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短視頻風口后,阿里系秒拍,騰訊系快手,為何左右殊途?金融
在分別得到阿里系和騰訊系加持之后,未來秒拍和快手的用戶數量和屬性,會發生質變嗎?
滴滴和快的,摩拜和ofo,AT雙寡切入的領域,都免不了一場火力猛烈,廝殺兇悍的硬戰。
而在短視頻領域,AT的對決更多還在水面之下。蔡文勝系的美拍、今日頭條的火山相對獨立于巨頭。和微博關系密切的秒拍,可以算阿里系,而3月拿到了騰訊投資的快手,則是騰訊系。
正如摩拜和ofo路徑分歧巨大一樣,秒拍和快手,也走了大相徑庭的兩條路。
一,內容:運營、孵化vs自發、放任
在對待內容的重視程度上,秒拍的韓坤和快手的宿華完全兩個路子。
秒拍對內容是強運營的思路,對大v給予流量傾斜,對好內容進行扶持。而且,秒拍還走到了前端,通過線下的內容基地,從早期孵化內容。
上周,一下科技(秒拍,一直播,小咖秀的母公司)的第三個移動視頻創作基地落地西安,希望憑借旗下三款產品構成的產品矩陣,扶持當地創作者。此前,一下科技已經在上海、成都落地了兩個孵化基地。
視頻創作基地為創業團隊提供免費五個工位,孵化六個月時間,只要完成月播放1000萬的基本要求,就可以獲得后續更多的資源支持。看起來,秒拍做孵化基地,是要放長線,打持久戰。
做孵化其實很容易理解,對內容的收割,要么在早期,要么在后期。但后期收割的成本非常之高,火山從快手挖走天佑花了2000萬。
至于為什么三個孵化基地中,兩個選擇上在了中西部,也很容易理解。
第一,潛力大。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劉新征透露,短視頻地域上發展非常不平衡,頭部的內容創作者中有40%來自北京,30%來自上海和杭州,還有20%來自于深圳和廣州。
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因為信息落差、資本落差和氛圍落差,內容創作尚未潮起。但這些地方缺乏創作能力嗎?未必,想想東北小品對中國娛樂業和春晚的貢獻吧。
第二,扶持龐大的腰部內容生態。未來頭部視頻,很大概率來自于北上廣、娛樂明星、新聞現場等熱點人物和爆點事件,但隨著內容生態的成熟,從2016年年底開始,各類垂直類內容的流量占比累計就已超過60%。下一步,本地化同城內容的占比也會提升。而且,相比于泛娛樂,垂直領域、本地化內容擁有更強的商業轉化能力。在這些領域,中西部或者二三線城市,相比于北上廣,劣勢并不明顯。
第三,成本更低。暴走漫畫的陳茜說,盤踞在西安,就是因為西安創業,比北上廣便宜很多,而且西安高校林立,找到好用的人也不難。
從早期孵化到流量扶持到商業變現,可以說,秒拍對內容供應者幾乎是全鏈條360度保姆級服務,目前,秒拍覆蓋超過40個垂直領域、5000+內容創作者;同2000多家MCN公司、視頻創業團隊和網紅經紀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
快手就不同了。
理工男出身的宿華說,“快手是真實世界的投影、記錄者。”
快手的愿景是用短視頻紀錄地球人,快手內容由用戶主導,快手不會對內容進行過多引導,也不會對大v進行流量傾斜,快手不簽約任何明星網紅、不打擦邊球、不主打直播。坐擁第一大粉絲群的快手天佑,也是底層出身,其內容主要是迎合底層審美需求,在其離開快手之前,快手高管也從未和天佑接觸過。
在app界面上,快手首頁只有關注、發現、同城三個標簽,沒有對內容進行引導。
而秒拍的首頁上層分欄為關注、推薦、社會、搞笑、娛樂、生活、小品等17個品類,下層也有熱榜標簽,其分類依據都是基于內容維度。我打開首頁,發現秒拍內容推薦中,明星占比很高,比如鹿晗、王思聰豆得兒等。
為啥兩者對內容的重視程度完全不同呢?
