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投放新車回應存疑:“新車”置換舊車并不合規觀點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ofo趁夜頂風在上海投放新車,并用泥漿甩車故意做舊。對此,ofo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總量上絕無新增”。藍鯨TMT梳理ofo的回應和媒體的報道,仍發現有疑問待解。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ofo趁夜頂風在上海投放新車,并用泥漿甩車故意做舊。對此,ofo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總量上絕無新增”。藍鯨TMT梳理ofo的回應和媒體的報道,仍發現有疑問待解。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ofo趁夜頂風在上海投放新車,并用泥漿甩車故意做舊。對此,ofo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總量上絕無新增”。藍鯨TMT梳理ofo的回應和媒體的報道,仍發現有疑問待解。
媒體稱ofo似趁夜“頂風”在滬投放新車 泥漿甩車做舊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在10月30日發布了ofo似趁夜投放新車的報道。報道稱,多位上海市民反映,稱最近在黃浦、寶山、靜安、虹口、浦東等處,均發現了全新ofo小黃車的身影。29日上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前往浦東北蔡了解情況,趕到時,新車大部分還在。只見一溜新車在五星路北側的人行道上排開,中間幾輛已被人騎走。記者數了一數,現場還余下了14輛。細看這些車,除了車身上有一些泥點子之外,看起來確實頗為嶄新。記者著重檢查了輪胎、腳踏、把手、剎車、座椅調節卡扣等較能看出使用痕跡的部位,皆是全新沒有任何磨損,和新車無異。不僅如此,車身上的各類貼紙齊全,尤其是車前籃子上的一張提醒不要遺落物品的黃色貼紙依然在,而這張貼紙大多會在騎行一兩次后就掉落。
更有力的證據是,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這一排小黃車中,還找到了幾輛車腳踏上的薄膜、腳踏上用于安裝時提醒左右腳的“L”“R”貼紙均尚未撕除,可見這不僅是新車,而且是剛剛出廠尚未有人騎過的新車!記者嘗試用APP解鎖,發現這些車均能正常騎行。
同時,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觀察到,有人在給這些新車甩上臟兮兮的泥漿“做舊”。
ofo回應稱總量“絕無新增”
ofo針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報道回應稱,“上海是華東地區的中心倉,新車統一到上海組裝,而后發往周邊地區。媒體報道中提及的場地中存放的車輛,大部分都是要調運到周邊地區的,向外調運單據都嚴格向相關部門予以了報備,皆有據可查。在車輛回收過程中,我們對部分老舊車輛進行置換,用高質量的小黃蜂等進行迭代升級,總量上絕無新增,實際上還在減少。媒體報道中的疑似新車車牌號,是常規的智能鎖更換,一直以來我們對損壞的智能鎖和待換的機械鎖都會進行此類作業。對此,我們有相應后臺數據可供查證。”
仍存三大疑問待解
今年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各共享自行車企業下達了告知書,明確告知,即日起在上海暫停新增投放車輛,一旦發現,將作為嚴重失信行為納入企業征信檔案。
對比ofo的回應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報道,藍鯨TMT梳理發現,還存在以下疑問待解:
1.用小黃蜂等置換老舊車輛并不合規。上海明確暫停新增投放車輛,各企業要及時召回破損、電壓不足、故障等不能提供服務的車輛,確保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和運營車輛安全。按照規定要求,老舊存故障的車輛是及時召回,而非用“新車”置換。即使置換后“總量上無新增”,但也不符合政策意圖。上海市交通委出臺共享單車新增投放限令的背景是,當前共享自行車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急進投放,疏于線下運維管理,造成上海市共享自行車過度投放、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產生了共享自行車擠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機動車道和破損故障車輛多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政策意在抑制共享單車的過度投放現象,希望共享單車投放總量能自然而然地減少到合理規模,而非保持“總量不變”。
2.甩泥“做舊”是否是公司行為或員工行為ofo并未正面回應。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道稱,在ofo的中轉場只見七八個人手持掃帚,在水塘中將水攪渾,隨后拿著掃帚跑到“車海”旁甩動。隨著掃帚的揮舞,掃帚上帶出的泥漿水灑到了新車上。有人則干脆直接用沾著泥漿水的掃帚,在新車后方的擋泥板上來回刷。而ofo并未回應這一點。
3.在已禁止共享單車新車投放的城市,ofo是否采用”新車”置換舊車尚不得而知。
對于以上疑問,藍鯨TMT向公共事務部門發郵件詢問,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據悉,上海市交通委正密切關注此事,并會同有關區赴實地查看。本周,上海市交通委還將約談ofo的主要負責人,重申管理要求。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