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強切母嬰市場:不是野心,而是焦慮互聯網+
導讀
或只是重蹈覆轍。
或只是重蹈覆轍。
一鳴網深度(文|任倩):網易博客停止運營,網易理財下線產品,網易漫畫被收購,網易薄荷宣布停服,網易相冊關閉服務器,網易網盤關閉入口,網易考拉賣身……僅兩年時間,不斷「瘦身」的網易還剩下些什么?
貢獻近8成營收的游戲業務如今收入增長緩慢,甚至還一度出現負增長;支柱業務之一的網易郵箱面臨變現難題,且難以支撐起網易的龐大市值;擅講故事的網易云音樂仍然深陷版權與商業化沼澤;被寄予厚望的教育版塊難掩凈虧損不斷擴大的事實。如此,網易似乎又回到了業務線單一的尷尬局面。
清晰自身處境的網易,開始試圖多方拓展業務線。日前,其推出了一款名為「網易親時光」的產品,主要供父母記錄寶寶的成長過程,而這個新方向對于「黔驢技窮」的網易來說會是一個好生意嗎?
紅利期消退
據資料顯示,該產品主要賣點為「私密、安全」,用戶可在該應用為寶寶創建專屬成長相冊,并按照年齡組織排序回憶成長瞬間。單從產品形態理解,網易大致是想構建一個母嬰社區。
若說社區,網易「云村社區」大概可以算得上較為成功社區運營的經驗,但因其只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個內嵌版塊,以及網易云音樂本身音樂播放器的工具屬性,如此經驗似乎并沒有什么可借鑒意義。
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母嬰市場才是網易的真正意圖。這無疑是近些年的熱門行業。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涌現出了一批如貝貝網、辣媽幫、寶寶樹、蜜芽等知名母嬰企業。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母嬰移動端每年用戶規模增長率均在50%以上;2019年起,母嬰移動端用戶規模增長率開始下降,年增長率放緩為36.4%;預計2020年互聯網母嬰用戶增長將進一步收縮14.3%。
顯然,互聯網母嬰進入了下半場,資本撤場、企業危機、競爭加劇,而此時進場的網易似乎未享受到半點紅利。
或只是重蹈覆轍
試想「網易親時光」的未來發展路徑,定不會拘泥于深陷變現困境的社區場景。而從母嬰社區切入,除了廣告業務外,其衍生產品線無非是拓展電商、親子教育兩大方向,這與當年寶寶樹發展歷程不謀而合。
寶寶樹于2007年成立之初,便一直深耕母嬰社區,從而產生了大量流量沉淀;兩年后嘗試拓展電商業務——初期對接紅孩子,涉足社交化電商,因商品、價格等層面不占優勢而告終,后又開始海外直購模式,但因物流時間長而不能滿足需求迫切的母嬰群體,直至2014年搭建起俱樂部電商模式,算是借助「社交+電商」正式開啟母嬰電商之路。
成也電商,敗也電商。誠然,從前些年財報數據來看,電商業務占據了寶寶樹近半營收,但電商的涌入無疑對社區本身的氛圍造成一定影響,寶寶樹也因其功利性而失去大量用戶。另外,從其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看來,電商業務的營收占比也在急劇收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寶寶樹集團收入約3.57億元,與2018年的7.6億元相比,大幅下降53%;而電商業務營收2220萬元,同比減少83.6%。
與此同時,寶寶樹還曾有過多方嘗試,比如布局知識付費、線下早教、健康咨詢服務等等,試圖打造一個母嬰生態平臺,然無濟于事,至少從財報數據來看,這些業務營收占比無濟于事。
其實從整個母嬰行業來說,其上下拓展的商業空間十分寬泛,然而從現狀來看,母嬰社交需求所有想象似乎已被寶寶樹捷足先登。再看昔日光芒萬丈的「母嬰第一股」已是滿目疲態,寶寶樹僅上市一年多,就遭遇業績下滑,且頻頻傳出創始人出走、高管變動、股權變更、裁員等各種負面新聞,隨之而來的就是股票大跌,市值不到15億港元。
頭部尚如此艱難,網易入局不過是重蹈覆轍罷了。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之前說,「寶寶樹今天的天花板就是行業的天花板,寶寶樹遇到的風險和問題是這個行業在未來幾年都會遇到的問題」,看似在開脫,或許是實話。
終究是一個流量入口
仍然從寶寶樹的過去,探尋「網易親時光」的未來。
在寶寶樹的高光時刻,一度吸引到復星國際、好未來、阿里等巨頭公司先后投資,是幸運的開端,也是剝削的開始。其于2018年6月獲得阿里融資,在2019年3月公布的前年年報中顯示,寶寶樹2018年廣告收入大幅提升為5.98億元,占總營收的78.7%,而電商業務收入從2017年的3.32億元縮減至1.35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也從45.6%下降到17.8%。
一面是電商占比急速下降,一面是廣告收入大幅上升。顯然,寶寶樹還是成為了阿里的流量池,只起到了為后者導流的作用,并未帶來賦能。
其實在投資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斷言,「寶寶樹經過多年的母嬰社區探索,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社區生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擁有巨大的流量,同時用戶量和用戶價值比較高,阿里投資寶寶更多看中的是寶寶樹的這一‘流量池’,同時加強自身在社交電商領域布局,對抗騰訊、京東,這一投資思路與前幾日阿里投資小紅書如出一轍。」
如此看來,「網易親時光」之所以誕生,與寶寶樹的「抽血」邏輯如出一轍。
縱觀網易生態,電商方面手握網易嚴選,教育方面有道旗下亦覆蓋親子教育產品線,網易的初衷或許就是想要打造一個流量入口,繼而接入現有的電商、教育版塊,但隨之而來的后果,也就有了前車之鑒。
貢獻近8成營收的游戲業務如今收入增長緩慢,甚至還一度出現負增長;支柱業務之一的網易郵箱面臨變現難題,且難以支撐起網易的龐大市值;擅講故事的網易云音樂仍然深陷版權與商業化沼澤;被寄予厚望的教育版塊難掩凈虧損不斷擴大的事實。如此,網易似乎又回到了業務線單一的尷尬局面。
清晰自身處境的網易,開始試圖多方拓展業務線。日前,其推出了一款名為「網易親時光」的產品,主要供父母記錄寶寶的成長過程,而這個新方向對于「黔驢技窮」的網易來說會是一個好生意嗎?