首先,創始人背景不同。韓坤,搜狐夜班編輯起步,一路做到chinaren總編輯,酷6聯合創始人,長于內容。在一下科技的發展中,也多次借勢內容迅速上位,比如在和美拍的競爭中,韓坤想通了要做內容,不做產品經理。
而宿華、程一笑全是理工男出身,技術基因純粹。程一笑在做快手時,甚至不要轉發功能,他認為轉發的頭部內容,會形成流量黑洞。
其次,做短視頻,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內容,一個是關系鏈。秒拍背靠微博這個最開放的社交平臺,可以一鍵導入微博的賬號和關系鏈,所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內容上。但快手生于微時,在今年3月才拿到了騰訊投資,只能獨立搭建賬號體系和關系鏈,從0起步,所以把精力主要放在了關系鏈的維護上。
二,用戶來源、平臺引流
從用戶量上來說,秒拍、快手都是當之無愧的成功產品。
今年一季度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國內移動視頻行業月度用戶總規模向10億挺進,短視頻同比增長率高達58%,秒拍的月活和日活用戶分別達到了2.76億和5877萬。快手的注冊用戶則超過了5億,截止到今年6月,快手的日活用戶接近6000萬。
不同的統計路徑,兩者的用戶體量有所差異,但是從量級上來說,兩者都處于頭部位置。
雖然用戶數量不相上下,但兩者的用戶屬性差異巨大。
那篇x博士的《底層殘酷物語》則準確的描述了快手的用戶狀態,從用戶和平臺內容角度看,快手的用戶主體是“素人”,集中在龐大的農村和小縣城。在快手上,這些過去被忽略,沒有話語權,也隱身于大眾媒體的普通人,有了自我表達的機會。
宿華本人曾強調,快手在北京也有大量用戶。據其透露,在北京,每天有300萬人打開快手。但快手市場部的調研顯示,這300萬用戶春節期間都離京回家過年,說明這些用戶其實以來京務工群體為主。快手的這個定位,讓其迅速獲得了規模龐大的用戶,畢竟,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目前還是金字塔模式,位于金字塔基部的就是大眾群體,因此,快手的迅速增長,并不奇怪。
與快手不同,秒拍的策略是“明星+PGC”,背靠微博,秒拍的用戶屬性和用戶結構,高度類似于微博——頭部集中、媒體屬性、垂直分類。目前,秒拍&一直播入駐明星及大V超過3000人;媒體、自媒體、PGC創作者逾10000家。頭部用戶,帶動秒拍的內容具有高傳播性和高影響力,中國人每天從各個渠道上看到的短視頻有95%帶有秒拍的角標。
在分別得到阿里系和騰訊系加持之后,未來秒拍和快手的用戶數量和屬性,會發生質變嗎?
首先看秒拍,根植于微博上的秒拍,可以說,其用戶高度重合于微博,目前秒拍的用戶為2.76億,而微博的月活用戶在今年將達到4億,后者的用戶季度增長還高達30%以上,從這個維度上來說,未來僅僅依靠微博的引流,秒拍用戶的高增長還將持續。
另外,從用戶屬性上來說,擁有大量頭部用戶的秒拍,未來的增量是從上到下,通過明星用戶的引流作用,增長空間較大。
再來看快手。拿到了騰訊的投資后,按說快手最大的用戶紅利應該是微信,但微信真的能給快手導流么?我看未必,原因很簡單,微信是個相當克制的產品,其和快手的用戶層互相排斥,微信是熟人關系,快手則是陌生人關系為主,微信很難給快手導流。
事實上,早期,騰訊和新浪都曾向韓坤伸來了橄欖枝,但韓坤幾經糾結,還是選擇了開放的微博,后來騰訊基于微信關系鏈,自己做了微視,但有了強大的微信爸爸加持,微視依然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而快手的未來用戶增量,應該是自下而上,從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但是要吸引這些挑剔的一二線城市、位于金字塔腰部和頂部,相對高端的用戶,或許快手要考量的是,如何洗去一些土鱉和屌絲的基因。
三,商業變現猜想
不賺錢的企業,是沒有道德的。賺錢,未必是韓坤和宿華的初心和終點,但卻是秒拍和快手繞不過去的考驗和宿命。
如果不考量商業化,也許快手的確是一款完美的產品。
前幾天,我剛剛粉上了快手的一對吃貨主播,來自河南農村的胖哲兄弟,每天直播吃飯。從播放量和粉絲量上來說,樸實憨厚的兩個小兄弟,在快手可能算得上頭部主播了,粉絲量超過150萬,視頻的播放量動輒在百萬以上。如果在其他平臺,也許兩兄弟已經能夠養家了,但是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兩兄弟的月打賞額也就剛剛過萬。我點開了十幾個視頻,也沒有發現廣告。
快手上的素人直播,親和力高,主播群體和觀眾群體來自同一階層,因此認同度很高,但是內容傳播量并沒有變現為內容制造者的傳播力和交易轉化能力,這正是快手商業化的尷尬之處。
前兩天傳言,中端汽車觀致拉來天佑代言。新聞一出,惡評如潮,而品牌方也立刻澄清,其代言人一直青睞港臺小生,比如余文樂等,不會邀請網紅代言。
類似天佑和胖哲兄弟這樣的快手大v,雖然粉絲量不小,但是對廣告商的吸引力還是有限。
相對于快手來說,集中了大v,強調內容調性的秒拍,離錢要近多了,秒拍作為微博官方的移動視頻產品,云集了明星、大v、網紅、達人、意見領袖等、主流粉絲集中,很多品牌的代言人原本就是秒拍用戶,調性契合度更高,而且借助微博這個開放的平臺,傳播力、影響力、轉化力都要稍勝一籌。
此外,相對于快手,秒拍用戶的收入水平、消費能力也要高于快手,對于那些希望抓住消費升級紅利的廣告主來說,顯然,秒拍更具有吸引力。
但用戶注冊量達到5億的快手,不會永遠不掙錢。聯想到快手和今日頭條的用戶其實高度重合,因此,其未來變現模式可參考今日頭條,中小企業feed流廣告,可能也能成為快手變現來源之一。
無論如何,秒拍、快手都站到了第一梯隊。登上短視頻的山頂,俯視短視頻創業領域的一縷縷炮灰,兩者都有傲嬌的資本。而通往流著蜜和奶油的應許之地迦南,沒有完美的捷徑,也沒有絕對錯誤的邪路,選項不止一條,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你更看好誰?
來源:微信公眾號 財經故事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