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風暴盛森:被攪渾的教育機器人市場,優秀品牌應該如何自處?互聯網+
目前教育機器人遍地開花,在可想象的領域場景,教育機器人無疑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但目前來說,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深耕場
每一個風口,都充滿著機會,但同樣充滿著“見不著光”的原罪……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各類機器人遍地開花,教育這個最容易產生消費的領域,也被“機器人”盯上了,于是今年以來各大教育、少兒電視臺頻道,每天都被各種教育機器人廣告轟炸,一問一答的機械式回答像極了當年叫賣廣告,也在這樣不間斷的洗腦轟炸中,廣大消費者普遍認為這就是教育機器人。但慢慢的,人們開始發現,“教育機器人”就是一個玩具,一場騙局。
從下半年開始,各大社交平臺、媒體關于家長控訴被“教育機器人”騙了的吐槽和新聞正在成為真正的教育機器人發展的最大阻礙。在這樣的背景下,關于教育機器人的“真相”,未來機會又是什么樣的呢?在一鳴網百鳴計劃深度報道專題中,專注教育機器人20余年的能力風暴,其首席品牌官盛森從自身對教育機器人的理解及行業現狀做了深度的闡述。
教育機器人勢不可擋:但投機者正在攪渾市場
近年來,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在人工智能浪潮下,AI+教育、教育機器人順風而起,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1億元,同比增長21.1%,預計2018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6億元,增長率為25.8%。
與此同時,機器人教育的實踐應用越來越普遍,政府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機器人教育對學生的社交技能、計算思維、編程創造等能力的促進。2017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在行業趨勢與政策兩大利好推動下,眾多教育機器人品牌破土而出,除了較早切入教育機器人市場的能力風暴與樂高,Wonder Workshop、Makeblock、哈工大機器人、科大訊飛的阿爾法大蛋機器人、ROBOO的布丁豆豆、格物斯坦機器人、狗尾草的Gowild公子小白、小米的米兔等諸多各類型機器人的出現,讓這一行業顯得熱鬧非凡。
在產品之外,走在教育機器人前面的還有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在這些廣告中,品牌方切中兩個核心點,一個是教育,另一個便是人工智能,對于家長而言,這兩者的結合充滿誘惑力。于是打這兩個概念的“玩具”搖身一變成為教育機器人,也成為投機者們“撈錢”的工具。
對此,盛森表示,這些產品嚴格意義上都不算是機器人,更多是屬于陪伴玩具,沒有教育的內核,在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浪潮下,他們也是借著這樣的旗號去做營銷、銷售。在形式上,也是對填鴨式教育的補充,將書本變成了語音而已。
盛森同時表示,目前這些倚重營銷的偽機器人最多只是抄外殼,而教育機器人不是簡單的玩具,也不是枯燥無味的教具,,而是具備項目設計空間,開發空間,多維度訓練青少年成功能力的科學教育系統。雖然說大量的劣質產品在影響家長們的期待值,但只局限于在零售層面的影響,從學校實驗室以及科協、電教組織的教育機器人比賽等B端層面來講,這些產品是無法進入的。同時,在媒體的背書方面,它們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外形只是載體,教育機器人依然要回歸教育本質
1996年,互聯網技術才開始萌芽,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是“Internet離我們還有多遠”,就如同當下的區塊鏈、人工智能浪潮一樣。那時候,如今國內互聯網的BAT們都尚未成立,能力風暴創始人惲為民從上海交大博士專業畢業,首次提出通用行為結構理論,并系統建構了教育機器人學的理論基礎 ,同年,創立能力風暴品牌,也成為教育機器人領域的破壁者。
能力風暴之所以能二十余年在教育機器人行業深耕,也得益于對這一市場的前瞻性戰略。盛森表示,從定位理論來說,往往消費者的心智當中只會記住一個品類的前2個品牌,比如涼茶-王老吉,可樂-可口可樂,百事可能,所以要做品牌就必須要做這個品類的第1品牌。而做第1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創全新的品類,一直堅持不懈的做下去,把這個品類做大。對于能力風暴來說,一開始切入了一個空白的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淀,才有了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經過20多年發展,我們從起初的服務學校業務的to B市場,慢慢轉向to B加to C的模式。“to B業務主要是在大中小學建機器人實驗室,給學校提供實驗室配套的教材和器材。B端業務以“積木系列、模塊系列、移動系列、飛行系列、類人系列等系列機器人”為平臺,配備全新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是基于技術教育的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的系統解決方案。
