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棒里有活蟲,亨氏嬰幼兒輔食深陷“質量門”風波?觀點
磨牙棒里有活蟲,亨氏嬰幼兒輔食深陷“質量門”風波?
近日,河南新鄉一女子爆料稱在長垣市萬德隆生活超市購買的未開封嬰幼兒食品亨氏磨牙棒里邊有活蟲。隨后超市工作人員回應稱,食藥局已介入,責任不完全在超市,市里領導也過來了,廠家也介入了,當事人也已經過來了,目前還在協商解決處理中。
不過截止到發稿前,向善財經并未在網上搜到該事件的后續回應。但事關嬰幼兒的口糧安全問題,寶爸寶媽們還能放心選擇亨氏嬰幼兒輔食產品嗎?
并非初犯,實則劣跡斑斑?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電商嬰幼兒輔食銷售排名TOP 10中,嘉寶、亨氏和小皮三個進口品牌占據了前三的市場名額。
從數據來看,作為海外大牌的亨氏輔食在國內似乎頗受消費者青睞,不過據向善財經整理發現,在亨氏輔食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似乎還隱藏著另一副面孔,而此次新鄉女子在未開封的嬰幼兒食品亨氏磨牙棒力發現活蟲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許也并非是個偶然。
事實上,早在2019年8月,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官網曾發布召回通告稱,一批次名為Turkey Stew 8+ Mouths Baby Food(燉火雞嬰兒食品)的亨氏嬰兒輔食正在被召回,原因是被昆蟲污染,該款產品供八個月以上嬰兒食用。
從此次的新鄉女子在未開封的亨氏磨牙棒里發現活蟲到2019年的亨氏輔食“昆蟲污染”事件到,兩起輔食質量安全事件似乎透露出亨氏輔食的生產安全管理標準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統性漏洞和缺陷。
畢竟即便是輔食生產過程中未能發現活蟲,但只要把好最后一道出廠檢驗關卡,問題產品就不可能流入市場。以此倒推,這是否意味著亨氏輔食的其他產品可能也存在相同的問題未被發現?
但可以明確的是,“昆蟲污染”事件只是亨氏輔食質量安全問題亂象的冰山一角。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在2020年12月21日,亨氏(中國)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曾因違反《食品安全法》第34條13項,被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13.37萬元罰款。
除此之外,2019年海關總署曾發布的消息稱,近期多家大牌嬰幼兒進口食品接連因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被中國海關攔下。其中在2019年4月份的進口食品“黑名單”中,有3批次亨氏旗下的派樂萌嬰幼兒輔食因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葉綠素銅鈉鹽未準入境,這些產品包括派樂萌南瓜胡蘿卜汁、派樂萌什錦蔬菜汁、派樂萌青豆西葫蘆汁,均來自意大利由Heinz Italia Spa生產。
而在2018年,亨氏輔食又在澳洲惹上了食品質量安全的官司,原因是亨氏的一款Shredz輔食糖含量超標。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甚至爆出,每100克該款輔食產品中含糖量達到了近70克!
另外ABC報道還指出,這款亨氏的Shredz輔食,不但加入了大量的糖分,還在宣傳的時候嚴重的誤導了消費者。比如在該產品的外包裝的顯眼位置上標注著:99%的純果蔬,同時還放上了各種水果蔬菜的圖片,給人一種純天然的營養健康的感覺。為此,亨氏甚至還打出了一個概念,即給寶寶的健康飲食。
打著健康的旗號卻生產著含糖量嚴重超標的嬰幼兒輔食,亨氏之所以如此“膽大”,或許看準的是輔食產品購買者與使用者分離的特性,但如今健康套路被戳穿,亨氏輔食又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亨氏輔食在國內的嬰幼兒輔食消費市場,也存在著鉆空子的嫌疑。由于國內的嬰幼兒輔食“配方”尚無明確標準,且消費者對輔食認知不完善,所以不少輔食品牌企業玩起了“掛羊頭賣狗肉”的銷售套路。
2017年4月16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亨氏天貓旗艦店售賣的“Heinz/亨氏趣味餅干4盒裝(80克每盒)”,網頁上就以“寶寶零食餅干、鍛煉抓握能力”等名義進行宣傳,并配有大幅的嬰幼兒圖片等。
該店客服稱,“該產品適合12-36個月寶寶食用,可增加寶寶體內需要的營養?!钡嗍嫌齼簾峋€的客服卻告知,該產品并不是嬰幼兒輔食,只適合3歲以上寶寶食用。
另外,記者還注意到亨氏的這款趣味餅干執行的只是普通餅干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T20980,其生產編號為SC10831011200524,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的查詢,其品種明細為“糕點(烘焙類糕點)”,并非專門的嬰幼兒輔食類產品。
要知道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B10769-2010)、國家食藥監總局《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嬰幼兒餅干屬于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產品原料、營養成分須符合這一國標。
但記者卻在亨氏的該款產品配料表中發現了焦亞硫酸鈉等食品添加劑。但焦亞硫酸鈉為防腐劑、抗氧化劑,根據上述國家標準規定,可添加“焦亞硫酸鈉”的食品中不包含嬰幼兒食品。
對此,卡夫亨氏4月17日在回復記者時承認,亨氏趣味餅干執行的是國家標準GB/T20980,是針對全年齡段的普通零食類產品,并非針對嬰幼兒的輔食餅干。根據《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焦亞硫酸鈉在餅干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1g/kg”,亨氏趣味餅干的焦亞硫酸鈉符合國標。
同時卡夫亨氏還稱,其在該產品官方市場宣傳中從未使用任何嬰幼兒食品等字樣。而對于亨氏天貓旗艦店的宣傳,稱是該店由第三方代理公司運營,“我們目前也在進行積極溝通和整改?!?/p>
對于這個解釋,消費者顯然并不認可。畢竟寶爸寶媽們購買輔食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有營養地鍛煉寶寶的味覺感知和腸胃消化能力,但在亨氏輔食的宣傳誤導下,普通餅干成了嬰幼兒輔食產品,喂食這樣的產品是否會對嬰幼兒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而更令人疑慮的是,不達標的亨氏輔食究竟還有多少?又有多少無辜的嬰幼兒已經中招……這一切,我們尚不得而知。
泥沙俱下的輔食賽道,何時迎來海晏河清?
