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四億!阿里雙11推99元智能音箱到底為了啥智能
“很快199的價格就會出來。”在小米音箱以299元的價格推出后,暴風集團CEO馮鑫曾對外表示。
“很快199的價格就會出來。”在小米音箱以299元的價格推出后,暴風集團CEO馮鑫曾對外表示。
而預言實現的如此之快。今年雙11,原價499元的天貓精靈X1,淘寶超級會員能以99元價格購買,而原價399的京東叮音箱,京東Plus會員通過直降100元,再發放250元優惠券的方式,就能以49元購得。
低價是占領市場、教育市場的最佳路徑,可以佐證的例子有很多,從早期的o2o、網約車、再到進入下半場的共享單車。經過幾年發展,2017年的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已進入“百箱大戰”的階段。這也意味著占領市場,收割用戶的階段到來。
國外的爭奪如火如荼,亞馬遜Echo、谷歌home、蘋果Homepod、微軟Invoke等打的火熱,國內市場也不消停,不論是BAT、京東、小米、聯想等互聯網巨頭,或是科大訊飛這樣的算法技術公司,還是以海爾為代表的傳統硬件制造商,再到創業公司,都圍繞智能音箱展開了布局。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的入口,被認為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要交互方式。
這也可以用于解釋為何阿里會賠本做生意。
一、100萬只是搶到一張入場券
”我們起初是覺得賣到50萬差不多了,結果超出預期賣到了100萬。“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淺雪沒有想到天貓精靈的雙11營銷會這么成功。畢竟在雙十一“促銷”之前,天貓精靈的銷量就只有幾萬臺。
而價低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
此前的智能音箱類產品,居高不下的價格成為大眾嘗鮮阻礙。海外市場中,蘋果Home Pod售價349美元、Google Home售價129美元、亞馬遜Echo Show售價230美元;國內市場上,Rokid售價1399元、問問音箱Tichome售價999元起、喜馬拉雅的小雅售價999元、二代叮咚智能音箱售價799元等,其價格都不便宜。
而亞馬遜Echo提供了一條捷徑。亞馬遜在2014年秋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后,采取了低價搶占市場的策略。即:會員策略、打折促銷和廣告宣傳。根據公開資料,在去年2016年底11月和12月的美國年底促銷季中,Echo的銷量占到全年的45%。這意味著上述策略,在Echo銷量的增長中起了不小作用。Echo也最終在2017年7月的亞馬遜會員日銷量突破千萬臺。現階段,亞馬遜已經占據了美國智能音箱市場70% 的市場份額。
GfK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零售量預計為35萬臺。在雙11期間,天貓精靈銷量突破100萬臺,叮咚TOP智能音箱實現了同比3位數的增長。
這不僅教育了用戶,也促進了產業發展。為了達到100萬臺銷量,淺雪表示,阿里為了滿足臨時超賣的訂單,在雙十一前后買光了市面上所有功效的芯片和Flash。“結果實在沒貨了,事實上買200萬、300萬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對比小米,淺雪認為小米本身的沖擊,更多是對它的同類產品,而天貓精靈沖擊的是整個供應鏈。淺雪將其稱為“柔性供應鏈”
“這次促銷力度之所以這么大,核心還是教育用戶”。淺雪表示,大多數用戶對于智能音箱是沒有體感的,僅僅是知道和看到,并沒有拿到手用過。而智能音箱銷量百萬臺說明了用戶的需求是存在的。“今天百萬的量級只是人工智能的開始,更準確缺的說是我們率先拿到了一張船票,這張船票是打開未來更大市場或者是新的一個時代的關鍵點,還不可知。但阿里堅信AI可以改變很多的東西,所以我們在這個點上布局。”
當下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還處于早期,行業發展不成熟。天貓精靈雙11的百萬臺的銷量只能說中國市場獲得了一張智能音箱的船票,關鍵是真正讓用戶方便舒適的使用。還在于找到用戶場景的痛點以及整個產業的成熟。
生態體系才是智能音箱能否成功的關鍵
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能夠通過語音交互實現音樂播放、新聞搜索、天氣播報、網購下單、外賣預訂、控制家電等服務,進而控制物聯網的一切。這也是智能音箱被如此追捧的原因。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曾對媒體分析稱,“語音是未來人機交互最好最方便的形式,而智能音箱就是最佳的入口。”此外,智能音箱的關鍵并非在于音箱這個形態,而在于語音交互的入口,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主要交互方式。
而其中最核心的是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語音交互平臺。據資料顯示,亞馬遜Alexa已經接入1500種產品。
放眼整個市場,凡是大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語音交互平臺。蘋果的HomePod音箱,依賴Siri來語音操控。Google Home的背后是Google Assistant,微軟背靠Cortana智能助手,小米推出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水滴計劃”,天貓精靈依靠的是阿里巴巴AI Labs推出的人機智能交互系統AliGenie。
國內方面,京東與大量品牌商的合作,據悉,京東微聯已經整合了1000個SKU。而小米音箱則是背靠米家MIoT平臺,可以控制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居設備。而對于還沒有接入MIoT平臺的設備,也可以通過米家智能插座,智能插線板、墻壁開關,米家空調伴侶等小配件來控制。
此外,天貓精靈通過將內置的AliGenie人機交互系統開放給業界,在智能家居層面,目前鏈接到天貓精靈上的產品大概有五百多款產品,40多個品牌,天貓精靈在雙11期間還悄然上線“天貓智能生活會場”,覆蓋了生活電器、廚房、電視、個人護理、大家電等多個品類,同時也連接了阿里生態既有的天貓魔盒、OTB盒子,一體機電視機。
在內容服務層面,阿里大文娛可提供豐富的資源。此外,阿里所有線上內容資源,從語音購物、支付、交互等方面,整合為內容服務生態。
成熟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平臺,再加上大量的市場鋪貨量,二者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讓智能音箱成為物聯網的入口,形成良好的生態。
巨頭的未來還是創業者的天下?
