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騰訊、網易、阿里的游戲攻防戰觀點
隨著后來者阿里的加入,騰訊、網易與阿里這三大互聯網公司的游戲攻防戰越來越有看頭了。
在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前后,國內游戲行業可謂非常熱鬧,先是網易游戲上線了《第五人格》,之后阿里游戲宣布代理了《旅行青蛙》,最后是網易與騰訊及相關公司的“唇槍舌戰”,說起來這一連串反應多還是圍繞那個2000億中國游戲市場的爭奪,而隨著后來者阿里的加入,也讓這三大互聯網公司的游戲攻防戰越來越有看頭了。
“致敬”騰訊的網易游戲攻勢
最近游戲行業總在說的話,就是網易越來越像當初的騰訊了,這個像主要體現在近來網易自研手游的借鑒之風越吹越猛。先是緊跟流行推出了“吃雞”手游《荒野行動》《終結者2》,之后網易又發現了此前差點在國內火起來的端游《黎明殺機》,推出類似手游《第五人格》,確實是將借鑒發揮到了最大。
說起來,當初網易游戲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研能力強,雖說游戲模式多有借鑒,但在騰訊靠大量代理韓國游戲、模仿海外流行游戲成為游戲巨頭之時,網易推出了極具中國元素的《夢幻西游》《天下貳》等端游,成了在中國玩家中還算有口碑的游戲公司。
不過隨著游戲越來越被大眾了解,智能手機也實現普及,游戲行業戰場從PC拓展到移動端的現在,網易在手游上的進取就弱化了當初那股硬磕自研的勁兒了,最簡單的是先把自有優秀端游移植到手機上,比如《夢幻西游手游》和《倩女幽魂手游》,先跟進市場,之后就是保持自研與借鑒并行。
這大概就是網易游戲新的進攻方式,用借鑒的方式跟上手游被快速迭代的節奏,用自研開發新受眾,這也就成了“網易越來越像騰訊”的來源。
說起來網易的這波“借鑒”攻勢,確實對對手騰訊造成了一定損傷,至少在《刺激戰場》面世之前,手游吃雞市場是被網易占領的,而在《第五人格》上線的這7天中,其App Store免費排名也一直處在第一位置,除了4月2日上線當天總榜排名第二,之后也一直處在總榜第一。這種迅猛之勢對于騰訊游戲來說,絕對是不希望看到的。
而網易為了避免吃雞手游這樣的官司,也在《第五人格》抄襲之聲還停留在玩家談論之時,就官宣與《黎明殺機》開發商Behavior Interactive達成合作,Behavior公司旗下兩位制作人及中國區管理在未來以玩法顧問的身份參與《第五人格》指導。說白了就是掏出“封口費”以絕后患。
其實網易這樣先抄襲獲流量、后花錢洗白的行為,確實挺“騰訊”的,所以也無外乎大家對網易游戲如此調侃。
不過網易也還沒忘了自己的最大特色。雖然為了跟上手游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的節奏,需要祭出大量游戲來爭取市場份額,但它也保持了自己的自研,今年1月份上線的手游《楚留香》是網易從2015年就開始計劃的。不過可惜下了大功夫,《楚留香》市場表現卻一般,不知道當時一下買下古龍50多部IP授權的網易,還會不會繼續開發新的手游項目。
關于網易游戲現如今的套路,可能是在2011年詹鐘暉與吳云洋離開網易后就有預兆的了。2011年,網易元老級人物詹鐘暉因與丁磊意見不同而離開,隨后網易最大IP《夢幻西游》主力開發者吳云洋也隨詹鐘暉而去。據騰訊科技的報道,詹鐘暉反思自己當初在短期利益上沒有丁磊那么重視,在騰訊游戲以《英雄聯盟》突飛猛進之時,詹鐘暉領導的網易游戲業務還專注于打造精品上,這很可能無法匹配丁磊對未來游戲市場的想法。
而在這些專注于精品游戲的高層離開后,丁磊對游戲業務的涉入也越來越多,這大概也是后來網易游戲在各熱門游戲類型都有產品,且反應快速的原因。可以說,2011年后網易確實沒再推出什么爆款游戲,《倩女幽魂》《天下3》都不過是古風MMORPG游戲的一個常見產品,直到進入了手游時期網易才出來了個《陰陽師》爆款。
