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2億到610億 眾安保險花樣估值背后故事金融
眾安保險的車險業務并不如機構預測那般,公司2015年、2016年的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分別為51.1萬元、372.4萬元,眾安保險2015年的車險保費收入將達到1億元。
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的上市之旅已然開啟。 界面新聞獲悉,眾安保險此次擬香港上市總募集資金12億-16億美元,其中約50%為基石投資份額,東源皓天擬投
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的上市之旅已然開啟。
界面新聞獲悉,眾安保險此次擬香港上市總募集資金12億-16億美元,其中約50%為基石投資份額,東源皓天擬投資2億美元作為該項目的全球重要基石投資者之一。基石投資者在IPO完成后的鎖定期后6個月內,在二級市場擇期退出。
赴港IPO消息再次引發市場對眾安保險估值的關注。前年A輪融資之后眾安保險估值達到550億人民幣,界面新聞獲得的一份投資資料顯示,眾安保險此次IPO估值原則上不低于90億美元,約合610億人民幣左右,較2015年增長10%左右。同時,媒體屢有報道,其上市后估值將達到千億。
成立3年多便創出天價估值,可見資本對眾安保險十分追捧。然而市場卻不買賬,這既體現在持續不斷的爭議聲之中,更體現在其遠低于預期的車險保費收入中。有趣的是,這并沒有影響眾安保險本次估值繼續走高。
界面新聞采訪了國內頂級股權投資機構人士、主流私募風投人士、險資股權投資公司人士等多位長期關注保險業的投資人士,有兩點原因是對眾安保險高估值的一致看法:股東背景、所處行業及行業地位。
估值爭議
實際上,自A輪融資爆出超500億估值以來,眾安保險估值一直爭議不斷。在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凱斯博投資管理公司(Keywise Capital)、賽富亞洲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聯合加碼眾安保險A輪融資之后,仍有業內及投資人直言“太貴了”,“看不懂”。
一家被資本追捧的機構,為何會引來這樣的爭議?原因或在眾安保險A輪估值的預測業績被持續打臉。中泰證券去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按2015年6月投行在眾安保險募資路演時的預測,眾安保險2015年的車險保費收入將達到1億元,2016年約為13億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將可能突破30億元、60億元與110億元,到2020年達到180億元,以此對應的車險業務估值約為500億元。
預測時間表里兩個年頭已經過去,眾安保險的車險業務并不如機構預測那般“吸金”。根據眾安保險遞交的上市材料,公司2015年、2016年的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分別為51.1萬元、372.4萬元,與募資時的預測數據相差了十多億。
針對車險發展滯后,眾安保險此前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回應,眾安車險業務率先開展的六個地區,互聯網發展方面相對落后,還沒有深入到互聯網發展比較發達的地區,公司仍在積極開拓業務區域。上市材料顯示,公司如今已取得18個地區車險相關業務許可證。
這多少有些尷尬,“全國均不設任何分支機構”是包括眾安保險在內的“互聯網保險”牌照公司的重要賣點。“這意味著公司一旦拿到互聯網保險牌照,即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與傳統保險公司需要一個個地區申請許可證相比,效率大大提高。”某位互聯網保險公司高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然而超出市場預期的是,對于車險這個強監管險種,監管層對互聯網保險公司也沒有放開區域限制的意思。2015年投行募資路演前后,眾安保險剛剛了獲批車險業務經營資格,便對眾安車險業務收入進行了上述大膽預測。
實際上,當時眾安保險尚未取得車險業務經營區域,直到同年10月才取得了6個地區的車險經營資格。從近兩年相去甚遠的保費收入看,投行當時的預測并沒有充分考慮國內車險業務經營區域審批的嚴格。距離拿到首批經營區域1年多之后的今年,眾安車險業務范圍才有所拓展。上市材料顯示,公司計劃向保監會提交其他地區從事汽車保險業務的申請,但無法估計保監會何時以及是否將發出批文。這可能對公司汽車保險業務產生重大響。
除了對車險業務的高預期之外,據媒體此前報道,眾安保險A輪募資路演展現的業績增長前景還包括2019年實現約27億元的退運險保費收入、爭取實現行業領先的產品利潤率以及進軍互聯網壽險等。
退運險是眾安保險起家的功臣,在經歷了2015年100%的高速發展之后,去年退運險業務收入首次出現下滑至不足12億元,下滑幅度達8%。如果要在2019年實現27億元的預期,兩年需要增長1.25倍。
眾安退運險主要依靠股東方阿里巴巴及旗下平臺。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合作并非獨家,2016年更多競爭者加入了退運險市場,激烈競爭之下眾安退運險收入出現下滑。據界面新聞了解,螞蟻金服去年控股的國泰產險尚未開始重點布局,面對數十億保險市場,其依靠股東優勢是必然的,而這將是眾安保險退運險面臨最大的威脅。
而至于行業領先的產品利潤率,成立至今眾安保險尚未實現。公司成立以來綜合成本率一直超過100%,承保虧損。
再來看財險,財險行業的領先水準,可以參考行業龍頭人保財險,其近兩年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5%、98.1%,承保利潤為30億元、50億元。而眾安保險在上市材料中坦承,隨著業務繼續擴張,公司預計經營及行政開支(尤其是咨詢費及服務費)將大幅增加及增幅將超過保費凈額。也就是說,將繼續承保虧損。
對于壽險業務,2015年10月便有媒體報道,眾安保險在悄然申請壽險牌照。一年多過去了,上市材料中依然顯示“正在申請牌照”。實際上,不管是近期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開業驗收工作的通知》還是去年就已啟動全面修訂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都說明保險牌照已收緊。想要拿下壽險牌照,恐怕不易。
為什么估值還會升?
即使A輪估值的盈利預測大面積不達標,眾安保險本次IPO的估值卻不降反升,較2015年增長10%左右。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來了,眾安保險估值憑什么繼續走高?界面新聞采訪了國內頂級股權投資機構人士、主流私募風投人士、險資股權投資公司人士等多位長期關注保險業的投資人士,有兩點原因是對眾安保險高估值的一致看法:股東背景、所處行業及行業地位。
一是股東背景。這家由“螞蟻金服、騰訊、平安保險”聯合發起設立的保險公司,因“三馬”背景一出生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務、技術和人才”,被認為是股東帶給眾安保險的獨特優勢。
首先來看業務,眾安保險是依靠與淘寶、聚劃算及若干其他由阿里巴巴擁有或經營的平臺合作退運險起家的。眾安保險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財年,退運險即貢獻6億多保費收入,占公司當年總保費收入的77%。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