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光環的加持下 中國聯通能否玩好金融?金融
停牌四個多月的中國聯通(600050.SH)混改終于塵埃落定。
停牌四個多月的中國聯通(600050.SH)混改終于塵埃落定。
8月16日晚間中國聯通剛發布消息,卻又猝不及防地撤回公告,隨即稱,因技術原因,繼續停牌。
此次混改,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引入了BATJ等行業巨頭,據公告顯示,投資方有阿里創投、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蘇寧云商、中國人壽等。
大國企混改本來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引入了自帶話題屬性的BATJ,市場就沸騰了,關于聯通的消息也頻頻見諸報端。
聯通的互聯網金融之路
對于聯通混改,有人稱之為國企“紅利”,特別是這次BATJ的加入,讓這個紅利有了更多的想象力,特別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
中國聯通主營的電信服務與互金看似毫不相干,但運營商們搶灘互聯網金融,已是業內不爭的事實。
2011年,聯通就成立了聯通支付有限公司(簡稱“聯通支付”),獲得支付牌照及基金銷售支付牌照。之后,聯通支付就以沃支付為企業品牌,通過沃錢包客戶端為個人用戶提供支付應用與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時沃支付還為政企類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資金解決方案。
在2014年,中國聯通又與百度、富國基金手牽手推出沃百富產品,沃百富是覆蓋銀行理財、基金理財、定期理財以及活期理財的平臺,雙方通過將中國聯通話費賬號升級為理財賬號的模式合作。
除了理財平臺、支付業務以外,聯通還與永隆銀行成立了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且獲得了銀監會的開業批復,進軍消費金融領域。
有了消費金融牌照,聯通的消費信貸做得風生水起,目前已經具有“借現金”,“裸機分期”等消費金融業務。
互聯網金融這塊肥肉,誰都想盯著,像聯通這種大國企也做得輕車熟路,但是市場競爭這么激烈,聯通的互金業務能做大做強嗎?未來與BATJ在互金領域會不會有更深的合作?
對此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聯系了聯通的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未有回復。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鄒純認為,“參與混改的BATJ巨頭們,本身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就非常有經驗,雙方在營銷、數據等方面如果能合作,那將非常值得期待。”
如若大國企與行業巨頭擰成一股繩兒,其力量可想而知,但如果就其本身而言的話,聯通擁有做互金的基因嗎?
“門外漢”的短板已顯?
這得先從聯通的業務體量說起。
據其2016年財報數據,中國聯通的營業收入是2742億元,同比下降了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是1.54億元,同比下降95.6%。但其主營業務收入是2409.8億元,同比還增長了2.4%。
在主營業務上漲的情況下,聯通的凈利潤卻同比下降95.6%。
雖然已經混改,但聯通集團仍持有36.67%的股份穩坐第一大股東。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表示,做好主業是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對央企的基本要求,央企要嚴格按照國資委要求,做大做強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
根據聯通的財報顯示,其主業是提供電信服務,包括移動寬帶、固網寬帶、數據通信服務等服務。同時,推動互聯網金融等創新業務實現新突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下正值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的浪尖,聯通從事互金業務恐怕也將直接面臨政策監管。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互金業態的規模就持續增長,發展至今,市場上的互金公司不在少數。
市場已成一片紅海。
而BATJ雖均入股中國聯通,但彼此之間的金融業務依然存在競爭,中國聯通想要整合各方資源并非易事。
【來源:獨角金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