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棲十年的三塊「黑石」互聯網+
導讀
很多事情,不經意間已埋下種子。
很多事情,不經意間已埋下種子。
很多事情,不經意間已埋下種子。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楊業擘
每次黑石出現,日月就會更替,同時也意味著,人類文明將實現一次跨越。
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一塊名為Monolith的黑石,沒有交代是外星人還是神的杰作,但教會了人猿使用工具,帶領人類文明走向外太空,最終穿越光暈進入新紀元。
現實中,并沒有黑石影響人類文明進步。但是,國內外卻有很多科技進步標志性事件,深刻影響了科技互聯網以及商業的發展。
進一步縮小范圍看,連續兩次走進杭州云棲小鎮時,也會感受到活動對科技商業的深刻影響。
無論是2018年漂浮在小鎮上空的阿里云天空物聯網——LoRa號飛艇,以及發布的飛天二代云計算操作系統;還是2019年云棲大會上,能識別面部表情的光陣,亦或是阿里云智能發布的含光800 AI芯片。它們在云棲小鎮上首次亮相后,未來都將落地。
2019年,是阿里云誕生的第10個年頭,也是云棲大會舉辦的第十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望阿里云和云棲大會過往的10年,其實,很多事情已在不經意間埋下了種子。
云計算開拓的曙光
在「2001太空漫游」第一篇章,蔚藍的地球上還沒有文明出現,很多猿類在遼闊的非洲草原上嬉戲,這時一塊方正的黑石突然出現,佇立在猿群中。猿類圍繞黑石轉圈,卻不懂它為何出現在這里。
突然一只猿類將一塊骨頭拋向天空,落地雜碎了另一塊骨頭,被打碎的骨頭流出的骨髓,讓猿類第一次吃到高蛋白食物,這一舉動引得其他猿類紛紛效仿。這是猿類學會使用工具的開始,也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2009年,阿里巴巴決心做云計算時,當時很多人也說不清什么是云計算。但是,云計算這塊“黑石”,卻在馬云和剛加入阿里的王堅心中扎了根。
“未來一定是云計算時代,就像現在不會有人自己建發電廠一樣,未來也不會有公司自己搭建服務器”,不懂技術的馬云信了王堅的一句話,開始堅定地做云計算。
然而,一切事情起步都不會順利。10年前,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的一間破舊辦公室中,阿里云飛天操作系統的第一行代碼被寫下“##Created at 2009-02-19 by Apsara.”
前三年,公司內都不理解他們在做什么?!巴鯃允呛鲇岂R云的騙子”,內部評價這個一年投10億的項目浪費資源。
也同樣是2009年,全國200多家地方網站,近百名工程師匯聚杭州,參加了一場探討解決中小站點技術問題的大會:首屆中國地方網站發展論壇。
作為云棲大會的前身,這場大會對標的是AWS re.Invent峰會、微軟開發者大會。王堅當時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在我眼里沒有領導,也沒有嘉賓,只有一個人,就是開發者?!?
與亞馬遜CTO 沃納·威格爾在2006年的AWS re.Invent峰會上布道Cloud(云計算名稱起源)時一樣,2013年的云棲大會,王堅提出“云計算的蝴蝶效應”,向與會者宣稱,云計算必將在游戲、金融、產業等移動領域產生巨大的裂變效應。
那時候,國內云計算才開始進入社會商業的運轉中。
云計算的發展,面臨了數不清的探索和困惑,甚至生死抉擇。在發展中臺戰略時,也是馬云和阿里CTO張建鋒(花名:行癲)心中的“黑石”,篤定了要建設中臺的思路。
2015年,馬云帶阿里一行高管前往北歐考察,芬蘭一家名為 Supercell 的游戲公司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家公司的中臺戰略非常成功。
回國后,馬云決定在阿里內部中開啟中臺化戰略。擔任這一要務的,就是今天的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
據張建鋒回憶,當時也不知道什么是中臺,就悶頭去探索。大概做了一兩年,有一次跟馬老師匯報:“我終于明白什么叫數據中臺了。”
然后,馬云聽完后說道,“你大概做到了50%”?!八约豪斫獾搅?00%嗎?張建鋒繼續說道:“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覺得我做到了他期望的50%?!?
大概做了三四年后,阿里云的中臺已經在內部成功實踐。2018-2019年中臺概念開始在互聯網上火爆起來,這時候很多大公司還不懂什么是中臺時,阿里云的中臺已開始向外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阿里做芯片同樣也是如此,“當馬云在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平頭哥做芯片時,我們連一行代碼都沒有寫”,阿里達摩院芯片技術部負責人驕旸向媒體透了底。
但是,阿里一定要站上芯片產業的高地,成為埋在信念中的“黑石”。
互聯網公司能做芯片嗎?很多人質疑即將離任的馬云在吹牛。
一般行業開發一款芯片是2-3年的周期,而且這塊含光800 AI芯片,相當于10塊GPU的算力,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短時間內開發出。
但對于平頭哥團隊來說別無退路,經常加班到12點以后,9月15日更是加班到5點,不過慶幸的是最終流片成功。
9月25日云棲大會上,張建鋒手握含光800芯片實物,擲地有聲地宣布,這是國內互聯網公司的首顆芯片,也是全球最強的AI推理芯片。
技術「出圈」
科學進步的歷史中,總有很多未知吸引著探路者的腳步。
在《2001太空漫游》中,人類為了探索月球上的黑石來源,踏上了飛往月球的征程。在克萊維斯月球基地中,大家望著這塊代表神秘未知的黑石,思索著人類文明會被帶領走向何方。
2014年,阿里云迎來新任總裁胡曉明,開啟了阿里云從內部向整個社會商業領域進軍的腳步。
不過,云計算拓荒時期結束后,技術探索為主還是商業導向發展,在行業內沒有統一共識。當時,流行云主機“跑分”,很多人將計算能力高低,作為一家云計算廠商能力水平的核心體現。
相比阿里云靈魂人物—王堅博士的理想主義,非技術出身的胡曉明,帶領團隊建立了“商業推展技術的邊界”思想。胡曉明要求技術團隊進企業客戶內部找需求,通過需求引導云計算產品研發。