紅利期消退
據資料顯示,該產品主要賣點為「私密、安全」,用戶可在該應用為寶寶創建專屬成長相冊,并按照年齡組織排序回憶成長瞬間。單從產品形態理解,網易大致是想構建一個母嬰社區。
若說社區,網易「云村社區」大概可以算得上較為成功社區運營的經驗,但因其只是網易云音樂的一個內嵌版塊,以及網易云音樂本身音樂播放器的工具屬性,如此經驗似乎并沒有什么可借鑒意義。
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母嬰市場才是網易的真正意圖。這無疑是近些年的熱門行業。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涌現出了一批如貝貝網、辣媽幫、寶寶樹、蜜芽等知名母嬰企業。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母嬰移動端每年用戶規模增長率均在50%以上;2019年起,母嬰移動端用戶規模增長率開始下降,年增長率放緩為36.4%;預計2020年互聯網母嬰用戶增長將進一步收縮14.3%。
顯然,互聯網母嬰進入了下半場,資本撤場、企業危機、競爭加劇,而此時進場的網易似乎未享受到半點紅利。

或只是重蹈覆轍
試想「網易親時光」的未來發展路徑,定不會拘泥于深陷變現困境的社區場景。而從母嬰社區切入,除了廣告業務外,其衍生產品線無非是拓展電商、親子教育兩大方向,這與當年寶寶樹發展歷程不謀而合。
寶寶樹于2007年成立之初,便一直深耕母嬰社區,從而產生了大量流量沉淀;兩年后嘗試拓展電商業務——初期對接紅孩子,涉足社交化電商,因商品、價格等層面不占優勢而告終,后又開始海外直購模式,但因物流時間長而不能滿足需求迫切的母嬰群體,直至2014年搭建起俱樂部電商模式,算是借助「社交+電商」正式開啟母嬰電商之路。
成也電商,敗也電商。誠然,從前些年財報數據來看,電商業務占據了寶寶樹近半營收,但電商的涌入無疑對社區本身的氛圍造成一定影響,寶寶樹也因其功利性而失去大量用戶。另外,從其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看來,電商業務的營收占比也在急劇收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寶寶樹集團收入約3.57億元,與2018年的7.6億元相比,大幅下降53%;而電商業務營收2220萬元,同比減少83.6%。
與此同時,寶寶樹還曾有過多方嘗試,比如布局知識付費、線下早教、健康咨詢服務等等,試圖打造一個母嬰生態平臺,然無濟于事,至少從財報數據來看,這些業務營收占比無濟于事。

其實從整個母嬰行業來說,其上下拓展的商業空間十分寬泛,然而從現狀來看,母嬰社交需求所有想象似乎已被寶寶樹捷足先登。再看昔日光芒萬丈的「母嬰第一股」已是滿目疲態,寶寶樹僅上市一年多,就遭遇業績下滑,且頻頻傳出創始人出走、高管變動、股權變更、裁員等各種負面新聞,隨之而來的就是股票大跌,市值不到15億港元。
頭部尚如此艱難,網易入局不過是重蹈覆轍罷了。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之前說,「寶寶樹今天的天花板就是行業的天花板,寶寶樹遇到的風險和問題是這個行業在未來幾年都會遇到的問題」,看似在開脫,或許是實話。
終究是一個流量入口
仍然從寶寶樹的過去,探尋「網易親時光」的未來。
在寶寶樹的高光時刻,一度吸引到復星國際、好未來、阿里等巨頭公司先后投資,是幸運的開端,也是剝削的開始。其于2018年6月獲得阿里融資,在2019年3月公布的前年年報中顯示,寶寶樹2018年廣告收入大幅提升為5.98億元,占總營收的78.7%,而電商業務收入從2017年的3.32億元縮減至1.35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也從45.6%下降到17.8%。
一面是電商占比急速下降,一面是廣告收入大幅上升。顯然,寶寶樹還是成為了阿里的流量池,只起到了為后者導流的作用,并未帶來賦能。

其實在投資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斷言,「寶寶樹經過多年的母嬰社區探索,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社區生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擁有巨大的流量,同時用戶量和用戶價值比較高,阿里投資寶寶更多看中的是寶寶樹的這一‘流量池’,同時加強自身在社交電商領域布局,對抗騰訊、京東,這一投資思路與前幾日阿里投資小紅書如出一轍。」
如此看來,「網易親時光」之所以誕生,與寶寶樹的「抽血」邏輯如出一轍。
縱觀網易生態,電商方面手握網易嚴選,教育方面有道旗下亦覆蓋親子教育產品線,網易的初衷或許就是想要打造一個流量入口,繼而接入現有的電商、教育版塊,但隨之而來的后果,也就有了前車之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