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或進入負增長時代:庫迪咖啡畫出向下發展的拋物線?觀點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可復蘇的同時,少不了一波倒春寒。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可復蘇的同時,少不了一波倒春寒。
一如現在的咖啡賽道,春天,消費者戶外運動增多,可是庫迪的業績多少有點倒春寒。
據第三方爬蟲數據顯示,截止3月17日,庫迪開店結果跟蹤說明:
3.11-3.17,庫迪凈增11家。累計閉店402家,相比上周,增加23家;此外非正常營業269家,相比上周,增加8家;連續2周的門店休息中64家;連續2周的閉店升級205家;合計269家;占歷史所有開店數比3.9%;以上涉及門店合計671家,占歷史所有開店數9.6%。
2月份,同樣一份極海品牌監測統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90天里,庫迪咖啡新開門店476家,但關閉門店達826家。庫迪方面稱該數據不準確。
上面提及到了兩份數據,因為庫迪并非上市公司,官方也并未發布經過審核的權威數據,我們權且放在這里,數據上不做過多延伸。
但是從小紅書上,庫迪聯營商的大面積吐槽再到短視頻平臺上網友的分享,以及筆者的個人觀察來看,庫迪確實是處于輿論的漩渦之下。
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無風不起浪,如果庫迪閉店數大于開店數,那么庫迪或已走到了由盛轉衰的臨界點。
就庫迪當前的輿論漩渦,我們試著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解讀:
庫迪:年少不知沉穩好
錯把激進當成寶
研究庫迪當下的輿論漩渦,咱們先扒一扒庫迪的頂層戰略,從戰略層面找尋庫迪經營上的問題。
這個最大的頂層戰略就在于——2025年1萬家的三年萬店計劃。也就是說,庫迪的目標是三年左右時間實現萬店規模。
這個目標有多難,我們對比下——麥當勞花了 33 年開到萬店規模,星巴克開第一萬家店是在舒爾茨接手后的 19 年。
可能有人說,現在時代變了,新消費火熱,移動互聯網普及等等。
可是時代再變,本質上的東西是不會變的。就好比生個孩子需要懷胎十月,不是說你找十個人,一個人分攤一個月。
別說,十個人,就是地球人一起努力,一個月的時間,也是生不出來孩子的。
生孩子這個事,跟人數多少還真沒關系,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線下實體店,不像線上生意有網絡效應,一個APP可能很快點燃數億人群。線下就是個慢生意,強如星巴克,麥當勞也不行。
所有的戰術都是在戰略指揮下進行的,既然戰略出了問題,我們來看庫迪的戰術打法就清晰多了。
比如,價格戰。價格戰的本質,是想更快的搶占市場,結果那?一補貼,銷量確實是上去了,可補貼一停,立馬現了原行。
低價不是核心競爭力,能夠做到持續低價還賺錢才是核心競爭力。
所以,關鍵還是在于是否有足夠的彈藥支撐,能夠持續擴張下去。咖啡行業也好、網約車行業也罷,“價格戰”不可持續已經被不同的行業驗證。
價格戰的短板,像春藥一樣,忽視了正常發育的客觀規律。
再比如賣酒。讓一個賣咖啡的小店去賣酒,還是個偏門到不能再偏門的酒,咋想的,這個這個古靈精怪的腦回路,你咋不上天與太陽肩并肩那?賣咖啡可太委屈你了。
再比如進軍茶飲市場。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激進的打法,三年左右時間想破萬店,定一個短時間很難企機的目標也就算了,居然還有剩余的精力去重新搞個新賽道,拋開統計數據,就是我們自己的感受:去逛個街,最不缺的就是奶茶店,不能說是市場完全飽和,只能說是賣奶茶的數量都快趕上喝奶茶的人數了。
茶飲工藝,與咖啡并非一個品類。隔行如隔山,況且,都是高度內卷的賽道,庫迪是多線作戰,庫迪還打不起“無限戰爭”。
激進的戰術打法之下,不少未經核實的前店主,服務員爆料:
