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系電商屢屢折戟,民商智惠會是那條攪動行業的“鯰魚”?觀點

那么供應鏈等其它各種電商附加服務則是為銀行提供轉型,場景已經成為銀行發力電商的關鍵所在,使得專業的互聯網電商服務能力與銀行自身服務本地商戶、資源和金融產品優勢完美拼接。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銀行的崛起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挑戰。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銀行利差收窄,加之互聯網金融企業大舉進軍銀行的業務領域,銀行的競爭壓力因此也進一步加大。轉型已經勢在必行,而涉水電商領域也成為諸多銀行轉型的發展方向。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布局電商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電商之間的競爭本身就非常激烈。就目前來看,做電商的銀行系玩家不在少數,卻鮮有轉型非常順利的,那么對于銀行來說,究竟如何才能打入電商的“深水區”,從而分得一杯羹呢?
轉型電商知易行難:找準“G點”成為破局關鍵
總結銀行系電商的發展情況,簡而言之就是多只大象跳著不同的舞,玩家很多,但姿態各異。按照業內的說法2012年是銀行發力電商的元年,而這幾年時間似乎一直都處于行業的摸索期,銀行系電商給人的感覺似乎有些不溫不火。
畢竟正如開頭所說的那樣,電商領域本身就已經是一片紅海,互聯網時代強調“基因”的說法,銀行系電商似乎并不具備電商基因,和純電商比,運營拼不過人家;供應鏈拼不過人家;用戶習慣比不過人家。而且很多銀行自身往往也有很多顧慮,畢竟運營電商平臺本身也有一定的風險性,比如假冒偽劣產品、消費糾紛等問題的出現很有可能傷害銀行自身形象。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銀行打開電商大門的金鑰匙呢?答案是場景。
新零售時代,得場景者得天下。眾所周知,移動互聯時代企業之間的"流量之爭"實際上已經轉變成了"場景之爭",由"注意力經濟"轉向"意向經濟"。重構人和貨的場景連接成為各大電商轉型的焦點,這也給予了包括銀行系電商在內的新進玩家彎道超車的機會。
而且,在消費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的今天,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之間的無縫銜接成為電商和金融企業發力的焦點。場景金融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也為銀行加快經營模式的轉型提供了方向。不論是加入購物場景、消費支付場景還是自建場景中,結合自身優勢,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避開純電商平臺們的刀鋒,銀行系電商的場景化想象空前巨大。
首先銀行本身不缺流量,因為銀行的很多服務本身就是剛需。其次自己搞定支付環節,這樣可以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附加的金融服務,最后,作為金融的“正規軍”,在消費金融愈演愈烈的今天,銀行切入電商也就具備商業環境的外部優勢。
而對于銀行系電商來說,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構建出有效的場景,而這也成為產業轉型的關鍵所在。
技術與模式的雙向輸出:打造銀行電商化的“快速通道”
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場景已經成為銀行發力電商的關鍵所在,而在銀行電商場景搭建的過程中,很顯然不能通過對傳統電商平臺模式的簡單嫁接來實現,那樣勢必會產生“水土不服”,自身優勢也沒能得到充分的運用。銀行系電商應在與金融機構的不斷磨合中形成滿足切實需求的電商服務,在這一方面,民生電商旗下民商智惠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
在定位上,民商智惠選擇的是為商業銀行進行電商化場景和業務搭建的平臺服務商。
不同與很多科技金融公司只能為銀行提供單一科技開發服務,本身擁有深厚銀行背景的民商智惠采用的是一種“以科技塑造成場景”的思路,為區域性城商行提供基于SAAS平臺的定制化電商運營、積分體系、營銷工具開發等服務。
一方面,通過自身銀行電商業務的運營、技術和市場推廣經驗,民商智惠已經擁有強大的供應商資源、特殊品類自營及特殊渠道營銷,完全可以幫助銀行構建一套完整的電商、營銷場景。
另一方面,通過外部并購上海民映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行為迅速增強民商智惠既有的科技能力,提升民商智惠為銀行開發移動端電商平臺、營銷工具等領域的實力,并開發SAAS型基礎電商平臺、虛擬業務充值平臺、魔方營銷平臺等產品。為商業銀行手機銀行、直銷銀行、信用卡APP等銀行互聯網產品提供定制化可配置的SAAS型場景營銷科技系統。
以SAAS平臺為底層技術支撐,民商智惠集合了場景、供應商、渠道、營銷等多方資源。如此一來,銀行方面則處于一個非常舒服的位置,只需“輕裝上陣”,以自己的客戶資源和品牌資源為依托,讓自己的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在民商智惠幫助下搭建的平臺上完成電子商務交易和金融業務服務。
如果說發力場景是銀行發力電商“找出路”的過程,那么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與民商智惠合作更像是個“抄近路”的過程。
從簡單的電商資源富能,到如今更為高級的技術SAAS型的新階段,民商智惠通過技術與模式的雙向輸出,使得專業的互聯網電商服務能力與銀行自身服務本地商戶、資源和金融產品優勢完美拼接,真正實現雙方優勢的互補,各自輕裝上陣,從而實現雙方都希望看到的“化學反應”。
創新模式價值凸顯:“金融+電商”生態建設步入“快車道”
伴隨著各種新技術的迭代和興起,這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機遇,如果說民商智惠以科技構建場景,是直擊銀行電商轉型中的場景“痛點”的話,那么供應鏈等其它各種電商附加服務則是為銀行提供轉型“爽點”,堪稱銀行轉型的“最佳拍檔”。
事實也的確如此,就目前來看,就目前來看,民商智惠所打造的商業模式受到了很多銀行業的歡迎和喜愛。已經與中國民生銀行、南京銀行、紫金農商銀行、山西太原晉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機構達成合作,近日,民商智惠又與重慶銀行達成合作協議,協助對方構建積分商城等電商場景,進一步加速了其構建的“金融+電商”生態。
站在技術變革、新零售、消費金融等諸多風口之上,銀行電商的發展前景自然無比廣闊。就服務商而言,透過民商智惠可以發現,服務端逐漸從單一的產品服務交易平臺轉型到了底層的互聯網金融配套完善支持方案輸出方,也就是從業務運營升級到了平臺技術能力、商業模式搭建能力輸出。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民商智惠所做的不只是賦能者的角色,同時也將技術驅動思維、模式創新思維、互聯網思維等金融科技公司特征帶到傳統金融行業,為其增添新的“基因”。這對于包括銀行在內的各大傳統金融機構今后其他領域的轉型提供了有效幫助。
市場思維是進步的,任何傳統行業或者企業轉型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思維定式,還以銀行做電商這件事為例,之前很多銀行通過信用卡商城的升級和改造來實現銀行電商的突圍,最后的結果也證明了這種思維是行不通的。
可以說,思維保守成為銀行面對互新商業環境的最大掣肘,這也導致很多傳統銀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兩撥浪潮時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甚至無所適從的原因所在。如此一來,民商智惠所做的不只是充當銀行電商化的“加速器”,同時也是新商業思維的“授漁者”。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在民商智惠的幫助下順利實現電商化,示范效應下勢必將吸引更多的銀行前來合作,其“金融+電商”生態也會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這也將直接或者間接的推動整個傳統金融行業轉型升級,而現在,好戲也才剛剛上演。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