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瑞幸在作假,只有渾水說了實話互聯網+
導讀
已經躺著能掙錢,還會跪著掙嗎?
已經躺著能掙錢,還會跪著掙嗎?
瑞幸的好日子看來是到頭了。
近日,大空頭“渾水研究-MuddyWatersResearch”發布了一份有關“瑞幸咖啡”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報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瑞幸數據造假的分析,包含5個SmokingGun Evidence(確鑿證據)和6個Redflag(危險警告),第二部分則是直接認為“瑞幸的商業模式已經基本崩塌”。
“Smoking GunEvidence”,意思是冒煙的機槍,有翻譯成證據確鑿,也有翻譯成鐵證,不過按照國內的網絡流行語,實錘可能更好理解一點。
渾水這次的實錘,真是每一錘都錘在肉上,估計也錘在接盤股東的心里。
該消息一出,瑞幸股價迅速下挫,盤中一度跌超24%。
至于表中的綠線是機構做空,還是管理團隊拋售就不好說了。
上一篇倪叔就分析了瑞幸割韭菜的各種騷操作,沒想到早就有機構潛伏在瑞幸里,做調查和取樣了。
我的觀點還是一樣,一家不能從各個方面努力賺錢的公司,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
1
做零售不賺錢?因為不是這個故事
瑞幸一直沿著互聯網思維賣咖啡,簡單的說,就是先用免費和高額補貼吸引大批用戶,在圈了用戶之后,停止補貼,并向用戶售賣更多產品,實現盈利,甚至最終能夠產生品牌溢價。
也正是這個原因,瑞幸在2019年Q3財報宣布盈利時,大家都以為瑞幸的“夢想”實現了,繼而是股價一波大漲,到2020年的1月,其市值突破100億美元,最高每股作價51.38美元,是17美元發行價的3倍,距離上市才剛剛半年有余。
也正是因為實現盈利的假象,在倪叔前一篇文章中,有瑞幸死忠粉留言表示憤怒,大致意思是,“瑞幸單店和單杯咖啡已經盈利,你們不好好看財報的?”
當時文中說的是,單杯盈利和單店盈利,實際只是財務上的一些手段,運用不同財務模型,或者設置特殊限制,甚至是直接數據造假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瑞幸財報與商業邏輯的相悖之處,已由渾水報告證實數據造假,該報告數據來自“92個全職”和“1148個兼職”,總共錄制“11260小時視頻”,包括了“620個直營店,981天營業日的全部營業時間監控錄像”。
報告提到,瑞幸咖啡每個商店每天的商品銷售數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至少夸大了69%,第四季度則夸大了88%。
無比佩服瑞幸的腦洞,甚至為了避免投資人盡調和第三方公司的統計,發明了“隨即遞增取餐碼”。
簡單的說,瑞幸以前取餐碼是按“1、2、3……”正常自然數順序增加的,來一單增加一個,但是現在變成了“1、3、4、5、7、9、10……”隨機增加。報告顯示,瑞幸同一天的在線訂單數量膨脹范圍從34到232,平均每天106個訂單或72%的離線訂單平均。
不僅數據更好看,而且成本還低,自家系統不用玩像電商那套花錢刷單來造假,而且出貨量上漲了,看起來單杯成本和店鋪運營成本也就下去了。
銷量可以注水,售價當然也可以。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瑞幸虛增了每件商品的零售價至少1.23元人民幣,收集了的25843張消費票據顯示,瑞幸實際售價僅為標價的46%,低于管理層表示的55%。
事實上,渾水的報告證明了大家的猜測,通過燒錢換來的用戶,并不是忠實用戶,也不他們對價格非常敏感,這也是瑞幸為何需要通過數據造假來營造美好藍圖的關鍵。
只有28.7%的商品以超過標價50%的價格售出。
瑞幸大部分商品的售價都在標價的28%-38%之間。只有39.2%的顧客支付的價格高于12元人民幣,18.9%的顧客每杯咖啡支付的價格高于15元人民幣。
向14億中國人賣咖啡的故事非常性感,但如報告所說,瑞幸咖啡生意只是一個通過高額折扣和免費贈送的失敗案例。
所以賺錢的希望不再產品,而是資本套利。
2
想賺大錢,就要能騙所有人
有一天,銀行家的兒子突然好奇地問他爸爸,“爸爸,銀行里的錢都是儲戶的,那你怎么賺錢買別墅、奔馳和游艇的呢?”
銀行家放下手上的事情,微笑地讓兒子把冰箱里的肉拿過來。
兒子拿過來了,銀行家又讓他再放回冰箱。
把肉放回冰箱后,兒子莫名其妙地在站在那里。
銀行家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兒,終于笑咪咪地說道:“豬肉原來在冰箱,現在還在冰箱,但是你的手上是不是有了油啊?”