不過《陰陽師》也不是什么傾力之作,其制作人金韜表示早期開發團隊不過9個人,而自己對游戲的預期也是在暢銷榜50名左右的位置,可見《陰陽師》在網易游戲的成功也就是個例。而網易能否再持續生產有口碑、有流量的原創游戲,是否還擁有強大的自研優勢也是個問號。
IP開發+自研+代理的阿里游戲進攻姿勢
其實就算網易游戲忘了自己的本事,阿里游戲還記得。
今年3月脈脈上傳出了阿里游戲大力挖網易人的爆料,甚至有網易員工表示“阿里游戲給我們部門每個人都發了信息”,這預示這阿里游戲要有新動作了,而且這個新動作的核心很可能是在自研上。
2016年阿里收購了UC并將九游剝離成立阿里游戲,隨后收購了豌豆莢,擁有了自己的手游分發渠道,推出了一些休閑類手游,但面對有微信等流量支撐的騰訊系休閑手游是沒有競爭力的,可以說2016年阿里游戲還是一潭死水。
直到2017年阿里大文娛整合完畢,俞永福宣布阿里大文娛成立游戲事業群,詹鐘暉創立的廣州簡悅并入阿里游戲事業群,阿里游戲才真正有了動作。比如發行了《臥虎藏龍貳》、《自由之戰2》這樣的MMO和MOBA手游,不過這些也不是阿里游戲自研的,阿里游戲還處在與其他游戲工作室合作的狀態。
但阿里游戲終究要做自研的,這是它繞不開的路。
首先阿里游戲背靠阿里大文娛,可以通過與大文娛旗下其他業務產品聯動,比如將阿里文學的網絡小說開發出手游,又或者與優酷合作將影視劇、綜藝轉化成游戲,而如果這種IP開發交由其他公司執行,其協調性和掌控力易出現問題,所以優質IP自主研發會是更合適的。
并且就目前市場上這類IP開發的情況來看,都不是以游戲為核心的,手游不過是文字、影視IP開發上最不被重視的一環,這導致了現成IP手游的市場反饋都不怎么樣,所以單說阿里游戲靠IP開發做出來可持續被關注的游戲可能性也較低。
而既然阿里成立了阿里游戲,就意味著游戲必須有能獨立生存的本事,況且游戲本來就具有強大的輸血能力,阿里游戲不可能放著一個供血機不做,只成為IP的承載方,因此自研游戲是阿里游戲接下來必然要走的路了,這也就有了阿里游戲到網易挖人的動作。
目前可能用以做自研游戲的成員,除了有早就離開了網易的詹鐘暉團隊之外,在確立阿里游戲事業群后,阿里還從網易挖來了《天諭》美術總監費劍鋒,與費劍鋒同期跳槽到阿里游戲的也還有多名《天諭》等其他網易游戲項目組的核心員工。不過阿里游戲能否消化好這些來自網易團隊的成員也是個問題。
當然,除了做游戲自研開發,阿里游戲也開始效仿騰訊做海外游戲的代理,這其實是能更快速獲取市場份額的方式,只不過海外市場也早就有騰訊在等待著,比如現在全球最火的端游《堡壘之夜》,其中國代理權就握在騰訊手中,同時,不僅僅是代理權,《堡壘之夜》開發公司Epic Game早在2012年就接受了騰訊的投資,而騰訊在海外投資的游戲公司也不只這一家,對于阿里游戲來說,這條路也頗為難走,也就只有像《旅行青蛙》這樣小公司做出來的休閑游戲才能被阿里游戲撿走。
這大概就是阿里游戲目前針對“前輩們”的進攻了,只不過無論是自研還是代理,又或者是IP開發聯動,阿里游戲都還有眾多困難,因此短期來看,阿里游戲在這場游戲市場份額爭奪戰中,也只是擺好了姿勢,至于會刺出怎樣的一劍,能否刺出這一劍都還要再觀望了。
騰訊游戲的防守反擊
面對網易游戲的攻勢和阿里游戲的入局,騰訊游戲會緊張但不會恐慌。
據全球游戲市場情報公司Newzoo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游戲玩家花費7078億元,其中中國游戲行業的整體營收為2189.6 億元,騰訊的游戲收入為978億元,相當于拿下了中國游戲市場44%的份額。
而作為這樣的巨頭,騰訊游戲自然是做好了各種防御準備。
前文說到了海外游戲代理事宜,從2005年開始,騰訊就開始了自己海外游戲公司收購、投資之路,其放入資金的公司從游戲研發、技術研發、到游戲發行都有,等于在海外已經有了強大的布局。
