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與商譽的碰撞:胖東來、抖音與柴懟懟的“玉石之戰”快訊
平臺不應該等投訴而應該主動處置等等,平臺不應該等投訴而應該主動處置等等,完美企業。
【TechWeb】5月8日消息,近期,一場由抖音博主柴懟懟發起的“打假”風波,將河南零售標桿企業胖東來卷入輿論漩渦。這場看似普通的商業糾紛,因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的激烈反應、網友質疑抖音平臺治理的“滯后性”以及流量經濟的博弈邏輯,演變為一場關于企業倫理、網絡監管與公眾信任的大討論。
5月7日下午,抖音集團副總裁李亮通過其個人微博發文,再次點評胖東來柴懟懟事件。
李亮表示,“有些人說平臺按幾個鍵分分鐘就能判定,甚至認為平臺不應該向被侵權方要證明材料,平臺不應該等投訴而應該主動處置等等,這些觀點貌似有理,但脫離了可執行的實際情況。事實情況是,有些侵權只能由事件相關方或其他相關第三方來提供信息。”
李亮表示,在積極投訴之外,其一直都非常主張企業訴訟維權,雖然時間會比較長,但卻是目前情況下最有效的,“如果不主動投訴,這些平臺也沒有能力了解實際情況,不實內容就不會得到處理”。
懟“好人”暴流量?
雖然在勞動節假期前后引爆輿論,但是事件起因要回溯的今年4月。
4月5日,抖音博主“柴懟懟”發布系列視頻,劍指胖東來玉石銷售存在“暴利黑幕”。其核心指控包括“百倍利潤率”“以次充好”等。
作為“員工分紅50%利潤”“自曝瑕疵品貨架”的行業標桿,胖東來長期被塑造成“商業烏托邦”的象征。這種美譽度反而成為雙刃劍——當柴懟懟指控其“利潤率百倍”時,公眾潛意識更易接受“圣人犯錯”的戲劇性敘事。
因而,盡管柴懟懟發布的視頻中缺乏實證,但憑借胖東來“中國最良心企業”的光環落差,該視頻迅速獲得數百萬播放量。
4月8日,胖東來公布核心數據反擊:一季度和田玉銷售額僅占集團總營收0.34%,毛利率20%,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4月25日,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胖東來起訴柴懟懟“商業詆毀、侵犯名譽權”案件,索賠金額不低于500萬元。
5月2日至3日,于東來在抖音連發5條動態,稱若柴懟懟未受處罰,將“主動關閉或永遠離開胖東來”,并痛斥抖音“縱容造謠”,指責抖音平臺“無道德底線謀利”。矛盾從商業糾紛升級為平臺責任之爭。盡管相關內容被火速刪除,但“企業家以退為進”的悲情敘事,已點燃公眾對“完美企業遭圍攻”的共情。

5月3日晚間,抖音官方發布公告,稱5月2日晚,平臺首次接到胖東來對賬號“柴懟懟”的侵權投訴。經審核,被投訴人“柴懟懟”近期視頻中有29條視頻涉嫌侵權,均予以下架。根據《抖音社區自律公約》,限制賬號投稿權限一個月。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流量時代如何生存?
抖音官方的處理辦法,并未熄滅大眾對該事件的討論熱情。
7日,永輝超市發布《永輝超市致社會各界公開信》。信中內容提到,近日,針對網紅大肆造謠惡意詆毀胖東來,永輝超市作為“胖東來模式”的踐行者與同行者,懷著對商業本質的敬畏之心,以最誠摯的態度向全社會鄭重發聲:我們堅決反對任何為博取流量而踐踏商業道德底線的行為。惡意或許喧囂一時,善意終將溫暖人心。我們愿與胖東來并肩攜手,共同守護中國零售業的赤誠之心。
有業內人士指出,柴懟懟這位抖音粉絲20萬的玉石博主,近3個月直播帶貨銷售額達50萬至75萬元,主推商品為單價1.98萬元的和田玉手鐲。其商業模式遵循“打假-引流-變現”的經典路徑:通過挑戰高美譽度企業制造爭議落差,將流量導入自家高價商品。這種“屠龍者終成惡龍”的悖論,暴露了短視頻平臺內容生態的扭曲激勵機制。
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從4月5日視頻發布到5月3日最終處理,抖音平臺反應周期長達28天。甚至抖音初期要求胖東來“補充證據”的程序正義,在情緒沸騰的輿論場中被解讀為“縱容抹黑”。
這就有了7日下午抖音集團副總裁李亮微博發文回應:有些人說平臺按幾個鍵分分鐘就能判定,甚至認為平臺不應該向被侵權方要證明材料,平臺不應該等投訴而應該主動處置等等,這些觀點貌似有理,但脫離了可執行的實際情況。


現在,這場風波最終以柴懟懟賬號封禁、胖東來4月份銷售額逆勢增長至17.49億元暫告段落,但其揭示的深層矛盾遠未解決:在注意力經濟主導的輿論場中,企業的道德光環可能成為被狙擊的標靶,平臺的算法推薦無形中放大沖突,而公眾既渴望“完美企業”的存在,又熱衷于圍觀其“跌落神壇”的戲劇性。
或許真正的啟示在于:沒有企業能永遠完美,但構建容錯機制、提升信息透明度、優化平臺治理,才能讓商業文明在流量狂潮中守住底線。(宜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