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巨頭們的“華山論劍”觀點

產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個重塑供求關系的存在,產業互聯網其實與消費互聯網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并且可以享受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的是那些可以真正重塑傳統模式和傳統關系能力的玩家。
文/孟永輝
何為產業互聯網?或許,我們依然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在很多時候,產業互聯網是相對于消費互聯網而言的。產業互聯網的核心關鍵詞是“產業”,而消費互聯網的核心關鍵詞則是“消費”。所謂“產業”其實就是行業,所謂“消費”其實就是消費者。
回顧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時代,主要改變的是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和消費習慣;對標到產業互聯網時代,我們同樣可以得出結論,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就是要改變行業的行為習慣。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時代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在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完成這種進程,只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用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來實踐產業互聯網,似乎有些過于簡單化了。
其實,在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兩個概念里的“互聯網”都已經發生了深刻改變。在消費互聯網的概念里,所謂的“互聯網”其實是一個狹義的互聯網概念,僅僅是指傳統的互聯網技術而已;而在產業互聯網的概念李,所謂的“互聯網”則是一個廣義的互聯網概念,它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技術,而且還加入了更多新技術的成分。
這不僅是互聯網本身的進化使然,同樣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使然。因為僅僅只是用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改變去中間化的問題,而無法真正改變產業本身的生產、供應等方面的問題。只有豐富“互聯網”的概念,為“互聯網”行業加入更多新的成分,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才不是消費互聯網的延續,而是有了新的內涵。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才有可能跳出消費互聯網的怪圈,真正進入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發展軌道。
產業互聯網,一場反消費互聯網的新開始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目標用戶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我們不能用產業互聯網之名行消費互聯網之實。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我們需要找到屬于產業互聯網自身的發展邏輯和運行方式。當產業互聯網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運行方式,它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反消費互聯網的新開始。
產業互聯網,對消費互聯網的完善與修正,但絕非消費互聯網。在流量紅利見頂、資本退潮的大背景下,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互聯網企業出現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消費互聯網本身其實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弊端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消費互聯網進行完善和修正,這就是產業互聯網出現的根本緣起。
比如,消費互聯網一味地搭建平臺,卻不去投身到行業的實際運行過程當中;比如,消費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僅僅只是撮合和中介,而缺少了更加多樣化的盈利模式;比如,消費互聯網的自我驅動力只要是以資本驅動為主,而缺少了更加底層的驅動力……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對消費互聯網進行完善和修正,從而讓互聯網對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改造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既有紅利的基礎上,而是停留在更深的層面。
于是,產業互聯網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開始出現。然而,產業互聯網絕不是消費互聯網的延續,而是一種全新的存在。只有真正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站在產業互聯網的角度來思考思考產業互聯網本身,而不是僅僅只是一味地套用消費互聯網的模式來付諸產業互聯網的實踐。真正深入到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真正去解決行業當中的痛點和難題,真正改變消費互聯網時代以資本和流量為主導的運作模式,才是產業互聯網真正應該發力的方向。
產業互聯網,是一場新技術革命,絕非是互聯網的延續。盡管產業互聯網的概念本身依然有“互聯網”的影子存在,但是,產業互聯網的真正驅動力更多地是基于新技術衍生而來的。從本質上來講,產業互聯網的背后是一場新技術革命,它不僅要顛覆傳統行業,而且要顛覆互聯網行業。
其實,產業與互聯網兩者之間是天然相斥的。行業的發展需要的是深度介入,而互聯網則是要浮于表面,只做撮合。因此,雖然產業互聯網的概念里有“互聯網”元素,但是,產業互聯網本身其實與互聯網并沒有太多聯系。如果非要找到某種聯系的話,或許就是產業互聯網要承繼一部分消費互聯網時代的“遺產”,這些“遺產”更多地體現在數據的積累上。
