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跟進,短視頻走向普惠?互聯網+
導讀
快手內容再上升,抖音用戶在下沉
快手內容再上升,抖音用戶在下沉
8月24日,抖音在上海開了一場創作者大會。總裁張楠說,一開始,大家都把短視頻想得太小了。
她大膽猜測了一下,認為到2020年,整個短視頻行業的DAU將達到10億,“它差不多等于微信今天的日活用戶”。目前,抖音日活超過3億,快手日活2億多,2019年底目標是3億DAU。
考慮到抖音快手重合用戶超過50%,即便按照最寬容的計算方法,當前短視頻所有平臺去重后的日活不會超過5億。這意味著,整個短視頻行業需要在2020年至少增加5億日活,才能接近張楠的目標。
這既代表了抖音的野心,也側面印證了他們增長的急迫與壓力。按照張楠的美好設想,2020年的那10億DAU,抖音和快手將占去大半,但究竟是抖音更多一些,還是快手更多一些,目前尚不可知。
過去一年,快手的內容在上升,抖音的用戶在下沉,他們各自侵入對方的領地。從目前的局面來看,快手的上升實現了突破,一二線城市的日活用戶突破了6000萬,但抖音的下沉卻顯得有些急切。抖音急于向外界證明,抖音不止有“精致”,還可以“記錄美好生活”。
有一個變化很有意思。在抖音的創作者大會上,高管們開始談論真實、普惠與社會價值了,而這過去基本是快手的專利,他們已經在普惠的道路上走了8年。
張楠在大會上花了大量時間討論美好與真實之間的關系,并動情地說道:“一百年后,這里也許會變成了一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教室,空中投射著一個個短視頻……也許就是各位創作者們幾十年、一百年之前拍攝的短視頻……那個時候抖音也許還在,也許已經消失了。但每個用戶在抖音上留下的每個視頻,都會成為歷史的底本。”
宿華曾多次說過類似的話,幾百年以后,快手會是一個記錄博物館。張楠用更細膩生動的語言進一步展開描述,像是拿錯了劇本。
巨頭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強調中心化、爆款,流量和變現壓力巨大的抖音,為何選擇向快手靠攏,大談真實、普惠與社會價值?
01
下沉的挑戰
可以說,抖音這屆大會之所以“很快手”,既是狂飆路上的一種醒悟,又是必由之路上的一次撞臉。正如手機注定將走向“大屏圓角”的設計,短視頻也注定要回歸“生活”,即普惠價值觀。
當張楠代表抖音喊出信息普惠的時候,快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隔空回應,“很高興看到,友商開始跟快手一起追求信息普惠的價值,這說明行業發展在走向成熟與理性”。
除了行業發展走向成熟與理性,抖音開始“記錄生活”與其覬覦下沉市場的海量用戶密切相關。受大眾對頭條印象的影響,抖音在內容的選擇上有些刻意反向操作,這導致抖音的內容過度精致,以致于“關掉美顏、關掉濾鏡”成為短視頻中的一種類型。
這種過度精致的內容,與下沉市場貼近生活的用戶會有明顯距離感。內容領域,下沉注定要難于上升。前者需要建立情感認同,需要在價值觀層面磨合,而后者只是提供多一種內容上的選擇。
舉例來說,你向關注養雞少年尚育康、武行少年孫書旭和富士康“面試官”程斌的人推薦萌娃、奇寵和旅游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人人都愛美好。但是你要讓一個天天關注麗江、浪漫土耳其和美娘帥哥的人安利尚育康、孫書旭和程斌等人,并要讓他們持續關注下去是很難的。
精致的內容可以提供一個逃離真實生活的空間,所以長期以來,抖音打造爆款的能力都強于快手,善于消耗用戶的時間,上滑與下滑之間幾個小時隨隨便便就沒有了。但也正因如此,抖音忽略了用戶與IP和平臺之間的情感建設。在下沉的道路上,曾經的優勢反而阻礙了前行。
要下沉,抖音有兩個問題要先解決。一個是自我心態的調整,即真正暢開心扉接納真實的生活,避免停留在口號上。一個是進一步發揮算法的力量并完善平臺的流量分配機制,融合精致與真實。這里面最大的風險在于,如何避免占比較大的那一部分追求精致的用戶的流失。
在公開場合試圖重新定義“真實與美好”的關系,說明抖音在下沉過程中的確遇到了阻礙與挑戰。
這種挑戰甚至讓張楠不顧身份在公開場合Diss對手,既談論真實與普惠,又強調“不是所有內容值得和應該被每一個人看見”,在這方面有的平臺沒有做好,而抖音做好了。
02
對手的施壓
內容和生態的下沉,最大風險是最早一批核心用戶的流量,這一點可以參考知乎最近幾年的爭議。精致內容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優越感,抖音與快手之間一直存在著一條鄙視鏈。要擁抱真實的生活,就要接受一些“不精致”,這會讓處在鄙視鏈上端的核心抖粉不太愉快。
