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積仁并購新動作,東軟集團會掉入多元化陷阱嗎?快訊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軟集團”)似乎并未如愿乘風破浪,反而陷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泥沼。近期,東軟集團發布公告,擬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芮科技”)57%的股權,這一舉動似乎是在為其多元化戰略再添一把火,但深入分析后,卻不難發現其背后的重重隱憂。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軟集團”)似乎并未如愿乘風破浪,反而陷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泥沼。近期,東軟集團發布公告,擬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上海思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芮科技”)57%的股權,這一舉動似乎是在為其多元化戰略再添一把火,但深入分析后,卻不難發現其背后的重重隱憂。
近年來,東軟集團的營業收入看似穩步增長,從2021年的87.35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105.44億元,累計增長幅度達20.7%。然而,這光鮮的營收增長背后,卻是扣非凈利潤的連年下滑,甚至轉為虧損。2021年至2023年,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5億元、-5.3億元和-1.47億元,核心業務盈利質量堪憂。這種營收與利潤嚴重背離的現象,無疑是對東軟集團多元化戰略的嚴峻考驗。
面對軟件行業的快速變化,東軟集團自“十四五”以來持續實施多元化布局戰略,涉足大健康、智能汽車等多個領域。然而,新興業務的研發投入加大、市場培育期拉長以及業務板塊協同效應未達預期,導致階段性成本激增,利潤受到嚴重擠壓。截止2024年半年報,智能汽車互聯業務作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其毛利率卻僅為16.22%,遠低于其他核心業務。這種毛利率的巨大差異,無疑加劇了公司的盈利壓力。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東軟集團的應收賬款和存貨問題日益凸顯。應收賬款從2021年的10.1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5.44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進一步增加至17.19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約16%,回款狀況不佳。同時,存貨更是高達數十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過半。公司采用項目制合同模式,需墊付大量成本,若回款未達預期,企業前期墊付的運營成本將面臨壞賬風險。此外,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也直接導致了公司核心利潤的減少,進一步加劇了虧損局面。
東軟集團此次并購思芮科技,看似是向數字技術服務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深入分析后卻發現,思芮科技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近年來,其收入和凈利潤增長有限,且存在波動。2024年財報顯示,思芮科技未經審計的收入與2023年持平,凈利潤則大幅下滑38%,增速明顯放緩。更令人擔憂的是,本次交易思芮科技估值約6.96億元,較2022年的港股上市公司人瑞人才入股時候8.87億元的估值,縮水了1.91億元,這背后反映的是其盈利能力的下滑和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思芮科技自2013年11月起便已成立,其股權架構由瑞應人才、天津芮屹及東軟控股構成,持股比例分別為46%、11%與43%。
進一步股權追溯顯示,瑞應人才作為港股上市的人瑞人才的全資間接子公司,與東軟集團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資本聯系。東軟控股其實是東軟集團持股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14.47%。而在管理層面上,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與監事長牟宏分別擔任東軟控股的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因此,本次并購交易可以被界定為關聯交易。
綜上所述,東軟集團在多元化戰略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營業收入的增長難以掩蓋利潤黑洞的擴大、毛利率的巨大差異、高企的應收賬款與存貨風險以及并購標的盈利能力的下滑等多重問題。面對這些困境,東軟集團需要深刻反思其多元化戰略的有效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應對。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東軟集團可能會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