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瑞幸咖啡,做空中國互聯網觀點

同樣讓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會被流量所累,當資本市場讓的互聯網公司被做空,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其實是極度依賴資本和流量的。
文/孟永輝
席卷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洗牌依然在持續,只不過現在洗牌的范圍更廣了,從一般的互聯網企業延伸到了業已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對于中小型的互聯網企業,這場洗牌主要是基于市場內部的,對于頭部的互聯網企業來講,這場洗牌主要是基于資本市場的。我們看到了瑞幸咖啡的爆雷,愛奇藝、好未來等互聯網公司陸續傳出的被做空的傳聞,正是這種現象的直接表現。
從表面上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件,因為對于業已在資本市場上站穩陣腳的頭部互聯網企業來講,早已不再為資本發愁,因為只要故事講得足夠精彩,他們就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足夠多得投資者關注。當投資者開始關注,錢便不再是一個問題。而對于那些依然在按照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運行邏輯發展的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來講,不僅考驗著自身模式的獨特性和合理性,而且還考驗著如何在后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想象一下,如果現在有一個互聯網公司依然在做共享單車的業務,會是怎樣一種結果?
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同樣一種類型的事件。無論是頭部互聯網企業,還是中小型互聯網企業遭遇困境都是因為背后的資本利益驅動,都是對“互聯網+”模式的一種全新的考驗。在互聯網公司被輪番做空的背后,其實正在生動地告訴我們所謂的互聯網公司本身存在著的諸多漏洞和紕漏。透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感受到這場席卷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洗牌開始變得深度和全面。
互聯網公司被做空的背后:舊時代落幕,新時代開啟
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其實是極度依賴資本和流量的,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模式都將它們看成是生存命脈。因此,為了獲得足夠多得資本和流量,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天花亂墜的故事、博人眼球的模式、極具顛覆性的技術……這些神奇的外衣圍繞著互聯網模式本身開始不斷出現。無論是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還是處于頭部的互聯網巨頭其實都逃不過這種宿命。然而,這些看似光鮮的故事、模式和技術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個被吹大的泡沫,隨時都有破滅的風險。
當互聯網行業的洗牌浪潮開始蔓延到整個互聯網行業,更多地為我們展示的是以經典的互聯網模式為主導的發展時代的結束,新的發展模式呼之欲出。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市場被做空的事實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顛覆和改變都無法持續發展。只有真正回歸到商業模式本身,告別所謂的美好故事,告別所謂的模式顛覆,告別所謂的技術創新,互聯網公司才能獲得持續且強盛的發展勢頭。
“互聯網+”模式僅僅只是一種流量獲取工具,無法真正改變行業本身,而流量其實是可以造假的。“互聯網+”模式之所以會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種非常廉價的,非常快速的獲取流量的工具。當流量獲取達到一定的程度,即互聯網企業本身在整個市場上占據頭部的時候,那些處于頭部的互聯網玩家便可以通過收割流量的方式來實現盈利。從本質上來看,所謂的“互聯網+”模式其實就是一種獲取流量的方式而已,并未真正改變行業本身。
然而,流量其實一把雙刃劍。因為流量在給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帶來想象力的同時,同樣讓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會被流量所累。因為有些時候,為了持續用流量來講一個天花亂墜的故事,有些公司會選擇鋌而走險,甚至會做出流量造假的事情。這種現象在互聯網行業當中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為如此,做空機構才會肆無忌憚地選擇從業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作為做空對象。
可見,一味地以流量為終極追求,一味地以資本為安身立命之本并不能夠帶來長久的發展。相反,有些時候,我們的發展還會被資本和流量所累,從而把自己帶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因此,從表面上看,互聯網公司在不斷被做空,被投機,其實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發展模式的落幕。一旦我們為了流量而造假,那么,即使是我們經歷了同行的貼身肉搏,站在了資本市場的高度,卻依然無法逃脫被做空機構覬覦的命運。
告別對流量的依賴,告別“互聯網+”模式,用新的模式,用對于行業本身實實在在地改變來贏得資本市場都關注,或許才是發展的關鍵所在。單純地依靠撮合流量,單純地依靠去中間化,雖然可以獲得快速發展,但是,這樣的發展其實是不長久的。當資本市場讓的互聯網公司被做空,其實正在告訴我們以“互聯網+”模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的落幕,以新技術、新模式為主導的新發展時代的來臨。