抖音的下沉之路充滿著壓力,這種壓力既有來自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的。內部的壓力可以用長期主義來慢慢調和,但是外部的壓力則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解決。「半佛仙人」說“字節跳動的敵人只有時間”,作為字節跳動的頭牌,抖音的敵人也是時間,快手正側讓抖音很焦慮。
快手很長時間被認為是一家慢公司,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這家慢公司開始快了起來。成立8年的快手去年的DAU才1億,和17個月破1億DAU的抖音簡直無法相提并論。或許也正是這樣,抖音一直以來不太把快手放在眼里,一心一意要對標facebook,忽略了對快手的觀察。
DAU破3億后,抖音和市場猛回頭,發現快手DAU也已經逼近2.1億了。快手忽然加速,宿華在內部信中表示,年底要沖3億DAU。沒過多久,有人發現微信解封了快手的鏈接,這意味著快手獲得了微信流量的加持。媒體紛紛撰文分析,抖音被這一波操作弄得有點緊張了。
全面發起K3計劃的快手不再佛系,很多事甚至走在了抖音前面,比如快手的快接單就比抖音的星圖早上線了一年,快手的創作者大會也要早于抖音召開。快手正在全面釋放戰斗力,內容生態、社區生態正在快速迭代,商業化上的不斷突破讓快手成為抖音不容忽視的強敵。
數據顯示,快手在在2018年全球Appstore收入榜中排名第五,前十未見抖音蹤影。從時間上來看,快手啟動全面商業化的時間要比抖音晚了整整一年,在DAU不及對手70%的情況下,快手商業化成果和抖音卻呈旗鼓相當之勢,前者的變現方式更多元,也更慷慨。
過去一年,快手給創作者帶來的收益超過200億,涵蓋直播、電商、廣告、知識付費等多種形式,共有超過1600萬用戶在快手上獲得收益。
相比而言,抖音平臺和創作者的收入大部分來自廣告,平臺與創作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目前,抖音也在加強電商、直播、知識付費等領域,但由于平臺偏重公域流量,無論轉化還是可持續性都不高。
現實是,快手在一二線城市用戶規模快速上升,內容創作者也在被快手的私域流量和商業變現能力所吸引,開始大量入駐,這種有效進攻讓抖音有點急了。
03
必由之路
從數據結果來看,抖音和快手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抖音在流量上稍占優勢,這樣的局面下,快手的商業化正步步緊逼。
2019年,媒體報道抖音和快手的預期收入分別是500億和400億,沒有出現絕對差距。快手能夠在DAU不及對手的情況下咬住距離,要歸功于成熟的內容生態。
抖音雖然召開了首屆“創作者大會”,但是平臺慣性一時難消,廣場化的流量模式如何平衡頭部與中尾部是個需要權衡的問題。相比較于抖音,快手從一開始就走的是IP前置路線,這種路線不一定會像抖音那樣頻出破圈爆款,但是卻能夠讓頭部和中尾部都過得很滋潤。
為了平衡頭部和中尾部的流量分配,抖音也出臺了相應的措施,比如強化“關注流量”和“區域流量”,希望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來自粉絲和同城的流量。但“推薦”前置的結構下,這個措施的效果還有待驗證。新開放的15分鐘時長是否會拉升創作門檻,利好頭部也有待觀察。
同樣是進入戰斗狀態,抖音的目標要更激進,以至于出現了一些愿景和策略上的矛盾。在激烈酣戰下,抖音和快手越來越像了,快手開始引入眾多MCN和達人等機構創作者,正式破圈,從UGC生態進化為UGC+PGC生態。抖音則套用了宿華的理論框架開始下沉。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新聞聯播》分別入駐兩家,一時間硝煙彌漫。
吹開抖音與快手激起的硝煙,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短視頻行業的必由之路,正如張楠在抖音創作者大會上講的,在一開始,大家都把短視頻想得太小了。《新聞聯播》同時入駐兩家是個標志,這個行業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娛樂和表演不是全部。
在必由之路上,快手有著先天優勢,在普惠價值觀的路線上已經堅持八年,厚積薄發,以至于抖音不得不將目光從facebook身上收回來,先好好打量一下眼前的對手。
未來,哪家可以勝出尚未可知,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未來的短視頻將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