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個村人均收入秒殺白領 村支書:鄉村振興財政應這樣發力智能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這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李志剛談到農村的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本報記者 公培佳 兩會報道
“村民人均年收入2016年就達到了6萬元,現在肯定要更高些。”3月5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李營村是個只有800多村民的小村。但就是這個小村子,人均年收入卻能秒殺很多上班族。
據了解,李營村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距離曹妃店不遠,全村共360余戶,除了綠色蔬菜大棚,幾乎沒有別的產業;但就是這個無工業甚至無養殖業的村莊,家家靠著種植綠色蔬菜成了遠近文明的富裕村,并且還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衛生村、全國民主法制建設示范村。而把村民種植的蔬菜銷往北京、天津、東北的正是村里的5個“蔬菜經紀人”。
李志剛說,明星才有經紀人,現在村里的蔬菜也有經紀人了,他們的工作就是解決蔬菜“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戰略,提倡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李志剛站在一個村,看到的卻是大問題,此次全國兩會是他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他提交的建議是《關于財政資金補助綠色食品認證企業的建議》。
他認為,李營村富裕了,應該讓更多發展現代農業的村莊借著鄉村振興東風富起來。因此,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實現新時代新農村的現代化,是擺在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進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應該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動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李志剛原本就是農村通,一番深入調研后更堅定了他“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勢在必行”認識。
不過,調研的結果同樣存在問題,如近年來,我國綠色食品認證進程不斷加快,認證規模和品種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認證所需費用較高,一般3年的認證費和標志使用費在2萬元左右,有些企業為錢所困,舉棋不定。
李志剛找到了鄉村振興的一個發力點,他在建議中稱,財政應拿出一部分資金補貼綠色食品生產及認證企業,這不僅能全面提升農產品生產品質和質量,有利于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有利于培育高端農產品走向市場,滿足大眾對更美好生活的需求,還有利于提高農民注重資源節約的意識,有利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從而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
“農業和環境最相融,稻田是人工濕地,菜園是人工綠地,果園是人工園地,都是‘生態之肺’”。李志剛談到農村的持續健康綠色發展,還希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要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更加注重生態保育,這是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產品質量,這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
李志剛表示,當前,農產品供給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與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不相適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就是要增加優質、安全、特色農產品供給,促進農產品供給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