to C業務分為幾個層面,其一是零售業務包括線上和線下,線上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各大電商平臺,線下包括電教渠道、數碼渠道、玩具渠道等,其二是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能力風暴教育機器人活動中心。現擁有面向家庭用戶的教育機器人積木系列氪、移動系列奧科流思、模塊系列伯牙、飛行系列虹灣、類人系列珠穆朗瑪等,同時活動中心主要面對4-18歲青少年,通過以教育機器人為平臺的能力訓練課程體系。
“目前,能力風暴共取得600多項專利技術,自主研發120余種教育機器人,并編寫出50多套機器人教材(9種語言版本),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0多所學校與培訓機構、1,200多個學校教育機器人實驗室、300多家教育機器人活動中心(Abilix home)以能力風暴教育機器人為平臺進行教學、競賽以及科技活動。”盛森說。在營收方面,目前能力風暴C端與B端加起來已經達到了5億的規模。
在業務的布局方面,能力風暴的所有產品都圍繞教育去展開。同時,盛森重申了能力風暴對于機器人的定義,“我們的內核就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主要通過編程的形式來體現。無論是從飛行、模塊、移動機積木等類型的產品來說,都是希望青少年通過實施編程項目來提升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而外形只是通過不同的載體去激發兒童、青少年的興趣。”盛森同時舉例,能力風暴的積木型機器人,主要是通過組裝、拼搭來實現一個產品,一套可以拼出數十種類型,這樣的方式可以激活用戶的想象空間。
同時,盛森也表示,目前來說,教育機器人市場并不存在同質化問題,若要說同質化,最多體現在外形,而真正能做到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并不多,優秀的教育機器人企業,仍然專注于教育理念,不斷優化自己的編程功能以及教育生態的搭建。盛森向一鳴網透露:“我們每年都在不斷的進行產品研發和更新,在研發上的投入基本上超過了整個公司費用的30%”。
教育機器人市場空間巨大,但仍處于起步階段
對于現階段的教育機器人市場來說,除了能力風暴這樣將軟硬件結合融入到教學場景的機器人品牌并不多,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初步探索應用,但對于教育產業來說,什么才是教育機器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呢?
從技術革命的角度來看,新技術到底有沒有價值,核心在在于對原有產業鏈、場景的的改造能力,對于教育行業來說,無非就是改變原有的教學場景及滿足學生與老師更多的訴求,所以對于教育機器人行業來說,朝著這個方向持續耕耘才是未來的趨勢。
結合教育產業特性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目前教育機器人遍地開花,在可想象的領域場景,教育機器人無疑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從場景來說,包括個人、家庭、學校、培訓到職場都有著充足的發展空間;在智能方面,從陪伴機器人到編程機器人,再到K12同樣潛力巨大。在人群覆蓋上,從兒童、學生到在職人員都可以實現全覆蓋。但目前來說,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深耕場景驅動產品創新也是行業的發展方向。
盛森表示,教育機器人產業目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市場非常大,預計未來將會會有3000多億的市場規模,目前來說,教育機器人市場還有者諸多的難點,比如消費者的整體認知度不高。“你跟別人提到教育機器人,別人首先會去了解什么叫教育機器人?它還是一個處于慢慢接觸的過程,比如得電視廣告里有許多教育機器人,其實那個在我們看就是玩具,只不過它換了個名字。”但盛森也表示,任何一個新品類的出現,都需要一個領導者慢慢去培育市場,這個是不可或缺或者不可避免的。
盛森表示:“優秀的教育機器人企業,要樹立起自己的品牌,要通過各種渠道去推廣,或者利用公益活動的平臺不斷傳播。”讓優秀產品打響自身品牌,不僅避免了劣質產品造成的負面影響,困住自己發展,也有利于滿足消費者對于機器人教育的需求。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環境,能夠讓真正的智能教育機器人陪伴廣大青少年成長,顛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促進科技教育的發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