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還是謠言?恒大資金鏈承壓傳聞再起觀點

關于恒大資金壓力的報道似乎是有些多,或許還是關于恒大目前資金壓力方面的討論聲,稱"恒大集團負債8000億的消息為謠言"。
最近,關于恒大似乎有一些不太好的消息在網上流傳。
據財新報道,中國銀保監會正在調查恒大與盛京銀行之間逾1,000億元人民幣(157億美元)的交易。并披露了恒大和盛京銀行的“結構化操作”。
此外,最引人關注的,或許還是關于恒大目前資金壓力方面的討論聲。事實上,自從地產行業“三道紅線”出臺以后,關于恒大債務壓力比較大的傳言似乎就已經開始流傳。
對于這些網上的小道消息,我們目前尚未證實。而且恒大樹大招風,也不排除是友商所為。因此,我們對以上流言持保守疑惑態度。
據億歐網報道,恒大集團內部人士表示,由于大環境方面的原因,該公司現金流的確存在一定壓力,但該公司對于降負債的信心比較足,且相關財務數據暫時也還可以。
然而,恒大的股價似乎受到這些消息的影響,6月3日,截至收盤中國恒大報11.18元/股,跌幅為5.25%,總市值為1480.6億港元;恒大物業報9.33元/股,在前一日的基礎上再度下挫4.6%;報35.65元/股,下跌3.39%。
傳言多了,人們或許多少會受些影響,下意識的會覺得無風不起浪。畢竟從去年到今年,關于恒大的缺錢的傳言似乎有過不少。
資金壓力頻傳:恒大到底缺不缺錢?
關于恒大缺錢的傳聞,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去年年中的那則“謠言”。
去年8月份,市面上有消息稱恒大集團向廣東省政府提交了一份《關于懇請支持重大資產重組項目的情況報告》,其中信息顯示恒大集團有息負債8355億元,在128家金融機構借款2323億元。
隨后,恒大恒大集團發布"嚴正聲明",稱"恒大集團負債8000億的消息為謠言"。恒大辟謠之后,市場反饋并不算積極,直到德銀、摩根大通等數家投行為恒大背書之后,市場信心逐漸回穩。
客觀的角度來看,不排除有人試圖放出假消息來故意打壓恒大市值的可能性。只不過,從一些細節上,似乎是容易給人一種恒大缺錢的感覺。
從財報表現來看,去年恒大的成績單似乎不是那么的理想。
2020年恒大集團營收5072.5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潤314億元,同比下降6.4%;股東應占利潤80.8億元,同比下降53.3%。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房地產商,卻如同快銷品一般的搞起了七折促銷。例如2020年“金九銀十”期間,許家印連夜召開集團營銷大會,宣布“全國樓盤全線7折”,這給外人的感覺可能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所采取的促銷活動。為此恒大集團年報則指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集團進行了全國促銷活動,實施銷售價格優惠。
關于恒大資金壓力的報道似乎是有些多,恒大“掌門人”許家印好像也坐不住了。
6月3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恒大集團一年一度的戰略合作伙伴交流會上,對恒大近期的情況作了一些簡短的回應。其中,明確了恒大全面降檔的期限,同時表示:“今年6月30日,恒大至少實現一條紅線變綠。”
許家印的表態,感受到了他的決心,但看起來好像也佐證了目前恒大可能確實存在債務壓力。
從房地產大環境來看,在外人看來當前的房地產行業似乎也是承壓的。
此前,住建部、中國人民銀行給房地產融資劃定了“三條紅線”,一是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二是凈負債率大于100%;三是現金短債比小于1.0倍。“三條紅線”一出來,房地產管控也越來越嚴格。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房地產進入調整期,靠房地產拉動經濟似乎也成了過去式,網上關于房地產商日子不好過的評論聲似乎也不絕入耳。
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是家大業大的恒大,如果關于其債務壓力的傳言過多,或許也容易讓大眾對其經營狀況感到懷疑和擔憂,這對于恒大而言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對于恒大而言,無論如何或許需要解決好這些負面消息了。
債務傳聞推翻的“多米諾”:輿論承壓,各業務或內卷化?
恒大到底有沒有債務壓力?債務壓力到底有多大?是否影響資金鏈?這些因素我們不得而知,只不過從恒大的角度來看,這些傳聞的出現,對于其品牌而言可能意味著傷害,這對其各項業務發展而言,或許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頻繁的資金鏈流言,以及其它各類負面,謹慎的朋友,可能會慎重對待恒大相關產品。
不只是債務方面承壓的傳聞,最近網上流傳一張落款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的公告,內容是要暫停恒大養生谷商品房銷售,而給出的理由則是“銷售商品房過程中涉嫌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當然了,圖片的真實性目前還不得而知,恒大方面似乎也沒看到有關于此的回應,不過這樣的消息流傳對于恒大而言或許不是什么好消息。
公司出現負面,最著急的恐怕還是公關部或者市場部。而直接受到傷害的,可能是公司花出去的營銷費。
根據此前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恒大集團銷售及營銷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幣232.9億元上升至人民幣2020年的319.6億元,增長37.2%。銷售及營銷成本與合約銷售額的比率為4.4%,恒大對營銷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這么多錢砸進去,動不動就傳出資金鏈緊張的消息,這或許會對其營銷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花了這么多營銷費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用戶信任力和認可度,因為所謂的資金鏈輿論,可能就會讓部分人對恒大和恒大的產品產生懷疑。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新業務的開展,例如這兩年討論聲蠻多的恒大汽車。
今年上半年,新華社撰文評論: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虛假宣傳”“虛火過旺”隱憂。文中點名了恒大汽車未有量產車在售,卻市值高達5000億港元的情況。反映在資本市場上,3月29日,恒大汽車盤中跌幅擴大,一度跌超過15%。
雖然恒大汽車已經單獨分拆上市,但一些謹慎的朋友它們對恒大的質疑可能會遷移至恒大汽車上,進而對恒大汽車或許也會持質疑態度。畢竟汽車是大件,車企如果停產,后續服務、配件跟不上怎么辦?這一點不得不考慮。
當然了,恒大汽車還未正式大規模量產問世,如果恒大能夠正確處理資金問題,未來結果其實也未可知。
此外,還有一部分群體也會產生“不安全感”,那就是恒大的股民。
恒大股票最近的這種表現,自己能否確保安全抽身呢?這可能是很多股民都會考慮的問題。而且小散戶,最容易被套(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從股民的角度來看,恒大的資金問題一直被傳播和討論,很可能給股民一種不好的印象,這種印象或許會反映在資本市場。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恒大在降債方面其實成效還是蠻顯著的。自2020年3月底以來的一年內,其有息負債下降兩千億元,2021年有息負債計劃再下降1500億元,這也讓人看到恒大的決心。再加上近段時間許家印親自亮相聲明,明確恒大全面降檔的期限,相信恒大有能力處理好這件的,需要的可能只是時間而已。
最后,祝福恒大能夠早日實現降檔目標,屆時與債務和資金相關的負面傳聞也將自動消失,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