產業互聯網其實更像是一場新技術革命,而實際上它的背后其實就是一場新技術革命,一場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在這個時候,互聯網更多地扮演的是被改造者的角色,因此,它絕不是互聯網的延續,而是對互聯網的顛覆。
產業互聯網,是一場新供求關系的重建,絕非是供求關系的撮合。其實,在消費互聯網時代,人類的供求關系并沒有真正發生改變。真正給人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人,依然是傳統意義上的行業。消費互聯網只是把傳統意義上的信息不對稱進行了梳理和改造,并未真正重建供求關系。
這就導致了人們在消費互聯網的體制之下獲得的產品依然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和服務,并未真正跳出傳統的怪圈。而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則是在建造一種全新的供求關系,這種供求關系不僅可以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流程,而且可以改變用戶的新需求。因此,從本質上來看,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場新供求關系的重建與再造。
從這個邏輯來看,產業互聯網其實與消費互聯網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如何再造與重塑供求關系,才是產業互聯網真正發展的關鍵所在。于是,我們同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無法再造供求關系的產業互聯網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所有以撮合老式的供求關系為主導的發展都是在消費互聯網的體制之下運作的。
因此,盡管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都有“互聯網”字眼,但是,兩者之間其實是有著很深的區別和聯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是一場反消費互聯網的行動。只有厘清了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這種區別和聯系,我們才能比較客觀地看待產業互聯網本身,從而找到真正一條屬于它的發展道路。
產業互聯網,一個非人人皆可參與的新風口
產業互聯網本身的顛覆性以及它背后蘊藏著的巨大的發展潛能,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發展新機會。一時間,產業互聯網出現了類似于消費互聯網時代的場景。人人都想要通過加持產業互聯網的概念獲得第一桶金,但是,產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個人人皆可參與的新風口。
產業互聯網所需的新技術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研發和應用的。從表面上,產業互聯網本身有“互聯網”的色彩,但是,從本質上來看,產業互聯網其實是需要新技術作為底層支撐的。而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的,很多時候這些新技術主要是集中在一些頭部的巨頭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并不是人人皆可參與的游戲。
當我們沒有了新技術作為支撐的時候,其實所謂的產業互聯網便失去了本身的內涵和意義,從而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互聯網物種。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產業互聯網便無法真正解決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問題,它的存在便不再有意義。因此,從新技術的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并不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游戲,而是那些真正具備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能力的巨頭才有機會享有的紅利期。
產業互聯網需要對全產業鏈的協同和打通的能力。其實,所謂的產業互聯網需要的是對全產業鏈的協同與打通,而不僅僅只是一味地在某個環節作出改變。這就需要產業互聯網的真正參與者需要對全產業鏈進行協同和打通,而不只是對某個流程和環節進行深度改變。
因此,只有在某個細分行業當中的頭部企業才會有參與到產業互聯網機會,那些中小型的玩家并不具備這種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時代同樣不會出現消費互聯網時代那樣人人皆可參與到場景,只能是那些具備全產業鏈的協同和打通能力的玩家才有參與的機會。
產業互聯網需要重塑傳統模式和關系的能力。正如上文所講,產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個重塑供求關系的存在。其實,產業互聯網并不僅僅只是重塑供求關系這樣簡單,除了重塑供求關系之外,重塑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模式同樣是一個重要方面。
對于一些中小型的玩家來講,他們只能在既定的商業模式和供求關系之下尋求發展機會,因此,產業互聯網顯然不是他們可以參與的存在。真正可以參與到產業互聯網浪潮里,并且可以享受到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的是那些可以真正重塑傳統模式和傳統關系能力的玩家。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講,或許僅僅只有BATJ,還有TMD這樣的企業才有能力參與到產業互聯網的浪潮之中。
盡管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概念里都有“互聯網”的字眼,但是,這并不代表產業互聯網是消費互聯網的延續。其實,產業互聯網和互聯網并沒有太多的聯系。產業互聯網的這種特質決定了它不是消費互聯網的延續,更不是消費互聯網的替代品,而是一個全新的存在。雖然產業互聯網的背后有很大的紅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這種紅利,只有那些真正可以將產業互聯網帶離消費互聯網怪圈的人,才有機會享受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紅利。說到底,產業互聯網其實是一場巨頭們的“華山論劍”。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