當然,其中也有幾個重頭戲,為其自身在國內、海外的發展做鋪墊。比如2009年入股的Riot Games拳頭公司,其開發了《英雄聯盟》,后來騰訊于2011年再入資持股達92.78%、2015年完成100%控股;再有前面提到的2012年對Epic Games的投資,收獲了現在《堡壘之夜》的中國代理權;而上個月,騰訊又幫助育碧擺脫了維旺迪的惡意收購危機,投資3.69億歐元持股5%,獲得了《彩虹六號》的中國代理權。這一系列的投資、收購,不僅為騰訊引入海外游戲做鋪墊,也為其將來在海外的發展鋪路。
而除了在海外用資本來鞏固自身的游戲布局,騰訊在國內也同樣通過資本方式掌控了主流直播平臺的一定話語權,以完成對游戲宣傳渠道的掌控。而就在剛完成對虎牙、斗魚的投資之后,這兩個直播平臺就發揮了一次作用——對網易手游《第五人格》的“封殺”。其實談不上是封殺,現在在虎牙和斗魚同樣能看到《第五人格》的直播,只不過玩這些游戲的主播不再能獲得推薦位、游戲入口等良好資源,等于是一次騰訊對網易手游勢頭正猛的一個回擊。
另外,騰訊針對此前不被自身重視的小眾精品游戲也設立了“極光計劃”,招攬優秀游戲制作團隊,孵化多款細分領域精品游戲,參與該計劃的游戲團隊表示,騰訊沒有給明確的deadline等硬壓力,有一個較為寬松的創作環境。這大概就是騰訊給精品小眾游戲的最大誠意,而這份誠意其實也是彌補騰訊近幾年原創游戲的不足,或者說是針對有不錯原創優勢的網易游戲。
當然,騰訊擺出了防御之姿,其他想要在游戲行業有所作為的人也要有相應的對策。
比如阿里游戲也設立了“T計劃”,扶持游戲開發者,不過阿里游戲的計劃重在為開發者提供IP和后續發展資源,但這能孵化出多少優質游戲確實不好說,因為游戲的核心還是在于好玩與否,而不是有了IP加持和足夠流量宣傳就能火起來的。
而另一邊的網易游戲,面對騰訊的“堵截”試圖找尋新的出口——電競。在今年2月初,網易游戲公布2018網易直播戰略“網易ALLSTARS計劃”,表示拿出3億培養主播人才,10億打造網易泛娛樂電競生態。
先說說主播培養,由于直播平臺被騰訊掌控,因此網易的主播培養是開放性的,選擇與網易簽約的主播可以獲得網易游戲內的流量入口,并獲得穩定的薪資補助,但其實這也意味著脫離了直播受眾入口的這些網易主播,其發展極有可能依賴于網易游戲的發展趨勢了。
另外,雖然網易做電競是一個突破口,不過網易此前自有游戲大多缺少競技性,現在的MOBA類《決戰平安京》和非對稱性對抗類的《第五人格》還處在發展初期,其平衡性和體驗都還需要提升,因此目前拿出來做電競賽事的,是網易代理暴雪的《守望先鋒》,而至于這能否為網易撕開電競的口子還不好說,畢竟網易游戲的電競賽事在網易CC上舉辦,如果不是網易游戲的用戶,應該很少有機會聽說網易CC這個直播平臺,等于網易游戲這次大力推電競和直播,需要比賽內容(即網易游戲)、直播平臺、和主播三方的共同成長了,而這對于目前的網易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結語
其實說了這么多,騰訊在游戲領域的地位確實不是短期可以撼動的,不管在國內還是海外。在3月份騰訊投資了育碧后,海外一游戲出版物作者Michael Futter在游戲媒體Polygon發表文章,評論騰訊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戲公司,并用“the company wearing the crown”(頭戴王冠的公司)來形容騰訊,可見騰訊的游戲帝國有多“恐怖”。
不過對于我們來說,認識一個王者沒有多大的意思,倒是看看后來者如何對王者發起挑戰更具趣味,所以讓我們對網易游戲和阿里游戲拭目以待吧。
(來源:藍鯨TMT網 作者:林不二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