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個車套路深?購車資質審核難 分期利息高觀點
近日“彈個車”遭到了大量用戶投訴,在相關的投訴平臺上“買車變租車”、“消費欺詐”的投訴字眼就超過100條。
近日“彈個車”遭到了大量用戶投訴,在相關的投訴平臺上“買車變租車”、“消費欺詐”的投訴字眼就超過100條。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知道,在大部分一線城市比如上海,“彈個車”的門店數量著實不少,光鮮亮麗的門面與熱情周到的服務說實話給了我不錯的好感,而“一成首付彈個車”這句魔性洗腦的宣傳相信也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看中這一點的消費者不在少數,畢竟1成的首付比例比起4S動輒30-50%來說簡直不值一提,在這種誘惑下,敢于嘗鮮的消費者出手了,然后問題就來了。以網絡上某個重點投訴案例來說,消費者在“彈個車”看中了一輛官方指導價為15.9萬元的車,算上店鋪優惠的1000元,這位消費者一共支付了1.49萬元的首付金,不過當他付完首付時發現車輛不能過戶,需要用租的形式交滿一年月供才能過戶,開新車心切的消費者沒想這么多,但這就是噩夢的開始。
當消費者還了一年車貸準備過戶時,他被告知貸款資質不合格,無法繼續分期購車,依然沒法過戶。面對消費者的疑問,彈個車給出了三個選擇:一次性買斷、繼續續租或退車。同時,這位消費者發現“彈個車”app上的訂單信息也發生了變化,由此前的“先用12個月”,變成了“先租一年”。
雖然三個選擇都與消費者的初衷相違背,但在頭一年時間里他已經支付了近5萬的“租金”,這時候退車不但5萬白花,還要支付10%的違約金。另外他也不具備買斷的能力,只能選擇繼續續租1年,這時候消費者發現車輛的月租也由此前的2998元暴漲到了3798元。
一年之后的結果大家肯定也能猜到了,這位消費者面臨選擇1:通過資質評估,再次分期36個月購車;選擇2:再續租一年,租金繼續上漲;選擇3 :一次性支付尾款10萬左右。無論哪一個結果,都比當年這位消費者預計的購車成本高了許多。那“彈個車”這套“連招”是怎么形成呢?
首先為何第一年過后會出現貸款資質不合格的情況?因為事實上第一次的評估是對于租車資質的評估,而不是購車資質,所以只要憑借芝麻信用即可輕松過審核,許多消費者沒注意到這個細節。而一年后是真正的分期貸款買車了,所以審核力度明顯會更大一點,對于資產的償還能力有嚴格評估,所以在過審概率上就可能出現問題。
其次便是分期利息高,這也是許多消費者投訴“彈個車”的核心問題。但事實上其實仔細看了彈個車平臺上面的費用明細,上面清楚的給出了全部四年的月供,我想如果消費者購車之前認同了這個月供的話,后續就不應該產生矛盾了。
但對于“彈個車”本身而言也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消費者提出有爭議的內容,其實都在電子合同里有所體現,但這份電子合同隱藏在交易訂單中,事實上很多消費者都沒有注意到,有點刻意為之的感覺,但的確也沒違法行為。
時代的一?;遥涞絺€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希望“彈個車”在介紹相關風險時需要時刻提醒消費者,而不是以促成買賣為目的。畢竟一成首付的誘惑真的會讓許多人頭腦發熱,就像金融投資會對外宣傳最高利潤,但對于風險都是很含糊的。
而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需要明白一點,“彈個車”本身就是資本運作,一定是以盈利為最終的目的。天上不會掉餡餅,在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前提下,選擇月供比較高的車型,必須做好準備承受超前消費帶來的連鎖反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