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銀科技促成貸款量破千億背后:借款須授權500多份協議 投訴超7萬條觀點
3月27日晚間,嘉銀科技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公司貸款撮合交易量破千億大關,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14.4%。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盧岳)3月27日晚間,嘉銀科技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公司貸款撮合交易量破千億大關,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14.4%。
在經營業績方面,2024年嘉銀科技實現營收58.01億元,凈利潤10.56億元。2022、2023年,嘉銀科技凈利潤分別為11.8億元以及12.97億元,即放貸量再上臺階的同時,嘉銀科技的盈利水平卻下降到了近三年的最低點,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8.5%。
記者關注到,2024年底,嘉銀科技宣布以13.5億現金買下上海某處高端商業地產,這筆資金超過了該公司過去一年的利潤。公告稱,該商業地產將主要用作公司新總部,以滿足業務持續增長的需求。
拓新力度加大,資產質量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嘉銀科技成立于2011年6月,總部位于上海,2019年5月1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嘉銀科技前身是P2P平臺你我貸,后來轉型為助貸平臺,官網稱,公司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消費場景內連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讓用戶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助力金融機構業務高速增長。
從2024年全年的業績成績單看,去年嘉銀科技多個指標實現了較快的增長。
據披露,2024年,嘉銀科技全年新增借款人數達277.4萬人,同比增長約45.1%。其中四季度新增借款人數達80.3萬人,同比增長約88.5%。
受此拉動,2024年全年公司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4.40%,全年貸款撮合交易量突破1000億元大關。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促成貸款27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8%。
同時記者注意到,2024年,嘉銀科技撮合的筆均借款金額為8536元,比2023年同期下降17.3%。重復借款率為66.8%,而2023年同期為70.6%。
平均借款金額、重復借款率下降的同時,平臺促成貸款量整體增長,意味著去年嘉銀科技加大了新客拓展力度,獲客支出增長較快。
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嘉銀科技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4.4%至19.1億元,占收入的比重為33%。其中第四季度銷售費用為5.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7.0%,占收入第比重為36.8%。對此財報解釋稱“主要源于2024年借款人獲取費用的增加。”
只是,從貸款逾期情況來看,2024年,嘉銀科技客群的資產質量有所下滑。
據披露,嘉銀科技180天以上拖欠率顯著提升。據披露,截至2024年末,嘉銀科技180天以上的拖欠率為2.39%,較2023年末上升了0.29個百分點,達到了2021年以來的新高。且這是嘉銀科技壓降后的結果,2024年一季度末這一指標一度升至2.62%。
從環比情況來看,2024年四季度末,嘉銀科技180天以上的拖欠率較三季度末下降。但1-30天和31-60天拖欠率均環比上升,其中30天內的拖欠率時隔三個季度后再次突破了1%,為1.02%。
在上述因素的整體影響下,去年嘉銀科技全年營收58.01億元,同比增長6.1%;凈利潤10.56億元,同比下降18.6%。2024年,嘉銀科技在市場拓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盈利水平卻有待提升。
嘉銀科技高層對公司下階段展業則保持樂觀態度,預計公司2025年促成貸款1370至1420億元,同比增長35.9%至40.9%。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7日,嘉銀科技斥資13.5億元買下了上海某處高端商業地產用作公司新總部,以滿足業務持續增長的需求。
多名目收費引投訴,遭黑灰產盯上
搶抓消費信貸行業發展機會,近期嘉銀科技積極拓客,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上均曾瀏覽到嘉銀科技旗下“你我貸”“極融借款”產品的信息流廣告。
廣告顯示,這兩款產品綜合貸款利率為7.2%-36%,資金來源包括大連高新園區中融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
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相關規定,人民法院應嚴格依法規制高利貸,對金融機構的利率上限給出年化24%的規定。
記者從行業獲悉,監管對于持牌金融機構的個人貸款利率要求為也控制在24%以內。嘉銀科技旗下貸款產品為何公開推廣年化利率最高達36%的貸款產品?
據行業人士介紹,當前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機構開展助貸合作業務通常有三大主流模式:融資擔保增信模式、聯合貸模式、輕資產模式。在融擔模式下,年化利率36%的貸款產品,銀行等資金端收取的是固定收益(7%到10%左右的資金成本),其余收益由助貸平臺、融資擔保平臺等拆分。
據嘉銀科技2023年財報披露,為降低監管風險,自2022年1月起,除了與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合資,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融資擔保公司提供增信。工商信息顯示,經過兩次增資,目前嘉銀科技旗下的海南銀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升至5億元。
不過,融擔模式在合規展業方面臨不少挑戰。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擔保費。
在黑貓投訴上,近期一位消費者投訴稱,在你我貸上貸款21000元,除被收取利息外,每期需支付擔保服務和融資咨詢服務費合計262.63元,推高了綜合貸款利率水平。消費者要求退還除利息以外的費用。
黑貓投訴平臺信息顯示,目前有7.4萬多條投訴中包含搜索詞“你我貸”,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還款利息高”“額外收取高額服務費”“過度催收影響正常生活”等方面。
對于平臺收取高額擔保費的相關投訴,“你我貸服務”賬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回復稱“平臺是合法合規經營,利率均在法律法規允許及協議約定的范圍內”。不過,記者實測發現,你我貸平臺上關于融資擔保服務的協議藏的十分“隱蔽”。
記者嘗試在“你我貸”App借款時,頁面顯示完成身份認證預估可借6.18萬元,但在填寫姓名、身份證號時,還須勾選同意《合作方借款及相關授信服務協議》等4份協議。而點進這4份協議后記者發現其中還內嵌了500多份協議。
其中,和嘉銀科技旗下的海南銀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相關的擔保協議內嵌在《風險告知書及個人信息授權書》里的5份合同之中。此外“你我貸”App還與其他網貸平臺合作,為用戶提供借款推薦服務。桔多多等這數十家合作方的服務協議包含在《合作方借款及相關授信服務協議》中,合計約545份。如《委托擔保咨詢服務協議》等相關的服務協議便“深藏”在這500多份協議中。
行業人士認為,借款人很難在借款時注意到如此之多的授權協議和服務合同,這種過度授權、大量共享敏感信息的情況或不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的“最小必要”原則,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也是隱患。
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對擔保咨詢服務費等額外費用的大量投訴,還讓一些貸款“黑灰產”盯上了嘉銀科技。
“用過你我貸的注意了,費用可退”“你我貸、極融退費退息10000+”……近期記者關注到社交平臺上出現了這類和嘉銀科技旗下貸款產品相關的減免息費的廣告,廣告主大多是一些債務優化公司。
為了吸引潛在客戶,廣告中還掛出了近期多位客戶協商退息退費成功的案例,顯示協商成功后消費者收到了退還的現金或是還款返現券。
從廣告信息看,成功退回的費用大多是會員費、權益費用等額外收取的息費。具體到你我貸、極融平臺便是極享黑卡費用和部分息費。如某案例顯示,“鄧女士退息協商成功,退費12120元,包括黑卡4160元和息費7960元,簽署和解函后50天內到賬銀行卡”。
嘉銀科技旗下貸款平臺涉及等黑卡會員費等費用的收取是否合規?如合規為何后期與客戶達成協商退費?貸款“黑灰產”的上述活動對公司展業影響幾何?就相關問題記者向嘉銀科技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