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網易暴雪合作,玩家更擔心這個惡人沒“死”透。互聯網+
導讀
暴雪網易重新合作的傳聞,最近又給大伙整了一腦袋問號。
暴雪網易重新合作的傳聞,最近又給大伙整了一腦袋問號。
暴雪網易重新合作的傳聞,最近又給大伙整了一腦袋問號。
玩家們生死不明的國服數據、轉服后白手起家的新戰網號,以及失業的主播們,仿佛都成了這場“ 愛情買賣 ”中 play 的一環。
恍然間,感覺上個月還在安慰被甩的網易,結果這個月人家又和好如初了。
最后只留下玩家在風中凌亂,默默戴上了小丑面具。
因為目前還在傳言階段,所以上述內容算是八字沒一撇。
但綜合來看,也確實符合現實情況。
畢竟今年傳的風風雨雨的騰訊、字節、完美世界,誰想吃下暴雪的國服代理都不是件容易事。
除此以外,還有個網易重新代理的有力佐證——
那就是動視暴雪的 CEO 鮑比·考迪克,終于要在今年 12 月 29 日正式離職。
這消息一經曝光,全世界玩家直接敲鑼打鼓開香檳,開心的像過年。
作為網易續約國服的最大阻力之一,馬上要滾球了。
因此,有著長期合作經驗的網易,自然可以考慮擔起“ 重建國服榮光”的重任。
只是對動視暴雪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會好奇。
這個鮑比·考迪克到底是個什么人物?憑啥能一己之力讓國服消失?
現在打開視頻網站與玩家論壇,關于他的傳聞不絕于耳。
什么地精資本家、親手毀滅玩家最熱愛的游戲、煉銅癖、性騷擾女下屬、用下三濫手段逼迫員工離職。。。罪行簡直罄竹難書。
以至于離職這個結果,網友都覺得不夠解氣。
因為考迪克的離職還會帶走最高約 430 萬股動視暴雪的股份,并獲得 1 億多的遣散補償款。
這意味著,他仍手握將近 30 億人民幣回家瀟灑養老。
惡人不但沒有惡報,甚至吃得滿屁股流油,簡直沒有天理。
而在梳理考迪克任職動視暴雪 CEO 的經歷后,小發對他又多了幾分了解。
事實上,很多關于他的傳言都并不屬實,或有所出入。
但今天絕不是為這個地精老板洗白,而是為了讓大伙更清晰地認識,這個賺的盆滿缽滿的商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將自己名聲敗壞,成為有史以來玩家最痛恨的人的。
下面,考迪克罪行回憶錄,開始審判。
其實早年的考迪克,你甚至不太能挑出他的毛病。
他在密歇根大學上學期間,就和朋友搞科技公司,為 Apple II 開發軟件,然后一心壯大自己的新公司,名聲一度傳到了喬布斯耳中。
并且通過收購股份,拯救了瀕臨破產的動視前身公司 Mediagenic。
然后還重組了人員結構,規劃了游戲這個公司經營方向,就連動視這個名字也是他改回來的。
1995 年,在考迪克的帶領下,動視推出了第一款熱門游戲《 機甲戰士 2 》。
也是在這之后,通過收購工作室逐漸成為游戲巨頭,蒸蒸日上。
是不是還挺好的?
此時,關于早年鮑比考迪克,流傳最廣的有兩件事。
一個是他的資本家嘴臉與生俱來,剛上小學就用 3 美元賣了親媽的煙灰缸;
一個是考迪克作為最偉大的游戲公司之一的 CEO,卻未曾喜歡過游戲,也不玩游戲。
這兩件事小發沒法考究,但對此,考迪克本人的澄清是:
“ 1960 年代,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屁孩,能用 3 美元干啥?這事多少有點扯淡,不過當做故事的引入確實吸睛”。
這個回答其實很聰明,因為他既沒承認也沒否定,還順帶嘲諷了一波媒體們。
那么考迪克這個做游戲的,到底喜不喜歡游戲呢?