概況下來就是:庫迪SKU過多,杯量又這么低,很多店為了節約成本,就會鋌而走險用過期的物料很多東西,打開包裝,都是需要很快用完的,杯量不行,成本損耗就會非常大的,門店沒銷量,為了節約成本開始鋌而走險使用過期材料,食品安全問題頻出。就是走入了一個負循環。
對于庫迪來講,總之就一句話,年少不知沉穩好,錯把激進當成寶。
風已停了:可風口的豬,還沒學會飛翔
分析完庫迪的內部原因,我們再把目光放在外面:
從外部競爭格局來看,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的分析,國內的咖啡市場已經進入內卷期,一二線既有以第三空間為代表的星巴克,也有以性價比、服務體系為核心的瑞幸,同時還有以規模效應為基礎的麥咖啡等等,此背景下,庫迪的定位很是尷尬。
競品林立,而且都能打,可市場規模卻是一定的,份額只會是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更應該收縮戰線,現在從數據來看,庫迪門店數量或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重新調整目標,改攻為守,保持住門店數量不下滑,讓更多的聯營商實打實的賺到錢才是王道。
從新消費賽道來看,這兩年,各種賽道的網紅品牌早已退熱。
我們就拿這幾天的新聞為例:
近日,曾風靡全網的網紅蛋糕品牌熊貓不走被各大媒體報道,總部大門緊鎖、全國門店停業、千名員工工資未發、負債累累....
近日,李寧被傳要私有化了,李寧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中表示要將戰略重心轉移到籃球和跑步等專業運動服飾。在最新發布的2023年年報中,李寧則再一次強調了品牌的專業運動定位,開始逐步祛魅國潮風....
近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鐘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
再看曾經光鮮亮麗的投資機構們,別說投資了,就是連出差都是非必要不出差,就是出差了,自己的出差費用都是卡的死死的,地主家也沒余量了,你指望他們再投資新消費品牌,不如做夢,畢竟夢里啥都有。
我們再從潛在意向群體來看,韭菜們聰明了。現在信息平權了,人人都有社交賬號,隨手一發就是內幕曝光:
靠概念,走不通了。試想一下,你想加盟一個品牌,網上隨手一搜,全是倒閉、轉讓的,你還有心情加盟嗎?
最可悲的是,風都已經停了,可風口的豬,還沒學會飛翔.....
聯營商何處何從
這確實是一個question
新浪潮之下,加盟商很難分清自己站在潮頭之上,還是泡沫之下。
對于已經加盟的,好好經營,相信網絡的力量,相信群眾的力量,遇到不公平待遇,要勇于維權,敢于網上發聲,就比如年前的賣酒風波,聯營商一片哀嚎之下,媒體輪番報道,不是最后也取消了嗎?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2024年,對于想加盟各種賽道的朋友們,擦亮眼睛,先問問自己,你為什么要加盟一個品牌,是真正擅長、喜歡,還是純粹的沒事干了,找點事干干。
據我這兩年的了解,大部分加盟商,之前的身份可謂是五花八門,有在線教育政策動蕩下失業的,有被優化畢業的,還有房產從業者,以及畢業就失業的00后們,最缺少反而是相關經歷的從業者.....
有點小錢,找工作不如意,或者下沉市場,工作機會少,感覺賣咖啡、開個奶茶店怪時髦,跟自己這超凡脫俗的氣質挺搭的。
這類人,在加盟市場中,你們可能膚色各異,身高不同,學歷不一,在這里你們有一個相同的名字——韭菜。
對于聯營商來講,你就是個賣咖啡的,而對于庫迪來講,是賣設備,賣物料的。看似都是咖啡賽道,本質上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
干一個賽道,最怕的是時機過了,互聯網巨頭們錯過時機去進軍市場,砸再多錢也無力回天,更況且你一個小的店鋪。比如現在的咖啡賽道,品牌固化,屬于星巴克的空間消費場景屬于星巴克,屬于瑞幸的品質消費人群屬于瑞幸。
老祖宗很早之前就告訴過我們,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就說這么多,且行且珍惜,祝好運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