阿里云AIoT事業部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經理何云飛對此深有體會:“做云計算平臺是一個技術活,但是你會發現,我們寫算法的工程師,高級科學家,工作在客戶的廠房里,需求就是在那里產生,需求是同時被挖掘出來的?!?
阿里云從那時開始了快速增長的步伐?!昂鷷悦魇前寻⒗镌茝膲粝肜噩F實的人?!边@是后來很多人對胡曉明最客觀的評價。
2015年“阿里云開發者大會”正式更名為“云棲大會”。這一年,云棲大會來了2.2萬名參會者。不懂技術的馬云在這屆大會上提到:“幸好我是二十年以前創業,如果現在創業,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
阿里云帶動的技術創業的熱潮,在2015年開始興起。駐云、數夢工場都是跟隨阿里云發展起來的知名企業。
也是在這次大會上,馬云對外界表達了阿里云的理想:“將積累的數據、計算能力、云的一切都分享給追夢者和創業者,能夠讓他們的夢想成真?!?
可以說,正是在這次大會上,阿里云和云棲大會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圈,不再是開發者圈子的技術論壇。
從2015年走上正軌的阿里云,4年間增長了約20倍。2018年,阿里云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如今,已是全球市場前三的玩家。
在追夢的道路上,阿里的AI能力也開始踏上征程。很多人認為,阿里的AI能力,就是出貨量千萬的天貓精靈、以及能讓城市變智慧的城市大腦。但實際上,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看不見的是水面下的龐大積淀。
在阿里云智能上,一組驚人的數字被披露出來:每天調用超 1萬億次,服務全球10億 人,日處理圖像10億 張,視頻120萬小時,語音55萬小時,自然語言5千億句。
數字經濟的無限蒼穹
技術商業探索沒有止境,永遠有更大的未知。
在「2001太空漫游」,宇航員被引向了土星。在土星軌道上,一塊巨大的黑石將飛船引入了光暈中。宇航員在時空隧道中穿越了銀河、穿越了蟲洞,開啟無限蒼穹模式。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阿里云智能的“黑石”。
2016年云棲大會,馬云在演講時提出,未來30年社會發展將出現5個新趨勢——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
馬云一句:“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于互聯網”,瞬間掀起了線上線下經濟融合的熱潮。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成為最熱門的領域。
此時,阿里云進入各行各業,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2018年,馬云最后一次參加云棲大會,在告別致辭上,馬云說道:“從幾百人到今天8萬多人參會,云棲大會已經成為國內技術商業大會的標志,云計算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水電煤?!?
2019年,阿里云戰略升級為阿里云智能,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
他先是確定了阿里云智能被集成的戰略,不做SaaS為行業合作伙伴吃下定心丸;然后將中臺定位為智能云的主要戰略,相繼獲得了海底撈、數字浙江等一批政企標的客戶;接著釘釘等To B業務整合進阿里云,共同服務國內企業客戶;最后將支付寶小程序打通淘寶、天貓、高德、微博等產品,升級為阿里小程序。
整個阿里To B服務,正以阿里云為核心向外輻射。
更重要的是,張建鋒的另一重要身份——達摩院院長,也在推動頂尖科學成果向技術研發轉化。
兩年前,馬云宣布在達摩院中3年投資1000億元。張建鋒回憶,當時他認為,得找個頂尖科學家做院長,但是馬云告訴他,專職的研究院長肯定搞不好,他希望研究院跟技術研發體系有非常強的關聯。于是,張建鋒成為領導眾多科學家的達摩院院長。
今天,升級的阿里云智能已經是行業加強版玩家,張建鋒總結當下的阿里云智能時說道:“過去阿里可以提供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物流等方面的服務,像金融服務、供應鏈服務、智慧交通服務等等,是建立在智能云基礎上的服務。所以這也是逍遙子講的,我們為什么是經濟體的商業操作系統。”
2019年,也是馬云第一次缺席的云棲大會,接力棒被傳到新任董事長張勇手上。信步上臺的張勇說道:“發展到今天,‘五新’已經成為了‘百新’,‘萬新’,背后共同點,正是各行各業都在全方位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
讓傳統企業上云,促進整個社會商業的數字化轉型,這是阿里云智能的遠征。
2009-2019年,10年彈指一揮間。
在這10年中,如果要選中國技術商業化的標志性節點,這張圖片應該能被行業人士評選上。
2019年云棲大會上,三任阿里云總裁共話數字經濟。臺下云棲大會主會場近千名觀眾,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最后三人手挽手合影時,定格了國內云計算以及AIOT領域,從探索到追趕世界領先水平的一路征程。
有行業人士認為,阿里云智能讓中國技術商業進步了3年,也有人認為是5年。
張建鋒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說道:“我昨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具體的影響很難量化,不過我們會看到很多明顯的案例,比如今天的餐館可以實現點餐、結賬的全流程在線服務,杭州等地政府已經開展便民的掌上政務服務,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再也不用買服務器建站,可以說阿里云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下一個十年,乃至102年,阿里云智能將為數字經濟帶來哪些影響?穿過光暈,數字經濟的無限蒼穹,將有新的故事等待被續寫。