考迪克是這么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的:“ 人們都說我不喜歡游戲,但我玩《 捍衛者 》玩到手上長繭子,還會要求女兒跟我一起看《 skylanders 》( 動視早年 IP 之一 )”。
以此作為他是游戲愛好者的例證。
但從這幾年動視暴雪手底下的幾款游戲來看,答案其實已經不言而喻了。
而當時玩家對考迪克風評的急轉直下,有個關鍵點——
就是他趕走了《 使命召喚 》系列的兩位創始人,也就是現在動視子公司 IW 真正的開山元老 Vince Zampella 和 Jason West。
其實作為動視的 CEO,《 使命召喚 》系列獲得成功,考迪克也能受益。
但因為兩位創始人的存在,考迪克始終沒有掌權 IW 的辦法,不能將利益最大化。
于是自從《 使命召喚 1&2 》大火,他就想方設法把倆創始人弄走,還在沒通知的情況下,擅自拿 IW 組自研的引擎,交給自己手底下的 T 組,做了個《 使命召喚 3 》出來。
使命召喚創始人
在媒體 VF 的采訪中可知,考迪克當初為了趕走兩位初創,搶來使命召喚的版權,并剩下一筆賠償金,甚至想過偷偷拉響火警,讓 IW 的員工全去避難。
然后趁辦公室沒人的空檔,派人偷偷潛入辦公室,試圖翻找 IW 兩位創始人背叛公司的證據郵件,接著找來安保公司破解郵件。
結果最后安保團隊,用法律風險給婉拒了。
真是給大伙逗樂了。
最終兩位創始人在沒拿到賠償金的情況下離開,加入了動視的死對頭 EA 那里。
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重生組的由來。
于是《 泰坦隕落 》《 Apex 》等人氣游戲,就這么白白讓 EA 撿走了。
經此一役,考迪克徹底成了“ 電子游戲屆最討厭的人 ”,商人的丑惡嘴臉也就此展露無遺。
考迪克一看這狀況,也干脆不演了攤牌了,徹底伸出了斂財的爪牙。
在他的要求下,《 使命召喚 》系列成了年貨游戲。內購就不提了,主要是每年只要對前作小修小補,就能重新變成新作要價四五百塊,跟 NBA2K 的做法差不多,純純吃老本。
然而這些玩家都勉強忍了,但不僅多人模式現在越來越拉胯,單人戰役也突出一個敷衍,只能說吃相太難看。
順便小發還想緬懷一下國服的 COD OL,虐殺原形以及變形金剛 IP,同樣也是在他的手下死亡擱淺了。
話分兩頭,要說考迪克將自己的罪行擴大,還得數動視暴雪合并后。
這部分,想必很多差友也都有所了解了。
其中最無法挽回的,就是用各種自己獨斷的理念,逼迫大量暴雪原班人馬離開。
要知道當年的暴雪游戲,是真的對得起“ 暴雪出品,必屬精品 ”幾個字。
無論是《 魔獸爭霸 》《 魔獸世界 》《 星際爭霸 》《 暗黑破壞神 》還是日后的《 守望先鋒 》,無論哪個拿出來都是游戲屆的重量級。
但在考迪克的電競化、年貨重壓要求下,那個講究細節、寧愿推翻重做也不想潦草發售的暴雪,根本沒有喘息的余地。
因此大量核心老員工陸續離職,直到《 守望先鋒 》總監 jeff 的離開。
玩家們慢慢意識到,暴雪好像不再是以前的那個暴雪了。
他變得唯利是圖,滿腦子只有如何賺錢,再不是做一款叫好又叫座的好游戲。
甚至會在暴雪嘉年華上回懟玩家,“ 難道你們沒有手機么?”
據 OW 前員工的爆料,考迪克常常會插手游戲開發,隨機調用人手增加任務。
壞消息是《 守望先鋒 》可能再也不會輝煌了,好消息是那些認真工作的員工,全都去了如拳頭這樣高下立判的公司,有了個不錯的歸宿。
如果說,暴雪曾經的核心高層人員全部離開了,那誰來頂替呢?
一個外界的說法,是考迪克讓自己的親信逐漸取代了曾經的老員工。
這事小發同樣不能下定論,但根據之前他偷拿 IW 引擎給自己的 T 組用這件事,仿佛也埋了個伏筆。
于是,曾經的暴雪,就這么慢慢變成了考迪克全權統治的樣子。
如今的暴雪高層
幾乎只剩下了跟考迪克混的
也是從此刻開始,暴雪公司內部的丑聞不斷。
今天考迪克的親兒子 T 組高層猥褻女性,明天暴雪員工傳出煉銅新聞,層出不窮。
打壓、性侵女性員工、兄弟會文化、員工集體罷工等事件,也隨著受害者的發言慢慢水落石出。
這個地方,也從為玩家創造美好,逐漸腐爛發臭。
最后,自然是考迪克在和網易的續約條款中抬價,斷送國服這事。
當時由于正在微軟收購案期間,考迪克把網易國服當成了自己的籌碼,無論輸贏最后都能吃干抹凈,撈到一大筆錢。
而玩家的賬號,就這么成了考迪克商業戰場下的士兵殘骸。
什么宿舍開荒巫妖王、2016 年的夏天、上萬粉塵,都化成了一串沒有任何感情的冰冷數據。
如今考迪克“ 離職大限”將至,國服戰網回歸的消息也大概率成真。
這片艾澤拉斯大陸,也許會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山河依舊。
但土地上的部落和聯盟,早已因為戰爭傷亡慘重,怕是難以復現昨日的繁榮。
“ 暴雪出品,必屬精品”
這句話更像一句墓志銘,只能用來紀念曾經那個我們心中最優秀的游戲公司。
而間接、直接造成這一切的考迪克又能否收手?最后他是會被封印千年,亦或是換下一個戰場繼續屠戮?
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撰文:赤膊朋克 編輯:莽山烙鐵頭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微博:差評君、云玩家阿云、Twitter、Reddit、維基百科
B站:快板元宇宙、Google圖片、抖音:魚仔(不是驢仔)、
KOTAKU:Report: Activision's Bobby Kotick Didn't Just Know, He Also Was Shitty To Women、
機核:動視的四十一年(下)、
洛杉磯時報:Activision’s modern warfare、
紐約時報:At Activision, a Hero and Villain, Zapped Into One
VANITYYEAR:Modern Warfare、
PC GAMER:How Bobby Kotick became 'the most hated man in videogames'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