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貨玄學,桃庫存修的好嗎?互聯網+

它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要比服裝庫存電商要多的多,庫存電商也罷,桃庫存這位庫存電商的行業新貴。
近年來,電商市場刮起了一陣“庫存”風,尤其是服裝領域,唯品會、愛庫存、好衣庫都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如今,在服裝電商已經“人滿為患”的今天,一家名為桃庫存的品牌選擇從商超日用百貨的標品切入,以快消品牌為主,主攻日化用品。
今年5月以小程序上線切入,目前已經上線自己的APP。通過直接 2C 社交電商來提供尾貨商品售賣,上線3個月收獲30 萬注冊用戶量。成績不錯,日用百貨尾貨的消費潛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桃庫存而言,賺取“第一桶金”,獲得自己的天使用戶并不是什么難事,但賽道未來的發展前景似乎并不樂觀。
緊盯另類場景的長尾市場,但市場紅利難掩賽道風險
從出發點來看,桃庫存的商業邏輯是很有道理的,也有對應的市場人群。
有多少人平時會注意超市促銷的臨期食品?有多少一二線城市的青年靠尾貨、臨期貨裝點生活,滿足自己現實生活的品質提升和內心的消費升級需求。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苦于面子等因素,心里想著,卻始終邁不出步子。
這時候,日用百貨中的尾貨、臨期貨電商化無疑是一條不錯的解決思路。
桃庫存就是如此,它所針對的就是標品領域的臨期商品以及非標領域中的尾貨。就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桃庫存狹義的“臨期貨品”占比不到5%,多集中在食品區域。但是一旦商品保質期低于 1/3頁面都會標注,離有效期越近商品就越便宜。
桃庫存看似挖掘出了一片“新大陸”,但為什么其它品牌爭相進入服裝領域,日用百貨的庫存卻鮮有人踏之?在互聯網江湖團隊看來,這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有報道稱服裝商品的加價率普遍在2倍以上,毛利高,使得唯品會、愛庫存們有足夠的底氣去做折扣特賣和獲利。但日用百貨商品不同,進入桃庫存app我們可以發現,上面的商品是真便宜。可日用百貨品雖然更加高頻剛需,但毛利卻遠沒有服裝可期。
而且,據了解,桃庫存只對商品做 15% 的加價,除了總部的運營成本外,剩余全部作為“銷售傭金”返還到 C 端用戶賬戶、支持平臺內消費和提現,平臺主要依靠收取會員費的方式盈利。
不過問題來了,平臺商品已經“白菜價”了,平臺所針對的目標人群消費特征也很明顯,如何打動他們愿意邁出辦會員的第一步似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次,服裝是高頻、剛需的半標品,可能有流行與否或者季節方面的考慮,但從使用價值的角度來看,服裝沒有保質期,理論上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拿出來賣。但臨期商品呢?如果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銷售出去,那就成了平臺自己沒有使用價值的庫存,未來的出處只有銷毀、扔掉或者飼料廠。
此外,服裝沒有什么安全方面的顧慮,但日用百貨不同,食品、洗頭膏等本身是存在出現意外的可能的。一旦出現什么不好的事情,主要責任一定是廠家的,但平臺方就能置身事外嗎?恐怕不能。此前淘寶、拼多多被假貨困擾,人們罵的不會是某某品牌,而是淘寶和拼多多。
從這個維度來看,日用百貨類的庫存清理,到底是庫存“新大陸”還是庫存雷區呢?這一點真的需要仔細考慮一下。
最后,關于服裝被庫存“撐”的哀鴻遍野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但仔細回想起來,有聽到哪些日化百貨類企業經常談庫存嗎?似乎是不多見。這類廠商或者超市有相應的庫存壓力是一定的,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有自己一套處理模式。
以臨近食品為例,線下其實早已有臨期進口食品銷售的成熟產業鏈,目前已經有不少專門銷售臨期食品的商場超市。有的供應商也會登記回收,還有的會賣給飼料廠等。如果日化百貨品牌被庫存壓得嗆不過來氣早就和服裝品牌一樣到處吐槽了。
可以說,桃庫存鎖定的庫存賽道確實有自己的市場,但機遇與挑戰相伴,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要比服裝庫存電商要多的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也將是其未來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
日化百貨庫存這門玄學,不好修啊。
底盤決定高度:電商基礎設施仍待提升
在模式和定位以外,回歸電商和零售的的本質來看,作為一家年輕的品牌,桃庫存和許多電商新貴們一樣,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自己的電商“基本功”方面的一些難題。
而這主要體現在品牌和品類上。
對于很多電商初創公司而言,前期為了規模化,會大量引進一些B端商家。這些品牌知名度之間可能存在差異。很多人喜歡買臨期品或者過時的尾貨,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饑不擇食”,看到一款陌生的品牌,便宜就買。將心比心,很多人還是愿意選擇那些自己知道的品牌,對陌生品牌可能會有一定的防范心理。這是人性本身的問題,與平臺本身無關。
此外,很多商品難以保證隨時有貨。筆者在桃庫存app首頁往下翻,看到不少類似于下圖這樣的“已搶空”。接下來用戶會繼續在平臺上等這款產品上架還是選擇其它平臺?這個可能由于商品性質、價格等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種情況無疑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還有人指出,一些商品(例如彩妝日化類)雖然這里面確實有一些知名品牌,但缺乏高端品牌,而且品牌種類少,很難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們不缺選擇,沒有選擇或者選擇較少的平臺還是很難打動和留住用戶,用戶不可能為了個別商品的折扣而選擇讓一款app留在自己手機上占內存。這就是為什么近幾年一站式電商發展越來越好,垂直類電商生存越來越難的原因所在。
在個性化特征越來越明顯的當下,要想留住用戶,平臺需要給予他們更多更好的選擇,滿足他們千人千面的使用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在發展時都面臨過品質把控與快速擴張的二選一難題,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庫存電商,很多過于信奉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唯快不破”的四字箴言,在追求快速規模化而忽視了精細化。于是乎,假貨、低質等詞語成為不少庫存電商的標簽。這一點同樣需要桃庫存注意,不過如何把握好規模與品質這一“二律背反”,其實也是創業公司普遍遇到的老大難問題。
最后,會員電商也好,庫存電商也罷,歸根結底還是電商,也涉及到發貨、品類、物流、售后、客服等一系列影響用戶體驗的環節。在各項細節追求到極致體驗的時下電商,面對越來越挑剔的用戶喜好,這些基礎服務能力的不足或許很容易給平臺招來負面和投訴,這些通常也是許多新興電商經常出現的問題。
當然了,目前還沒有在桃庫存上購物(感興趣三款商品居然都缺貨),不知道它做得究竟怎么樣。但目前已經有媒體報道稱其平臺的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人工客服缺乏,客服回應太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作為與用戶直接溝通的環節,這一問題需要引起桃庫存的重視。
如此看來,無論是賽道本身的特殊性,還是自身的電商“基本功”,桃庫存所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眼前的成績固然可喜但終究已經過去,桃庫存這位庫存電商的行業新貴,未來的發展任重道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