不用像單一淺資訊內容產品(例如信息流)那樣“搜腸刮肚”地策劃如何展示品牌。
最后是高傳播價值,由于產品的特殊性,知乎上的營銷內容投放被專業形象所背書,形成了用戶搜索、用戶分享、內部發酵、社媒擴散四個主要曝光途徑,例如每日站內搜索請求達就達6000萬次,23萬條內容被分享到站外。
3、平臺賦能構建“知乎+營銷”新生態
在經過多年的深耕之后,知乎已經具備平臺深度賦能的開放能力。此次13家營銷機構集體入駐,一方面表明知乎的商業化價值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可。另一方面,也說明知乎已經是整個互聯網產品中少數能夠為行業伙伴進行商業營銷賦能的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于其他封閉性的社區,知乎始終致力于打通知識營銷鏈條的上下游,從平臺自身到營銷結構、媒體,再到用戶端,共同協力展開營銷創新和服務創新,共同攜手構建起了“知乎+營銷”的新生態。
作為營銷行業中的關鍵節點,13家機構集體入駐,這無疑證明了平臺的可信度、效率和價值。營銷機構本身也是品牌,也需要宣傳,與知乎的商業價格形成不謀而合,除了品牌互相背書之外,自然也會釋放出化學反應和更多的價值。
知乎正在進行一場廣告形式的革新?
以被動接受信息為典型,傳統廣告形態越來越需要大投入+洗腦式宣傳,如此才能讓用戶從爆炸的信息量中形成有效的記憶——即便是反感和詬病。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傳統廣告就如某些藥物,對用戶生效的劑量只能越來越大,或者干脆靠副作用體現自己的存在。
知乎玩廣告的方式,固然有傳統頁面信息流插廣告的模式,但總體而言作為知識分享平臺,它在嘗試做廣告形式的革新:讓用戶從被動接受廣告信息——知其然,到主動理解訊息同時接受產品——知其所以然。
不過,這種廣告形態本質上仍是被動接受信息,只是“主動觀看”罷了。而知乎的革新,似乎要在“主動”上進一步動作,相對于傳統廣告,其做法包括:
1、“無感廣告”
在到處都是廣告的網絡環境中,多數用戶對“廣告”本能反感,但他們并不反感獲取知識,而知乎在一直在嘗試將廣告與知識結合,例如關于奧迪汽車的官方問答,本身就是汽車領域重要的知識,但沒有人能否認它也是一種廣告,在保證知識含金量時用戶的抗性明顯下降。
2、“人找廣告”
通過大數據找到用戶興趣投放對應的廣告已經成為當下廣告投放的主要玩法,知乎開屏、信息流廣告也是這種“廣告找人”的做法。只不過,知乎玩起機構號入駐,知識的主動獲取特征事實上讓用戶也在主動找尋著廣告,實現“人找廣告”,這樣的主動轉化可能更有效。
3、“溝通前置”
傳統廣告往往給一個吸睛的點,創造“吸引力”讓用戶去探究產品更多內容形成轉化。知乎上的品牌宣傳,知識普及加之與用戶溝通,前置了那些本應該屬于用戶廣告后了解的內容,品牌形象更加具象和親近,單次傳播形成的記憶或可等同于洗腦廣告多次。
4、“用戶流量”
流量≠用戶已經成為互聯網產品或傳播的公認痛點。在那些信息流平臺上,廣告曝光量讓平臺掙得盆滿缽滿,但一陣煙花后還有多少人記得品牌恐怕要打問號。知乎本身就打著品牌與用戶深度溝通的旗幟,社區+知識傳播大V的文化,或在嘗試構建流量=知乎用戶=品牌用戶的傳播鏈條,讓接觸品牌宣介內容的流量,更易于變為品牌的用戶。
5、“時間沉淀”
由于以知識形態存在,品牌宣傳在知乎平臺留存而長期沉淀,這與“XX萬元拍下XX電視臺、視頻網站幾十秒廣告”形成較為強烈的反差。配合“人找廣告”,品牌信息能夠被長期留存且仍有曝光的機會。
沙龍君還從知乎內部了解到,知名營銷機構號入駐后,將有更多大咖入駐知乎。顯然,知乎在嘗試走出一條只屬于自己的革新廣告道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