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正式入局無人值守貨架項目——e點便利金融
提供專屬餓了么企業餐服務體驗。
用微信或支付寶掃碼貨架二維碼,進入商品選購界面,用戶挑選完成后,再進入支付界面結算,再拿貨走人,為線下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9月19日,餓了么正式宣布啟動無人值守貨架項目——“e點便利”。
獵云網記者搜索微信公眾號“e點便利”,發現其功能介紹為:提供專屬餓了么企業餐服務體驗。
據餓了么某早餐區域經理介紹,餓了么無人貨架可提供以下幾種服務,其中包括小型貨架和冰箱的安裝、各種食品飲料(低于市場價15%~20%)的鋪貨補貨、定期維護、售后服務、個性化的產品供應,同時企業申請人(對接人)會有額外獎勵。申請入駐的公司需向餓了么提供放置冰箱和貨架的場地,同時公司人數需要在30人以上。
獵云網了解到,‘ e 點便利’是餓了么新零售業務部門參與合營的線下項目,目前業務還處于測試階段,餓了么曾在年初推出了線上便利店品牌 -"e 點便利 "。
此次的無人值守貨架項目與年初的項目都是餓了么對新零售的嘗試,雖然同名為 "e點便利 ",但其實是不同的項目,關于年初的項目的詳細信息餓了么不愿過多透露,只表示其仍在運營。
焦灼的市場
從去年年底到如今,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阿里的無人超市 " 淘咖啡 " 包括盒馬鮮生、便利蜂、繽果盒子、F5 未來商店等紛紛涌現,點燃了無人便利領域的熊熊烈火。
此時,餓了么也入局該領域。對于餓了么來說,做無人便利店的生意,其實在產品、資金、配送、供應鏈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產品方面,餓了么平臺擁有熟食生鮮,綜合零食,日用品等全品類商品,可以充分滿足無人零售貨架商品的供給;
在資金方面:餓了么的發展背后有阿里的支持;在配送方面,餓了么有龐大及完善的地面配送部隊,可以為無人值守貨架配送并維護商品;
在供應鏈方面,餓了么可以依靠阿里零售通整合的供應鏈體系,為無人值守貨架保障護航。
但盡管如此,如何在線下零售的拓展中堅持強管控,特別是對零售業態的關鍵環節 - 商品品質和供應鏈的把控,將成為餓了么面對的重要課題。
其實,除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餓了么早就開始了新零售的布局,在 2017 年初,成立了新零售 BU,并將餓了么的使命改為了 "Make Everything30min"。
8 月份,餓了么與百度外賣合并后,9 月 15 日曾發布關于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組織架構融合的通知。
據通知顯示,在人員方面的安排之后,組織架構方面的第一點就是關于新零售 BU 的安排:將百度外賣零售渠道團隊和醫療健康業務團隊融合至集團新零售 BU。由此可見餓了么對于新零售業務的重視程度。
其實,在餓了么入局之前,京東到家也低調試水無人值守貨架。有品牌力的大平臺入局,勢必會使得戰火升級,甚至加速行業洗牌期。
餓了么作為外賣平臺,已有不少便利店商家入駐其中,2017 年上半年,屈臣氏、上蔬永輝等連鎖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紛紛入駐餓了么。
而這次它自己伸手布局線下終端,將觸角伸進離用戶最近的消費場景,這樣做是否會搶了平臺上便利店的生意呢?
資本的博弈
目前,餓了么平臺提供的商品已經從正餐逐步延伸到下午茶、零食、日用品等全品類商品;而在服務方面,餓了么的服務也不僅僅局限于外賣 + 送餐,也上線了跑腿服務,以此來滿足用戶更多元化、多時段、多品類的需求。
此外,餓了么不僅自己發力,而且加入了阿里的新零售體系內,在 2017 年初與擁有阿里投資背景點我達達成深度合作。
對于餓了么來說,開展新零售業務,不僅符合用戶碎片化的消費習慣,也可以借助阿里的資金和流量優勢打壓美團。
在面臨著用戶市場紅利漸消的情況下,新零售業務被共認為是外賣平臺可以探索的新贏利點。
不僅餓了么,美團也在向線上線下進行布局,美團點評入局新零售,將直接面臨與阿里一決高下的局面。
知情人士透露,餓了么入局無人值守零售,主要是背靠阿里這棵大樹好乘涼。
近日,阿里零售通的天貓小店戰略,就是在整合品牌商滲透線下便利店。無人值守零售的入局正好給了阿里滲透辦公室白領的市場的機會,餓了么可以依靠阿里零售通整合的供應鏈體系,為無人值守貨架保障護航。
對于外賣平臺來說,這些新零售的業務既是盈利化的探索,也有望打破目前平臺間同質化嚴重的現狀,成為彼此差異化的體現。
在這個本來已經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在大玩家的入局后,資本也紛紛跟進、賽道的追逐,讓行業爭斗顯得更加白熱化。那么在即將到來的“千團大戰”里,誰又能脫穎而出呢?
正如GGV紀源資本徐炳東曾說,辦公室零售不等同于辦公室鋪設,我們更看好智能、供應鏈和運營,任何新型業態的零售脫離不了零售的本質。
這才是玩家們應該注意的核心點。
來源:獵云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