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貸財報解讀:壞賬率為啥不降反升?金融
"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的在8月初公布不及預期的財報之后,中概股P2P平臺宜人貸震蕩下跌,兩日下跌幅度超過20%,但隨后快速上行,其中四天漲跌幅分別為-12.21,%,-8.99%,+12.77%,+8.3%,和…
"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的在8月初公布不及預期的財報之后,中概股P2P平臺宜人貸震蕩下跌,兩日下跌幅度超過20%,但隨后快速上行,其中四天漲跌幅分別為-12.21,%,-8.99%,+12.77%,+8.3%,和+6.39%。隔夜,宜人貸再度下跌2.99%,報39.59元。宜人貸的波動幅度對于整個二季度都徘徊在25元附近的宜人貸說,不可謂不大。 "過去幾周,宜人貸總市值超越了曾被譽為“全球互聯網第一股”的LendingClub,在網貸上市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然而考慮到LendingClub自2014年上市之后便因公司團隊問題陷入跌途,股價不到上市時的5分之1,宜人貸的超越,頗有些“勝之不武”。
新公布的財報,除了顯示宜人貸凈利潤下滑之外,壞賬水平高企也引人側目。有分析人士認為,相比LendingClub完全屏蔽借款人風險,宜人貸的高壞賬率,宜人貸商業模式的晦澀,也會對其估值構成挑戰。
利潤環比下降大,獲客成本快速增長
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宜人貸凈收入為11.8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1%;相對而言,凈利潤為2.69億元,僅同比增長3%。另外,二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23%。根據宜人貸官方的解釋,凈利潤環比下降是受到稅收的影響。
稅收的影響有兩點。一是股票分紅派息,境內外需要增收10%的股息稅。宜人貸首次派發股息6億元,凡從中國境內派到境外的股息都要繳納10%的股息稅即6000萬人民幣。二是,前兩年宜人貸子公司宜人恒業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符合軟件企業的資格,從而可免除2015年和2016年的企業所得稅。如今免稅期已過,稅收增加明顯。
除了上述原因,根據財報顯示,2017年二季度宜人貸的運營費用環比增加29%,其中銷售費用占比為76.3%,環比增加32%。所謂銷售費用,一般認為主要是由獲客成本構成。此前有報道表示,P2P行業的獲客成本較高,宜人貸雖然是P2P行業的領頭,但是獲客成本依然是公司面臨的巨大的壓力。
此外,主要運營成本較一季度增加了3478萬元,據公司解釋,主營業務成本的增加是因為公司在本季度加大了逾期借款的催收力度。
兩年累計凈壞賬率超商業銀行5倍以上
財報顯示,逾期90天以上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方面,至2017年6月30日,2015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為8.3%;截至3月31日為7.6%。截至6月30日,2016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為3.4%,截至3月31日為2%。普通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為1%~1.5%左右。
為什么壞賬率會“越催越高”呢?這就要從宜人貸的借款人的類型說起了。
此前,宜人貸的風險管理機制,將貸款人以信用等級分成A、B、C、D四種類型,A類信用等級最高,D類信用等級最差。這一等級分類在本季度被“宜人分”所代替,不同的是,“宜人分”根據的信用等級將貸款人分為五類,并且更加的細化,但是其本質并沒有太大區別。
宜人分的數據源維度,包含用戶授權的征信、電商、信用卡、運營商等數據,以及三方數據和宜信的風險數據。分別對應不同的分值和逾期率,分值在640分以下的人群則不在宜人貸的服務范圍。
從財報的數據來看,2014年,宜人貸的主要貸款人是A、B兩類用戶,信用度較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015年,宜人貸的貸款人的主力軍從A類變成了D類,從2014年-2016年,D類用戶的的比例分別是0.35%、80.6%、83.8%。這也意味著,在隨著宜人貸的不斷發展,平臺本身或者說投資者已經在無形中承擔了可能會血本無歸的風險。
從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來看,壞賬率看似不高,特別是第一季度。但是,如果我們來比較一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壞賬率就會發現一些端倪。
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
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
2014—2016年,宜人貸的壞賬率不降反升
這就涉及到宜人貸本身的借款制度。宜人貸的借款的期限分別是12、24、36、48期。較長的借款周期也使得在短期內看不來平臺本身的壞賬率到底有多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期借款給低信用等級用戶的負面效應似乎逐漸顯露。同時,根據平臺的政策,信用等級越低,平均交易費率就越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回款的難度。
根據最新的信用等級評判標準“宜人分”顯示,2014年和2015年的V類人群的壞賬率已經高達13.5%和12.1%。雖然公司表示花了很大的成本催收逾期和壞賬,但是從宜人貸借款的根源來看 ,這樣的壞賬率只會愈來愈高。
宜人模式的旁氏嫌疑
在財報披露的模式,宜人貸的收入形式主要以服務費/管理費的形式體現,同時向借款人和出借人收取。對線上借款人,宜人貸在借款達成后,先行收取一筆前期服務費,之后每月收取一定的月度服務費,對線下借款人則是前期一次性收取所有服務費;對出借人,根據利息收入的10%收取管理費。
宜人貸作為互聯網借貸平臺運營商,運營模式應以撮合并收取服務費的方式進行。而由于中國的信用環境和投資環境,宜人貸選取方式是跟類似“砍頭息+兜底”的模式相同的模式,風控成功與否取決于“前期服務費”減去“總質保服務金”
根據財報,2017年第二季度實收服務費合計18.63億。不考慮稅費因素,實收借款人前期服務費15.38億,實收借款人月度服務費2.15億,前期服務費占了絕對大頭。
二季度,宜人貸為13.8萬位借款人促成借款總額81.9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0%。大幅增長的借殼背后,宜人貸在貸款發生和存續階段原本就會形成“頭重腳輕”的收入結構,大幅的借款撮合又加重了頭部的重量。
聯系宜人貸長期短期壞賬近一倍的差距,以及頭重腳輕的收入結構,旁氏的邏輯躍然紙上。
截止2017年6月末,宜人貸的質保服務負債余額為19.61億元,非不良貸款本金余額為279億元;在靜態條件下,目前的質保服務金可以支撐7%的整體壞賬率。
考慮到宜人貸的不斷擴張,質保服務金的持續流入,動態而言,可以支撐更高的壞賬率,但是中長期的上限也就是8%,除非宜人貸將質保服務金的提取比例進一步提升,但這將侵蝕利潤。
而根據上文所述,截至2017年6月30日,2015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已經達到8.3%。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