回歸行業本身,精耕行業,用真實的改變來推動發展,新時代正在啟幕。當以瑞幸咖啡、愛奇藝、好未來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被做空的時候,我們開始思考什么樣的公司不被做空。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那些真正精耕行業,立足行業,不斷用新的技術、新的模來驅動自身發展的公司則正在迎來一場全新的發展機遇期。對標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當互聯網紅利開始落幕的時候,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將自身發展的重點從流量和資本轉移到了新技術、新模式的身上。百度all in AI,阿里投身數字經濟,騰訊全力打造新技術,其實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以深度改造行業,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合理商業模式的全新的發展時代正在徐徐開啟。同“互聯網+”時代以流量為終極追求不同,巨頭們開始很多地關注對于行業的真實改變。
無論是產業互聯網,還是數字經濟,其實背后都透露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這種全新的發展模式是以真正改造行業為終極追求的,流量早已不再是終極追求,更不會為了獲取流量而造假,而是會通過改變行業本身來尋找發展突破口。流量可以造假,而行業的真實改變是無法造假的,只有真正給行業帶來改變,行業用戶才會買單。從本質上來看,現在的發展其實已經告別了傳統意義上的零和博弈,進入到了合作共贏的發展階段。
簡單地搭建平臺不再是唯一追求,深度參與到不同行業當中,通過成為行業的一份子,參與者們才能獲得發展,即使在資本市場上也不例外。因此,當互聯網公司被做空的同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為代表的全新發展時代的啟幕。在這樣一個階段,行業和公司的發展才算是真正回歸到了商業的本質上,同樣地,這樣的發展才能不斷持續,不斷在不同的市場層面都獲得發展新機會。
當頭部的互聯網企業被做空,背后透露出來的是互聯網時代的落幕,新時代的來臨。對于身處其中的我們來講,只有真正認清了這樣的發展新動向,我們才能跳出對互聯網模式的依賴,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新階段。拋棄以流量和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真正找到以新元素為主導的發展新模式,行業的發展才能真正獲得突破。
當互聯網公司被做空,新機會究竟在哪?
當互聯網模式落幕,新的機會正在打開。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化都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物種其實外在的形態,隨著人們認識的逐步深度,或許還將衍生出很多新的物種和形態。那么,從本質上來看,新的機會究竟在哪呢?
機會一:新的生產方式。對于傳統行業來講,在互聯網時代,他們的生產方式其實并未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我們看到很多的行業依然在用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方式來進行產品的生產,雖然這種生產方式已經相當陳舊,但是,由于這些行業缺少研發能力以及天然基因,因此,很多時候他們會選擇遵循陳舊的生產方式來進行生產。互聯網公司雖然給他們提供了產品銷售的渠道,但是,他們的生產方式并未真正改變。
當互聯網公司無法用營銷和運營的方式幫助傳統公司銷售這些陳舊、老套的產品的時候,互聯網公司存在的價值便開始減弱。于是,做空機構趁著這個機會便會選擇做空,大賺一筆。然而,如果互聯網公司可以借助深度賦能的方式來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方式,減少他們的生產成本,提升他們的生產效率,產出新的產品,那么,互聯網公司就會從單純地產品銷售渠道,升級成為行業的深度參與者。
通過給傳統公司提供新的生產方式,互聯網公司的角色便發生了深度而又徹底的改變。這個時候,流量不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成為驅動互聯網公司自身發展的主要力量。由此,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便開始擺脫對于流量的依賴,開始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機會二:新的生活方式。對于用戶來講,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從以線下為主轉移到了以線上為主。然而,單純地以線上和線下為主其實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成為一個全新的方向。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其他新物種其實都在強調線上和線下的融合。
除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之外,新的生活方式還包括智能化、數字化、虛實結合化等諸多新的方面。基于人們對于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我們又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物種。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講,對于用戶的這些新的生活方式的精準把控和發掘,無疑可以為他們找到新的產品創新邏輯和運營邏輯。
當我們可以從新的生活方式當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式的時候,所謂的互聯網公司才能告別以傳統意義上的用戶需求為主導的發展方式,進入到以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需求為主導的生活方式上。他們傳統意義上以流量撮合和去中間化為代表的發展方式,同樣開始被顛覆,以新的生活方式為底層驅動力的盈利模式同樣開始出現。
當互聯網市場的洗牌開始深度和全面,即使是業已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亦難逃厄運,做空事件開始不斷出現。然而,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互聯網公司被做空的背后其實代表的是一個舊時代的落幕,一個新時代的開啟。挖掘被做空背后的新機會,互聯網公司才能真正化危為機,實現全面且深刻的轉型升級。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