智能音箱的賽道上已擠滿選手,BAT、創業企業、傳統硬件公司等,那么,到底最后智能音箱是巨頭的天下還是創業者的天下?
互聯網行業巨頭紛紛進軍智能音箱領域,看中的是傳統音箱+語音交互+互聯網服務+第三方內容構成的完整的服務,巨頭們希望能以語音為突破口,以此來搭建智能家居生態體系。背后的生態體系才是智能音箱能否成功的關鍵。生態層面的優勢,使大企業占據了資源和流量優勢。
“你很難想象一個創業公司能夠在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能夠把中國頂尖的物聯網設備的廠商、家電廠商全部談下來合作,集成到一個系統里面,但是也許大公司可以”。“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周翔認為智能音箱對于創業公司或者大企業來講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大企業更有機會成功。
海知智能創始人兼CEO謝殿俠認為,國內情況比較復雜,中國人多,市場也比較多元。因此,國內有可能是一兩家巨頭,再加一些新領域的長尾。巨頭的話,謝殿俠認為小米比較有優勢。
Sugr米唐科技創始人兼CEO宋少鵬則認為,智能音箱只是語音交互落地的第一個形態,會迭代出更多形態。如果以音箱這個形態落地的話,騰訊有著天然的優勢。而其他領域,小米也會有優勢。“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會以場景來進行區隔,就像是移動互聯網BAT三家以不同的場景來解決各個場景的問題一樣,進入語音交互之后我們也持同樣的觀點。”
出門問問公司產品副總裁林宜立則認為,在未來這個時代一定是開放的,哪怕是巨頭,如果東西是封閉的,最后還是可能會被其他人打敗。因此,他認為AI智能硬件的時代還是很開放的。
“現在對于大公司都有挑戰,更不用說小公司了。”火山石資本創始合伙人章蘇陽表示,智能音箱領域可能不會一下子變得成熟,因為現在的語音識別,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的對話,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現在市面上有面向語音識別方向的機器人,但真正能讓其做比較順暢的多輪對話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淺雪對表示,團隊并未感覺到智能音箱市場所謂的競爭,在她看來,目前行業發展狀態更多屬于“開荒中”,“荒地”足夠大,壓力主要來自那塊地。
智能語音硬件市場還處于一個增量階段。目前,主要的是培養用戶使用習慣,隨著將來語音平臺的成熟,機會和競爭也會隨之到來。
智能音箱技術突破點在哪?
從技術角度來說,智能音箱會涉及到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語音對話技術近期會有怎樣的突破呢?
謝殿俠認為,現有的技術如果限定了領域、限定了場景、限定了使用對象,有足夠多的數據,構建了相對比較成熟的圖譜,體驗的底線會讓大家覺得比手機、比任何傳統體驗要好。
但問題就在于數據這方面,數據臟亂差,對機器來講,機器的容錯率沒有那么高,最后給的結果不是想要的。
另外一個是算法本身,在語言理解這個環節也有很大突破,但只是相對很大,什么時候能達到人臉識別或語音識別這樣跟人的肉身相比有可比性甚至是超越的情況,還需要若干年探索。
宋少鵬補充道,技術問題分兩層回答,一個是眼前的,一個是未來的。眼前的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比如語音的大規模應用還是會面臨地域性的問題,中國就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全世界又是更大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的地域性問題所帶來的語音模型差異、語義模型差異都需要時間和工程去解決。
另外一個更有挑戰的是未來科技行業在打造人工智能產品的時候,人文的東西會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無論是否是智能音箱的形態,語音交互的市場未來無可限量。在9月份網易科技舉辦的第49期五道口沙龍上,嘉賓們均認為,語音交互突破1億的單位將會是近一兩年的事情,發展將會很快。智能語音將會是個藍海市場。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作者:科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