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玩具教具化沒用,童心制物如何讓孩子真正玩出名堂互聯網+

而編程盒子的產品設計與兒童教育理念的結合,而編程盒子的產品設計有自己專門的一整套的編程教育體系,無論是從編程教育還是孩子自身的發展來看。
人工智能的火熱驅動著一股“編程風”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而在我國,“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的科技教育早就深入人心,因此,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少兒編程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版冒了出來。
不得不說的是,少兒編程這門學科在國內發展相對較晚,很多東西都照抄照搬發達國家模式,譬如許多少兒編程機構都追捧的積木教學,認為這樣的積木教學是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動手操作等多個方面的能力。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真的是孩子們需要的“寓教于樂”嗎?
噱頭大于實際:“傻瓜式”積木教育純屬誤人子弟
任何新的風口都存在一定的泡沫,編程教育賽道同樣也是如此,專注編程啟蒙教育的積木教育流行,積木也從早期的玩具進化成了教具。那么問題來了,簡單的塑料積木塊的拼插、搭建真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嗎?
從目前觀察到的少兒編程平臺所提供的簡單塑料積木來看,真正具備教具價值的卻是熊貓血,更多的產品其實噱頭大于實際。概括起來,很多編程教育玩家在積木上遭遇的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是沒有明確的條條框框,看似符合STEAM教育的要求,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實際上容易使孩子的學習與探索方向變得無法預知,在效果上也會參差不齊,畢竟完全放養那結果也是什么都可能發生。
而另一種則是翻版的應試教育,設定好規則,然后讓孩子一步步地走,并沒有發揮孩子的主觀創造性,對于培養孩子綜合能力起不到任何幫助。
除此之外,很多玩具設計與現實脫軌嚴重,譬如樂高,幾乎沒有用到任何工具,材質單一,而且樂高積木塊和連接方式很難出現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簡單的塑料積木塊的拼插、搭建,無法真正鍛煉動手能力,這顯然不能滿足創造能力的培養。
事實上,這些理念其實都背離了STEAM教育的本質,要想解決還是要真正回歸STEAM教育的本質才行。
如今的STEAM教育,實際上所傳達是一種偏向于重實踐的理念,不僅僅是提倡S科學、T技術、E工程、A藝術、M數學這五個學科知識。要讓孩子們自己發揮自己興趣老師的價值,從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設計思維、動手能力。
無論是從編程教育還是孩子自身的發展來看,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思維能力,還要有工程思維、研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學習和運用才行,相關的產品經理不僅需要互聯網思維,產品思維,還有有兒童教育思維。
回歸STEAM教育本質:以蒙特梭利育兒法為理念設計產品
孩子的創造力如何培養?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事實上,現在的積木其實缺乏的是工程意識,而孩子們恰恰需要的就是能夠提高他們工程意識的教具。
5月21日,童心制物在以“創·出格”為主題的發布會上,發布了新產品編程造物盒和思維啟蒙機器人童小點。
其中變成造物盒線下在家就可以學習的編程盒子,提供超過10個電子模塊,超過30種材料和工具;通過項目制學習,培養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在課程設計上,根據NGSS及CSTA標準設計的課程體系,涵蓋編程及STEAM全學科知識。
當然了,最吸引人的還是這款產品對孩子工程思維的培養。
工程意識包含了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綜合能力,這一意識的培養需要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實踐并運用才能得到精髓,應該包括多種工具的熟練使用、多種材料的靈活運用、各種精細化的操作、與工程實際接軌等。
童心制物的編程造物盒完全基于項目制學習,對硬件進行飽和攻擊。一方面通過闖關式學習、趣味動畫、搭建指南等,照顧孩子的學習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過項目制學習,培養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讓孩子自己去感悟和體會這里面的工程思維和設計思維。比如螺絲刀、剪刀等多種工具的運用,金屬、木質、紙質等多種材質的靈活運用,以及一些精細化的操作可以全方位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編程造物盒的構思符合教育的底層要求,對未來的成長會起到基礎性作用。