每次黑石出現,日月就會更替,同時也意味著,人類文明將實現一次跨越。
在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一塊名為Monolith的黑石,沒有交代是外星人還是神的杰作,但教會了人猿使用工具,帶領人類文明走向外太空,最終穿越光暈進入新紀元。
現實中,并沒有黑石影響人類文明進步。但是,國內外卻有很多科技進步標志性事件,深刻影響了科技互聯網以及商業的發展。
進一步縮小范圍看,連續兩次走進杭州云棲小鎮時,也會感受到活動對科技商業的深刻影響。
無論是2018年漂浮在小鎮上空的阿里云天空物聯網——LoRa號飛艇,以及發布的飛天二代云計算操作系統;還是2019年云棲大會上,能識別面部表情的光陣,亦或是阿里云智能發布的含光800 AI芯片。它們在云棲小鎮上首次亮相后,未來都將落地。

2019年,是阿里云誕生的第10個年頭,也是云棲大會舉辦的第十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望阿里云和云棲大會過往的10年,其實,很多事情已在不經意間埋下了種子。

在「2001太空漫游」第一篇章,蔚藍的地球上還沒有文明出現,很多猿類在遼闊的非洲草原上嬉戲,這時一塊方正的黑石突然出現,佇立在猿群中。猿類圍繞黑石轉圈,卻不懂它為何出現在這里。
突然一只猿類將一塊骨頭拋向天空,落地雜碎了另一塊骨頭,被打碎的骨頭流出的骨髓,讓猿類第一次吃到高蛋白食物,這一舉動引得其他猿類紛紛效仿。這是猿類學會使用工具的開始,也是人類文明的起源。
2009年,阿里巴巴決心做云計算時,當時很多人也說不清什么是云計算。但是,云計算這塊“黑石”,卻在馬云和剛加入阿里的王堅心中扎了根。
“未來一定是云計算時代,就像現在不會有人自己建發電廠一樣,未來也不會有公司自己搭建服務器”,不懂技術的馬云信了王堅的一句話,開始堅定地做云計算。
然而,一切事情起步都不會順利。10年前,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的一間破舊辦公室中,阿里云飛天操作系統的第一行代碼被寫下“##Created at 2009-02-19 by Apsara.”
前三年,公司內都不理解他們在做什么?!巴鯃允呛鲇岂R云的騙子”,內部評價這個一年投10億的項目浪費資源。
也同樣是2009年,全國200多家地方網站,近百名工程師匯聚杭州,參加了一場探討解決中小站點技術問題的大會:首屆中國地方網站發展論壇。
作為云棲大會的前身,這場大會對標的是AWS re.Invent峰會、微軟開發者大會。王堅當時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在我眼里沒有領導,也沒有嘉賓,只有一個人,就是開發者?!?
與亞馬遜CTO 沃納·威格爾在2006年的AWS re.Invent峰會上布道Cloud(云計算名稱起源)時一樣,2013年的云棲大會,王堅提出“云計算的蝴蝶效應”,向與會者宣稱,云計算必將在游戲、金融、產業等移動領域產生巨大的裂變效應。
那時候,國內云計算才開始進入社會商業的運轉中。
云計算的發展,面臨了數不清的探索和困惑,甚至生死抉擇。在發展中臺戰略時,也是馬云和阿里CTO張建鋒(花名:行癲)心中的“黑石”,篤定了要建設中臺的思路。
2015年,馬云帶阿里一行高管前往北歐考察,芬蘭一家名為 Supercell 的游戲公司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家公司的中臺戰略非常成功。
回國后,馬云決定在阿里內部中開啟中臺化戰略。擔任這一要務的,就是今天的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
據張建鋒回憶,當時也不知道什么是中臺,就悶頭去探索。大概做了一兩年,有一次跟馬老師匯報:“我終于明白什么叫數據中臺了。”
