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樂視困局而暗暗竊喜 小米微鯨等前行中的壓力仍不小智能
樂視的麻煩,絕不是小米微鯨等其他互聯網彩電品牌企業可以放松的理由;夏普飛利浦的強勢,也并不是外資品牌全面復興左右市場走向的證據;海信創維的承壓,更不是傳統制造品牌的日薄西山。
樂視的麻煩,絕不是小米微鯨等其他互聯網彩電品牌企業可以放松的理由;夏普飛利浦的強勢,也并不是外資品牌全面復興左右市場走向的證據;海信創維的承壓,更不是傳統制造品牌的日薄西山。
樂視,不是任何廠商的理由
當前的彩電業,已經不能用某種現象來總結了。什么互聯網品牌顛覆,什么外資品牌強勢回歸,這些都不算啥,關鍵是身在其中的企業,都碰到一個行業性難題:不賺錢,需求還很萎靡。
這種情形在以往幾十年彩電歷史中也多次出現,倒也不新鮮。不過這一次涉及的品牌越來越多,可能會成為至今為止情況最復雜多變的一次。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最核心的還是智能大屏入口之爭。如果你對彩電業了解,恐怕對近幾年介入彩電業的品牌都感到吃驚。是的,從2013年開始,大大小小有十幾個互聯網品牌進入彩電業。而這兩年包括阿里和騰訊,也通過內容端和系統端,通過投資或聯盟的方式,捆綁了一些硬件廠商。
OTT市場漸起
他們之所以這么感興趣彩電業,關鍵就看中家庭娛樂的智能大屏的入口,也就是OTT市場,這個市場的機會圈內相對認可。而這些企業,很多都不在短期的利潤,而是戰略性風投。有不想賺錢的企業存在,其他企業怕是要做好長期過苦日子的準備。
其二,價格戰仍將長時間持續下去。如果大家對比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情況,就會認同這種判斷。即便是面板蹭蹭蹭漲價的背景下,整機企業也沒有將壓力全部轉移給消費者,相反,很多時候還是在不斷降價。比如6月份,面板價格企穩的時候,整機又開始降價。7月份,當面板價格下降5美元時,整機的售價下降有20-30美元之多。
面板漲,整機跌;面板跌,整機大跌
顯然,有廠商主動降價,本來這也是搶占市場的一種方式。所以無論是先前的樂視直接硬件搞免費,還是現在的夏普飛利浦用產業鏈優勢壓成本,都毫無例外地將價格戰進行下去,而且越演越烈。
其三,各個品牌開始結盟。無論是OLED、量子點,還是激光,現階段的技術之爭與十年前不一樣,都是要靠聯盟一起推動的。見證了技術引領市場的好,誰都想獨占這杯羹,但事實上現階段卻難以實現了。所以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營銷,這些彩電企業都開始抱團,這種情況下,各個派系之間的競爭比以往更為激烈,特別是每個陣營都捆綁了幾個大拿企業,勢均力敵的態勢凸顯,這讓本來就復雜的彩電業又多了一些不確定性。
所有品牌都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等兩年再看,現在的苦,或許還只是一個開始。
【來源:釘科技 作者:就說家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