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智能手機的風口 而是營銷騙局觀點

風口之下,基于智能手機的AI競爭已經拉開了序幕。由于基于智能手機的AI應用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導致AI智能手機的競爭仍然停留在硬件層面的布局上。在沒有殺手級的AI應用誕生前,AI智能手機算不上技術創新,而是像一個營銷噱頭。
持續升溫的AI(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熱點,蘋果、華為、vivo等手機品牌紛紛在上市的新產品中添加了AI亮點。在全面屏風口之后,AI或許會成為2018年智能手機的又一個風口。
對于消費者而言,全面屏技術能夠帶來更直觀的視覺體驗,而AI目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上。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擔憂:被各大手機廠商熱炒的AI,是否會淪為一個營銷騙局呢?
被妖魔化的AI智能手機
不可否認,在整個行業遭遇創新瓶頸后,AI的出現還是在智能手機行業掀起了一場波瀾。很多消費者體驗了一些AI智能手機產品就會發現,AI在一些手機品牌的營銷下變得妖魔化了。
作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風向標,AI給消費者的印象還是比較高大上的。尤其是在一些新產品發布會上,手機廠商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紹AI。然而,消費者目前能夠看到的,就是蘋果、華為等推出的新手機中,搭載了支持AI功能的手機芯片。其中,蘋果的iPhone X和iPhone 8系列產品,搭載的A11處理器,內置網絡神經處理單元,專門用于AI運算。華為去年上市的Mate系列旗艦手機,搭載了麒麟970處理器,內置NPU人工智能芯片。
手機芯片內置了專用的AI芯片,這是AI智能手機帶來的一項變化。在實際使用體驗中,蘋果的AI功能非常稀少,最典型的就是臉部解鎖這一項。除此之外,AI技術的加入,還讓蘋果iOS系統的Siri語音搜索功能有了一些改變,主要是語音識別精準度上的提升。相比之下,華為Mate系列旗艦的AI功能,也是基于語音識別功能的應用。
坦白說,AI并沒有給智能手機帶來顛覆性的體驗,甚至不如榮耀Magic這款手機的體驗更吸引人。從一些評測中得知,榮耀Magic能夠識別主人并點亮屏幕,并能夠在一些場景中實現了語義自動識別。通過對比就會發現,當下熱炒的AI智能手機,AI功能被嚴重夸大了。
智能手機AI成熟尚需時日
就現狀而言,智能手機基于AI的應用目前并不成熟,這也是很多AI智能手機給人一種騙局的原因。從技術層面來說,基于智能手機的AI是一個龐大生態,要想成熟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自去年開始,蘋果、華為、三星和vivo等手機品牌都在卡位手機AI芯片,蘋果和華為更是喊出建設AI生態的口號。不爭的事實就是,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在AI方面的布局不過是一個雛形,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I的用戶體驗。基于智能手機過于單薄的AI應用,目前已經成為AI體驗的一大硬傷。
誠然,蘋果最新一代手機搭載的A11處理器內置的網絡神經網處理單元已經支持多項任務,包括識別人物、地點和物體,并且可以為“Face ID”和“動畫表情”等功能提供強大性能。可是在實際體驗中,此前的手機芯片也能實現,只是處理速度可能會慢一些。要想給用戶帶來顛覆性的體驗,蘋果必須將A11芯片的神經網絡引擎擴展到更多蘋果生態,諸如無人駕駛、Apple Watch和醫療健康等。
同樣,華為的AI生態也處于起步階段。華為官方透露,麒麟970的NPU芯片可以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的能力。為了讓人直觀的體驗一下AI運算能力的提供,華為Mate10發布會上特意演示了100張照片的識別時間,Mate10僅僅用5秒鐘就完成了任務,iPhone 8 Plus則用了9秒鐘。事實上,除了照片識別這一應用外,華為也沒有拿出殺手級的AI應用。
看來,在這場基于智能手機的AI競爭中,華為也好,蘋果也罷,都沒有拿出殺手級的AI應用。嚴格來說,目前手機的AI競爭僅僅是完成了硬件層面的布局,基于AI硬件的應用開發還也是剛起步。
另據一些技術人員透露,AI生態建設是一個涉及智能手機應用多個方面的復雜系統工程,這意味著AI生態初具雛形至少也要3-5年的時間,生態成熟則需要的時間更長。沒有成熟的AI應用,AI智能手機競爭就是空談。
寫在最后:風口之下,基于智能手機的AI競爭已經拉開了序幕。由于基于智能手機的AI應用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導致AI智能手機的競爭仍然停留在硬件層面的布局上。在沒有殺手級的AI應用誕生前,AI智能手機算不上技術創新,而是像一個營銷噱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