然后,馬云聽完后說道,“你大概做到了50%”?!八约豪斫獾搅?00%嗎?張建鋒繼續說道:“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覺得我做到了他期望的50%?!?
大概做了三四年后,阿里云的中臺已經在內部成功實踐。2018-2019年中臺概念開始在互聯網上火爆起來,這時候很多大公司還不懂什么是中臺時,阿里云的中臺已開始向外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阿里做芯片同樣也是如此,“當馬云在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平頭哥做芯片時,我們連一行代碼都沒有寫”,阿里達摩院芯片技術部負責人驕旸向媒體透了底。
但是,阿里一定要站上芯片產業的高地,成為埋在信念中的“黑石”。
互聯網公司能做芯片嗎?很多人質疑即將離任的馬云在吹牛。
一般行業開發一款芯片是2-3年的周期,而且這塊含光800 AI芯片,相當于10塊GPU的算力,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短時間內開發出。
但對于平頭哥團隊來說別無退路,經常加班到12點以后,9月15日更是加班到5點,不過慶幸的是最終流片成功。

9月25日云棲大會上,張建鋒手握含光800芯片實物,擲地有聲地宣布,這是國內互聯網公司的首顆芯片,也是全球最強的AI推理芯片。

科學進步的歷史中,總有很多未知吸引著探路者的腳步。
在《2001太空漫游》中,人類為了探索月球上的黑石來源,踏上了飛往月球的征程。在克萊維斯月球基地中,大家望著這塊代表神秘未知的黑石,思索著人類文明會被帶領走向何方。
2014年,阿里云迎來新任總裁胡曉明,開啟了阿里云從內部向整個社會商業領域進軍的腳步。
不過,云計算拓荒時期結束后,技術探索為主還是商業導向發展,在行業內沒有統一共識。當時,流行云主機“跑分”,很多人將計算能力高低,作為一家云計算廠商能力水平的核心體現。
相比阿里云靈魂人物—王堅博士的理想主義,非技術出身的胡曉明,帶領團隊建立了“商業推展技術的邊界”思想。胡曉明要求技術團隊進企業客戶內部找需求,通過需求引導云計算產品研發。
阿里云AIoT事業部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經理何云飛對此深有體會:“做云計算平臺是一個技術活,但是你會發現,我們寫算法的工程師,高級科學家,工作在客戶的廠房里,需求就是在那里產生,需求是同時被挖掘出來的?!?
阿里云從那時開始了快速增長的步伐?!昂鷷悦魇前寻⒗镌茝膲粝肜噩F實的人?!边@是后來很多人對胡曉明最客觀的評價。
2015年“阿里云開發者大會”正式更名為“云棲大會”。這一年,云棲大會來了2.2萬名參會者。不懂技術的馬云在這屆大會上提到:“幸好我是二十年以前創業,如果現在創業,估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
阿里云帶動的技術創業的熱潮,在2015年開始興起。駐云、數夢工場都是跟隨阿里云發展起來的知名企業。
也是在這次大會上,馬云對外界表達了阿里云的理想:“將積累的數據、計算能力、云的一切都分享給追夢者和創業者,能夠讓他們的夢想成真?!?
可以說,正是在這次大會上,阿里云和云棲大會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圈,不再是開發者圈子的技術論壇。
從2015年走上正軌的阿里云,4年間增長了約20倍。2018年,阿里云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大關。如今,已是全球市場前三的玩家。

