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暴力裁員”?長城走到十字路口快訊
近日,長城汽車被多家媒體爆出“暴力裁員”上百人。如果傳言為真,長城汽車為何不顧體面,進行“暴力裁員”呢?
時代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汽車行業風云激蕩,哪怕頭部車企的員工,也面臨裁員風險。
近日,長城汽車被多家媒體爆出“暴力裁員”上百人。如果傳言為真,長城汽車為何不顧體面,進行“暴力裁員”呢?
01
長城汽車暴力裁員?
車市競爭白熱化,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很多車企都壓力重重,員工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
近日,南財快訊收到長城汽車前員工爆料稱,長城汽車通過非協商一致調崗、降薪等方式惡意裁員,涉及人數達上百人。
眾所周知,有些企業在裁員時,就會不管員工同意與否,強制把員工調至較差崗位,而且還大幅降薪,變相逼迫員工自動離職,以達到裁員但又不用支付賠償金的目的。
如果長城真是這樣操作的,確實有點不太體面。
此外,多位長城汽車前員工向界面新聞,證實了上述爆料人所說情況確實存在,只是裁員時間較為分散,陸續被裁人數累計上百人。
在裁員降本的大環境下,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而不賠償的行為很常見。員工個人維權,存在舉證、時間成本等諸多困難。
據界面新聞等媒體了解,經過仲裁、訴訟等手段,長城被裁員工有人獲得了賠償金,有人部分訴求被駁回。
長城“暴力裁員”一出,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作為長城汽車的董事長,魏建軍自然成了輿論矛頭所指。
02
銷量掉隊和人才流失
裁員降本,往往是一個企業深陷困境的反應。銷量快報顯示,長城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量只有97.06萬輛,同比減少1.29%。
而同期其他自主頭部車企,比亞迪一騎絕塵,爆賣329.70萬輛;吉利256.19萬輛,長安215.58萬輛,奇瑞202.49萬輛,均突破200萬輛。
反觀長城汽車甚至還不到100萬輛,尚不及比亞迪三分之一,也不到吉利、長安、奇瑞的二分之一,與友商的差距真是越拉越大。
顯而易見,作為昔日的自主三強之一,長城汽車銷量掉隊,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銷量承壓的同時,長城人才流失也非常嚴重,僅2023年就有多位高管出走:
去年年初,長城僅次于魏建軍的二號人物王鳳英,轉身加入小鵬汽車擔任總裁;
去年5月,原歐拉、沙龍雙品牌總經理文飛離職;去年10月,原魏品牌CEO陳思英離開;
去年11月,原長城汽車公關總經理果鐵夫離職;去年12月,原長城哈弗總經理李曉銳加入小米汽車……
03
長城走到了十字路口
種種跡象表明,長城汽車似乎已經走到十字路口。關鍵時刻,長城汽車掌舵人魏建軍,卻屢屢發出備受爭議的言論。魏建軍認為,車市這兩年存在著許多惡意競爭和無序競爭的現象。
長城其他高管也跟著魏建軍,經常把無序競爭掛在嘴邊。
對于比亞迪的牌桌論,長城汽車CGO李瑞峰表示,如果桌牌上有人出老千,我們就要敲桌子甚至掀桌子。
對于比亞迪倡導的“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長城汽車CTO王遠力表示,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魏建軍曾經直言:“長城汽車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因為要健康地發展,寧可少干點,市占率少一點,也不去追求沒有意義的銷量。”
他的言外之意,似乎在表達這樣一種觀點:長城不去惡意和無序競爭,所以才銷量下滑。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觀點認為,內部產品規劃混亂,產品規劃沒有延續性,電氣化轉型步伐緩慢,旗下車型產品力不被消費者接受等,這些才是長城銷量掉隊的真正原因。
此外,魏建軍還表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上并無優勢,例如電池原始發明技術都是美國的。但是,這似乎也與行業現狀有所偏差。
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全球領先,引來諸多跨國車企合作,比亞迪“三電技術”也具有世界級水平。
媒體人項立剛就此痛批魏建軍,認為他貶低中國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自己企業做不好,還拉上整個同行一起“背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