不難發現,童心制物的編程造物盒不僅囊括了編程的教育體系,在對孩子的引導上也體現了產品設計的用心,與全球知名的蒙特梭利育兒法很類似。蒙特梭利育兒法就是通過一系列特別設計的活動與環境,提高兒童智力、轉變兒童行為,并讓兒童自行掌握讀寫技巧的教學方法。而編程造物盒的產品設計同樣也將就這一理念,二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童小點采用點讀式地圖交互方式,在語言表達、數理邏輯、自我調控、空間感知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通過機器人、點控筆、拼圖、換裝道具、等六種方式進行啟蒙引導,這六大方式也囊括了孩子們的喜好,使得啟蒙教育真正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
從表面上看,編程造物盒也好,童小點也好,看上去孩子自己做著自己的事情,沒有限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孩子使用時的環境創設以及教學活動背后具備相應的教育原理。實際呈現在環境中的所有用具與課程內容,都是具有其發展性的目的與意義的,具備系統的理論體系。
任何產品都不應該高屋建瓴,只有接地氣才能設計出用戶需要的、喜歡的產品。而編程盒子的產品設計與兒童教育理念的結合,展現出科學、嚴謹、有價值、接地氣等諸多特質,這也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教育。
解鎖編程教育正確姿態:少些浮躁,多些踏實
最近兩年,一股“編程風”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資本市場和創業者們紛紛加碼編程教育賽道,關于行業發生大額融資的報道也總是不絕入耳,整個行業的大爆發似乎也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從來沒有哪個風口可以隨隨便便就能抓住,就目前來看,即便充當時代寵兒的編程教育,在它真正爆發前還有太多的坑要走。
前景廣闊,道路曲折。目前編程教育依舊處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教育就要用教育思維去解決,而不是摻雜過多的功利心,打著教具的大旗,賣著高昂的積木,長期以往,對行業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傷害。
而童心制物的產品設計理念無疑是正確的,這也得到了STEAM教育相對發達地區的認可。它的產品被寫入法國學校教科書,超過6000所法國小學和初中都在使用;而在中國香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中小學使用童心制物的 STEAM 教育解決方案。
通過對比童心制物與當前線下編程機構和線上編程平臺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它在產品設計上更貼合中國的家庭、兒童和教育體制,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編程其實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學科,但很多線下編程課程的價格有些過于高,學習起來也受限于時間空間。還有一些輔助教育的機器人,動則數萬的編程機器人也使得很多人望而卻步。
因而要想真正讓編程學習“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需要從業者們仔細思考如何在這一商業范疇里進行結構升級,童心制物在定價上人性化,而不是經濟發達地區和家庭的特權。讓用戶花低價享受高品質服務,并且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而童小點在產品定價上更是比市面上其它機器人便宜許多,這也引領了編程教育、機器人從輕奢品到大眾消費品引領編程教育新風向。
2.完整的教育閉環:很多線上編程課學習成果只是單一的游戲制作。而編程盒子的產品設計有自己專門的一整套的編程教育體系,具備較高的科學性,標準化程度高。隨著課程的深入,孩子可制作出從智能硬件到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最前沿科技的作品。
3.使用場景多元化;編程造物盒其實是圍繞家庭場景的解決方案。隨著這一全新產品的發布,使得童心制物的產品線可以涉及面向學校、教培機構、家庭STEAM教育場景和娛樂場景,滿足了用戶的多元使用需求,同時也有助于搶占未來產業爆發先機。
教育注定是一個慢行業,不是砸錢能砸出來的行業。更不能被資本催熟。對于編程企業而言,提高自身教學模式,把基本的課程品質做好,而不是鼓吹跟風,照抄照搬國外的機器人教育和積木教育,到最后只能遭遇邯鄲學步的尷尬。如此看來,風口下行業充斥著泡沫和浮躁,而童心制物更像是一股清流,引領行業去少些浮躁,多點踏實。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