在追夢的道路上,阿里的AI能力也開始踏上征程。很多人認為,阿里的AI能力,就是出貨量千萬的天貓精靈、以及能讓城市變智慧的城市大腦。但實際上,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看不見的是水面下的龐大積淀。

在阿里云智能上,一組驚人的數字被披露出來:每天調用超 1萬億次,服務全球10億 人,日處理圖像10億 張,視頻120萬小時,語音55萬小時,自然語言5千億句。

技術商業探索沒有止境,永遠有更大的未知。
在「2001太空漫游」,宇航員被引向了土星。在土星軌道上,一塊巨大的黑石將飛船引入了光暈中。宇航員在時空隧道中穿越了銀河、穿越了蟲洞,開啟無限蒼穹模式。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阿里云智能的“黑石”。
2016年云棲大會,馬云在演講時提出,未來30年社會發展將出現5個新趨勢——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
馬云一句:“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于互聯網”,瞬間掀起了線上線下經濟融合的熱潮。以盒馬為代表的新零售成為最熱門的領域。
此時,阿里云進入各行各業,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2018年,馬云最后一次參加云棲大會,在告別致辭上,馬云說道:“從幾百人到今天8萬多人參會,云棲大會已經成為國內技術商業大會的標志,云計算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水電煤?!?
2019年,阿里云戰略升級為阿里云智能,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兼任阿里云智能總裁。
他先是確定了阿里云智能被集成的戰略,不做SaaS為行業合作伙伴吃下定心丸;然后將中臺定位為智能云的主要戰略,相繼獲得了海底撈、數字浙江等一批政企標的客戶;接著釘釘等To B業務整合進阿里云,共同服務國內企業客戶;最后將支付寶小程序打通淘寶、天貓、高德、微博等產品,升級為阿里小程序。
整個阿里To B服務,正以阿里云為核心向外輻射。
更重要的是,張建鋒的另一重要身份——達摩院院長,也在推動頂尖科學成果向技術研發轉化。
兩年前,馬云宣布在達摩院中3年投資1000億元。張建鋒回憶,當時他認為,得找個頂尖科學家做院長,但是馬云告訴他,專職的研究院長肯定搞不好,他希望研究院跟技術研發體系有非常強的關聯。于是,張建鋒成為領導眾多科學家的達摩院院長。
今天,升級的阿里云智能已經是行業加強版玩家,張建鋒總結當下的阿里云智能時說道:“過去阿里可以提供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物流等方面的服務,像金融服務、供應鏈服務、智慧交通服務等等,是建立在智能云基礎上的服務。所以這也是逍遙子講的,我們為什么是經濟體的商業操作系統。”
2019年,也是馬云第一次缺席的云棲大會,接力棒被傳到新任董事長張勇手上。信步上臺的張勇說道:“發展到今天,‘五新’已經成為了‘百新’,‘萬新’,背后共同點,正是各行各業都在全方位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
讓傳統企業上云,促進整個社會商業的數字化轉型,這是阿里云智能的遠征。
2009-2019年,10年彈指一揮間。
在這10年中,如果要選中國技術商業化的標志性節點,這張圖片應該能被行業人士評選上。

2019年云棲大會上,三任阿里云總裁共話數字經濟。臺下云棲大會主會場近千名觀眾,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最后三人手挽手合影時,定格了國內云計算以及AIOT領域,從探索到追趕世界領先水平的一路征程。
有行業人士認為,阿里云智能讓中國技術商業進步了3年,也有人認為是5年。
張建鋒對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說道:“我昨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具體的影響很難量化,不過我們會看到很多明顯的案例,比如今天的餐館可以實現點餐、結賬的全流程在線服務,杭州等地政府已經開展便民的掌上政務服務,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再也不用買服務器建站,可以說阿里云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下一個十年,乃至102年,阿里云智能將為數字經濟帶來哪些影響?穿過光暈,數字經濟的無限蒼穹,將有新的故事等待被續寫。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