這些油就是利潤所在。
所有與資本有關的造富游戲,都是有著相似的路徑,先通過一切辦法聚集社會資源,然后予取予求。
就像當你的冰箱被豬肉塞滿時,想要手上有油,不過是一個響指的事情。
而瑞幸正是陸正耀那只被塞得滿滿的冰箱,一邊靠著賠錢的買賣賺足要喝,一邊瘋狂虧損流血上市,最終聚集起了足夠多的社會資源,投資人、機構、小B,當然還有韭菜和散戶。
一個男人口口說愛你時,可能不過是想睡你;一個女人不停反復說想你時,可能不過拿你當備胎。
評價一個成年人時,做比說更重要,評價一家公司時,也是一樣。
站在2020年2月往回看,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一開始打著民族情懷和精神,講著“打敗星巴克”故事的瑞幸,一早寫好了完美的劇本準備欺騙所有人。
瑞幸管理層反復強調,他們從未出售過任何股份,但是事實上,他們通過股票質押兌現了49%的股票持有量(或已發行股票總數的24%)。
抵押的股份數量幾乎是他們全部股份的一半,按下跌之前的價格,大概價值25億美元。
陸正耀在瑞幸上市時持股約30.53%,錢治亞持股為19.68%,成立兩年出頭的瑞幸,已經幫這兩位輕松賺到幾十億人民幣的現金。
他們才不會自己打自己臉,“未出售”并不等于“沒套現”,是我們太不聰明了。
而這些套現行為還只是冰山一角。
報告提到,陸正耀和同一批關系密切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從神州租車(00699)中套現16億美元,而少數股東損失慘重。
而通過收購寶沃汽車,陸正耀轉移了1.37億元人民幣給其關聯方(朋友兼同學)王百因。寶沃、神州以及王百因將在未來12個月內向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支付59.5億元人民幣。目前,王百因擁有一家新成立的咖啡機供應商,該供應商位于瑞幸總部隔壁。
你知道瑞幸用無人零售的錢從哪里來嗎?
通過增發和發行可轉換債券,瑞幸籌集了8.65億美元,這邊錢不光能夠割韭菜,還有能快速和便捷的幫助管理層從公司吸走大量現金。
瑞幸的野心絕不是開一家咖啡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人家壓根沒想著掙這單錢。
瑞幸的使命也不是“從咖啡開始,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從咖啡開始,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騙點錢”。
3
從內到外商業模式的崩塌
渾水的報告中還提到,瑞幸的獨立董事邵紹鋒(SeanShao)在德勤(Deloitte)工作10年后,曾在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擔任董事,其擔任董事的18家公司公司中4被指控的欺詐行為。
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CTR市場研究跟蹤的數據顯示,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多報了150%以上。2019年第三季度,CTR暗示分眾傳媒支出為4600萬人民幣,僅占瑞幸廣告支出的12%,遠低于前幾個季度。
夸大了超過3億元的廣告支出,估計都被挪到門店經營之中,最終營造出虛假的繁榮。
再比如虛報稅點,因為涉及到配送、服務等業務,瑞幸實際需要交納的增值稅稅率是一個混合增值稅,報告顯示為6.5%,而實際計算為7.6%,但在公司的對外材料中,這一稅率為22%-23%。
隨著渾水報告發布,相信瑞幸身上會有更多秘密被揭開。
這幾天瑞幸肯定忙著準備和媒體說的“以周一(2月3日)SEC的公告為準”。
很多事兒不是不能有解釋,就像“隨即遞增取餐碼”,開除兩個程序和市場主管,然后把鍋一甩,一道歉,估計這事兒也能圓過去,畢竟二級市場能玩的東西太多了。
喜歡推理和偵探故事的朋友,都會熟悉一個詞叫做“完美謀殺”。
當然最近聽到這個詞,可能來自唐人街探案,劉昊然面試警察時說了這個詞。
世界上真的有“完美謀殺”嗎?恐怕是很難的,但凡經過必留下痕跡,不管多高明,總會被找到蛛絲馬跡。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十個人去了孤島,依次被殺,最后無人生還。
兇手把孤島殺人案件當做最完美的殺人作品,甚至還洋洋灑灑地把前因后果、時間順序、殺人手法等告訴警察怕警察理解不了。
再精密的策劃都抵不過現實中的意外,不斷修補的過程,就是不斷接近失敗的過程。
最終故事和謎團會被人解開,因為人性都是相同的,換做是你,已經躺著能掙錢,還會跪著掙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