事實上,不只是亨氏輔食的質量安全問題多,而是整個輔食賽道目前都處于火熱而又混亂的發展階段。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嬰幼兒輔食消費市場規模達到4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預計未來我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應在千億以上。
但與火熱的輔食賽道相反的是,不僅是亨氏輔食等海外大牌,以窩小芽、米小芽為代表的國產嬰幼兒輔食品牌們也紛紛跌進了食品質量安全陷阱之中,如前段時間,有消費者爆出在窩小芽嬰幼兒輔食產品中發現了“廁所蟲卵”……
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嬰幼兒輔食賽道的走向似乎與“后三聚氰胺時期”的嬰幼兒奶粉行業頗為相似,而且就產品本身而言,嬰幼兒輔食的生命周期幾乎與奶粉相差不大。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國產奶粉再度崛起的歷程中,品牌企業們是否可以找到嬰幼兒輔食賽道的破局點?
據向善財經觀察,嬰幼兒輔食可借鑒奶粉賽道的有兩點:1、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從外部規范企業品牌的發展。
事實上,國產奶粉崛起的關鍵就在于乳粉配方注冊制的實施,讓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和檢驗有了標準可依。
但由于嬰幼兒輔食行業發展速度較快,而國家法律標準的制定又往往具有滯后性,所以現在國家針對嬰幼兒輔食的“配方”尚無明確標準。這就導致嬰幼兒輔食“配方”雜亂,甚至還出現了普通預包裝食品掛羊頭賣狗肉的充當嬰幼兒輔食,這也是亨氏輔食以及其他輔食品牌們存在虛假宣傳的根本原因。
2、逐步摒棄代工生產模式,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對于國產品牌窩小芽輔食內出現廁所飛蟲事件,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或許與國產輔食品牌多采用代工生產模式有關。
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表示,委托代工模式雖然能節省建設工廠的高額投入、加速企業擴張,但對供應鏈管理的要求更高;對企業來說,如果代工廠商在生產過程中未嚴格執行質量控制、生產和檢測流程操作不當等,都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其實當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正是因為國內奶企們未能掌握上游奶源供應鏈,因而才出現了“奶污染事件”。而現在君樂寶等國產奶粉品牌的崛起與反超,靠的就是從原料挑選,到生產運輸全鏈路的嚴格把控。
從這個角度看,國產嬰幼兒輔食品牌之所以屢次出現質量安全問題,代工生產模式或許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而對亨氏等海外輔食大牌們來說,其存在的問題可能更多集中在企業內部生產管理標準的控制和落實等方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嬰幼兒輔食賽道除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其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輔食市場教育尚未完成,而行業又陷入了同質化泥潭。
有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嬰幼兒輔食滲透率較低,僅為25%左右,而歐美國家已達到了80%的滲透率。這組數據對比,一方面說明我國嬰幼兒輔食市場潛力大;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國輔食的市場教育尚未完成。
但雪上加霜的是,現在處于行業蒙昧期的輔食賽道又提前出現了產品同質化的問題。
由于輔食生產門檻低,且品牌大多采用代工生產模式,這就導致各大品牌的輔食產品不僅配方高度相似,就連包裝、口味也大同小異。
所以如何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找出品牌的差異化特色是各大輔食品牌們的當務之急。
從目前來看,國產品牌英氏憶格從嬰幼兒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營養的認知理念中,以科學分階為原則,提煉出了“輔食5階精準喂養體系”,進而實現了品牌的出圈。
而窩小芽則是首創出“1357”嬰童均衡膳食新理念,也就是全面覆蓋1日3餐、5大類食物、7天不重樣新的科學喂養方式,從而深受寶爸寶媽們的青睞。
從英氏和窩小芽的品牌出圈過程不難看出,在國家標準尚未明確之時,借著全新的輔食概念似乎未嘗不是品牌企業們快速出圈的捷徑。
只是,當國標頒布后,沒有產品力做支撐的輔食品牌企業,僅靠玩概念又能吸引到多少用戶的青睞?畢竟有著亨氏輔食的前車之鑒,所以重視產品質量和新品研發或許才是嬰幼兒輔食品牌企業們實現長遠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不過,未來嬰幼兒輔食行業究竟會走向何方?這一切或許都將由時間來見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