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網”應用遭遇強監管,公共WiFi變現難題再升級觀點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關于“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的通報》。通報中提到移動應用程序“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具備免費向用戶提供WiFi網絡功能,有入侵WiFi網絡與竊取用戶隱私之嫌。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關于“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的通報》。通報中提到移動應用程序“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具備免費向用戶提供WiFi網絡功能,有入侵WiFi網絡與竊取用戶隱私之嫌。
對此,WiFi萬能鑰匙回應表示對密碼采用128位非對稱加密,從不明文顯示。“對于給各界造成的困擾表示誠懇歉意”,如用戶因使用其產品遭受財產損失均可索賠。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對現有產品流程繼續優化,以保護用戶熱點權益。
近幾年,共享經濟是流行趨勢,WiFi更是在這波熱度中扮演重要角色。“你家有免費WiFi嗎”?這句話每天在餐廳、咖啡店和商場會被不同的人重復無數次。即使在4G普及、5G啟動的今天,WiFi仍然是主流上網方式。
然而,WiFi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上網的便利,還有許多問題與隱患。而免費WiFi的背后,是商家、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下謀劃的“生意鏈條”,這個鏈條涉及到用戶的習慣與隱私。在這樣的情況下,WiFi變現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
一、公共WiFi背后的生意鏈條,蹭網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WiFi安全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中國用戶61%的時間都在使用WiFi上網,一般的用戶使用WiFi的時間超出70%。有需求就有市場,公共WiFi逐漸興起。這類企業有固定的推銷話術,對商家表示安置設備只需借用原網絡,不用商家出錢,還可根據用戶流量給商家返利。
此種模式迅速得以推廣,辦公樓、酒店等許多場所的商家甚至希望安置公共WiFi系統,以求賺回寬帶費用,并得到額外的收益。一些客流量大的商家,每月得到的返利可達上萬。
從表面上看,龐大的硬件支出加之每月給商家的巨額返利,公共WiFi企業可能會虧損。但實際上,他們所獲得的利益也是相當豐厚的。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公共WiFi獲取的用戶個人信息十分有用。
但對于用戶而言,似乎在免費蹭網的同時也恰恰成為了“被剝削”的對象。公共WiFi的核心吸引力是免費熱點,它能夠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用戶,這些用戶數據就是公共WiFi運營企業的首要變現途徑。
我們現在翻一下自己的微信,很容易就會發現有一些并不知道何時關注的陌生公眾號。目前不少公共WiFi的驗證方式都是電話號碼或微信授權。但很多WiFi不僅要驗證手機號,還要關注某微信公眾號方可成功。由此,大批互聯網營銷公司成為公共WiFi公司的大客戶。
這類公眾號的共同點是內容少,對用戶價值甚微。但我們往往在關注這類公眾號之后忘記取消,于是就這樣成為了永久的“粉絲”。據調查,有85%以上的用戶會忘記取消或懶得取消這類公眾號,而這類營銷號恰恰需要大量的粉絲作為內容推廣的受眾群。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列表中總有些被遺忘的公眾號突然“詐尸”彈出消息的原因。有些公司專門“養”用戶帳號,到數以萬計之時,會在網上專賣帳號。
通過免費WiFi吸引到用戶之后,挖掘用戶行為并分類可以使營銷更為精準,這也是免費WiFi背后的生意鏈條追求的更高目標。對于企業而言,用戶原始數據的意義不大,而通過公共WiFi的節點,企業能夠掌握用戶使用WiFi的時間地點,再據此打上標簽,這種數據才具備巨大的商業價值。
根據這些標簽,企業能夠估算用戶的購買力,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因為這樣的資料較為精確,可以大大提升營銷的成功率。在目前的電商平臺上,通過大數據記錄與分析用戶習慣成了常態,而公共WiFi行業也通過記錄用戶行為的技術搶占市場。
由此,通過公共WiFi針對用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意鏈條。所以我們經常會接到一些符合我們需求的營銷電話,甚至是許多有針對性的詐騙行為,事先了解了這種詳細的行為資料,騙取受害人的信任,最終使不法分子得逞。
此外,一些不正規的運營機構還會嘗試通過公共WiFi在安卓系統中植入模擬用戶操作的程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移動支付的安全。一些機構開始嘗試利用新技術和大數據破解安全壁壘,給用戶的隱私與安全造成嚴重的隱患。
在信息技術時代,用戶個人信息是敏感話題。而用戶信息泄露時有發生,許多人對接到推銷和詐騙電話都習以為常,甚至懶得追究。這也從某種程度上使得通過公共WiFi獲取信息加以分析的行為更加方便。
目前,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已要求上海市、福建省通信管理局開展調查工作,依據《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維護網民的合法權益。實際上,除了收集大數據之外,公共WiFi還有其他方法可實現盈利。只是在各種條件的影響下,公共WiFi想要變現并不容易。
二、公共WiFi變現難,蹭網也要有界限
對于公共WiFi行業而言,售賣傳統硬件是基本盈利模式,通過直接向商戶出售硬件獲得相應收入,其盈利基礎是硬件生產的規模化效應使得成本降低而產生的差價,當前市場中九成以上的WiFi運營商收入都來源于此。
在公共WiFi中導入商戶信息,形成類似電子地圖的O2O模式,通過線上應用推薦線下商戶,引導用戶線下消費行為。用戶通過掃碼或關注公眾號的形式登錄商家免費WiFi,為商家增加粉絲,進行二次營銷,從而形成交易閉環,實現O2O價值。
公共WiFi雖然能收集到不少數據,但與整個互聯網相比仍然有限。互聯網中存在著不同維度的用戶信息及大數據應用,當用戶通過商業WiFi接入移動互聯網之后,具備用戶屬性的數據就轉變為一個觸點,極易引爆網絡中的大數據應用。
其實,公共WiFi市場一直被看作是入口級市場,具有極大的潛力。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商業WiFi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商業WiFi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2.6億元,是2013年的21.7倍。據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7.51億,對于WiFi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
因此,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及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做起公共WiFi的生意。然而,按照投入產出比來算,整個行業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許多人抱著嘗試的態度安裝了公共WiFi軟件,然而隨著網絡升級和技術迭代,公共WiFi的變現并不那么容易。
實際上,公共WiFi的商業模式并不復雜,主要是廣告導流分成,接入電商,分析用戶行為進行精準營銷,通過數據挖掘推出產品等。存在著一定用戶和流量入口的公共WiFi在大數據時代有一定的前景,但涉及到用戶隱私問題,并且監管日趨嚴格,公共WiFi一些打擦邊球的行為可能會限制變現。此外,高額的成本、運營模式的不成熟以及缺乏后續資金支持也是公共WiFi面臨的難題。
未來幾年內,WiFi的接入可能會出現一個主流標準,這與傳統WiFi相比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在現階段,公共WiFi的問題依然顯著。無法否認的是,一些軟件能夠突破家庭和機構的WiFi網絡密碼,削弱甚至架空密碼的風險屏障作用,共享與泄露的可能性并存。
從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層面來說,用戶還是應該謹慎“蹭網”,以確保信息安全。企業也應該有承擔責任的意識,相關部門應迅速完善法規,在蹭網的行為中劃定界限,以確保信息安全。
【來源:鈦媒體 作者:東方亦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