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B2B,2018年前的S2b觀點

線上與線下存在的巨大差異讓新零售并不能夠按照互聯網的思路進行推進,最終決定了我們并不能夠像互聯網營銷一樣去進行新零售的營銷,但是當下的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仍在不失為一種最佳的發展方式。
文\孟永輝
18年前,如果有人給你說起B2B的商業模式,你肯定認為他是在搞傳銷,因為在那個時代人們沒有見到過這種模式。而這也是馬云18年前在北京四處碰壁的原因,如果有人給你說起S2b模式,你肯定認為他在異想天開,因為在當前的市場狀態下,S2b模式的達成基本沒有可能,因為S2b模式是未來十年的事情。
我們對于趨勢和風口的追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正如我們當下對于新零售風口的追逐一樣。盡管早在幾年前,馬云就提出的新零售的發展模式,并且說以后不再提起電商,但是時至今日,新零售帶給我們的改變并沒有市場期望的那樣強大。正如我們當初懷疑電商一樣,我們今天依然在用懷疑的眼光來看待新零售。這個被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全新概念在給我們帶來后互聯網時代的巨大想象空間之后,同樣在考驗著我們對于新概念落地的能力。
盡管線上與線下的打通并非是新零售的全部,但是在線上市場發展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如果通過海量的線下市場持續為線上輸送流量無疑是當下發展的最佳途徑。而線上與線下的巨大差距則造就了新零售的這一巨大特征正在面臨著巨大挑戰。
線上優勢過于強大而又無法駕馭,最終讓新零售只能成為一種附屬品。盡管互聯網的紅利日漸消散,但是當下的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仍在不失為一種最佳的發展方式。于是,很多互聯網平臺會選擇求問,通過遵循當前的發展模式來維持自身業已形成的優勢地位。
與其說是新零售的發展尚未起步造成的,倒不如說是互聯網的力量太過強大造成的。當一股力量過于強大之時,安于現狀或許是當下最佳的發展模式。盡管淘寶、京東、蘇寧等傳統的互聯網電商巨頭都在進行新零售相關的布局上,但是這些布局基本上都是基于維持自己業已形成的市場優勢上,對于市場新的發展模式的探究和實踐始終都處于一種謹小慎微的狀態。
從當前的市場發展情況來看,新零售并未成為發展主流,還僅僅只是龐大電商的一種附屬品。距離馬云提出的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管道和壁壘還有很大距離,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線上力量的過于強大造成的,隨著線下力量的增強,這種狀態將會改變并將會把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市場發展的主流當中。
線下市場尚未開墾讓新零售的應用缺少了試驗場所。從某種邏輯上來看,新零售市場是在借助線下的實體店鋪彌補線上商品展示的弊端和問題,再通過新技術的引用來改造線下的店鋪,實現線上和線下發展統一的效果。無論是當下出現的天貓超市、京東加盟店還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加持線下的實體大賣場,這些背后其實都在通過將線下店鋪看做是一個又一個的場景應用來為原來的互聯網巨頭集聚新的流量場。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盡管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并且通過投身其中進行嘗試,但是由于線下的實體店鋪與線上電商的差距實在太大,又因為線下店鋪的有關技術應用尚未成熟,最終才導致了當下互聯網巨頭們通過線上反哺線下的推進并不是特別明顯。
線下實體商鋪的尚未開墾讓新零售缺少了一個龐大的試驗場。盡管大數據、虛擬現實、智能科技等技術能夠與新零售產生融合,并起到真正改變互聯網時代用戶痛點的效果和作用,但是真正能夠落地,并給用戶帶來切實改變的卻很少。新零售時代呼喚一個區別于線上市場的存在,而線下市場的陳舊與落后卻又讓這些新技術無法真正得到推行和落實。于是,新零售的發展陷入到一個只有概念,缺少實際落地的困境之中。
線上與線下存在的巨大差異讓新零售并不能夠按照互聯網的思路進行推進。盡管當前的互聯網巨頭們對于新零售的布局有很多,但是這些布局基本上仍然處于資本層面,真正觸及到行業本身的改變很少。而線上和線下的巨大差異則又告訴我們,并不能夠簡單地按照互聯網的方式來推進新零售,盲目推進只會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我們可以在線上策劃一個營銷活動,通過一定的營銷位置就能夠獲得海量用戶的關注,而在線下實體店并不能夠實現,因為僅僅拉一條橫幅只能讓一部分知道,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用戶又有不同的實際情況,這些情況最終摻雜在一起,最終決定了我們并不能夠像互聯網營銷一樣去進行新零售的營銷。線上與線下存在的巨大差距最終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地按照傳統電商的思路來推進新零售的相關工作,只有結合線下的實際進行推進才能獲得相應的效果。
盡管都在說新零售的關鍵在于打通線上和線下,但是真正實現線上和線下打通卻需要很長的道路要走。如果我們僅僅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去推進新零售的相關工作,那么在推進過程當中勢必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發生。只有結合新零售的實際推進,才能對癥下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8年前的B2B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面貌示人,帶來的是外界對于它的質疑、側目,而趨勢的力量證明了它的正確性。當互聯網紅利的潮水逐漸退卻,我們在灑滿夕陽的海灘上依然能找到那股潮水帶給我們的色彩艷麗的貝殼。而他們正是在那個市場當中的勝利者,正所謂浪潮的蕩滌留下的是璀璨的彩金。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或許正是這些彩金,他們是時代的勝利者,更在期盼著新的S2b時代的來臨。
18年后,新零售的時代同樣面臨著同樣的處境,遠遠的趨勢之海風平浪靜,而激蕩的潮涌正在醞釀,當線上與線下打通面臨困境,新零售的風口開始停頓,我們需要的或許正是面臨潮涌之時的定力。
當新零售的浪潮醞釀之際,平靜與反復是新力量醞釀的前奏。然而,趨勢的力量始終都將會證明它的正確,正如18年前的B2B市場所面臨的一樣。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研究。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