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佳祺說一切才剛開始并非謙虛 達達確實沒太多傲嬌的資本互聯網+
導讀
達達集團上市后仍面臨諸多挑戰。
達達集團上市后仍面臨諸多挑戰。

作者:龔進輝 日前,成立6年的達達集團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掌門人蒯佳祺成功走上人生巔峰。他在內部信中表示,公司迎來新的里程碑,并呼吁全體員工懷著巨大的敬畏心和使命感去創造、去發展,一切才剛剛開始! 其實,蒯佳祺強調上市只是新的開始,并非故作謙虛地說客套話,我反倒認為是真心話,因為他作為公司一把手,深知即時配送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和達達集團自身的優劣勢,上市固然值得肯定,但達達集團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仍有諸多挑戰和重重難關需要一一克服,確實沒太多傲嬌的資本。 就算蒯佳祺不說,外界也能從達達集團招股書中全方位審視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在我看來,達達集團面臨的隱憂遠多于利好,上市短暫高興一陣子就得了,高興過后仍要思考未來之路如何走得穩當。我總結,達達集團主要面臨兩大挑戰: 一、難以撕去的“京東系”標簽 地球人都知道,京東與達達集團關系親密,到底親密到何種程度,我列四個實錘你們感受下: 一、上市前京東持有達達集團51.4%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公司董事會中京東高管占據三席,包括京東零售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以及即將接任京東CFO的許冉;二、京東是此次達達集團上市的基石投資者之一,認購4160萬美元,王振輝更是親自到場敲鐘; 三、目前京東到家在京東App上擁有一級入口,截至今年3月31日,京東到家總流量中有約30%來自京東官網;四、京東還是達達集團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17-2019年,京東分別為達達集團貢獻56.7%、49.1%、50.5%的營收。 不難看出,從公司董事會到業務協同,京東在達達集團發展過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施加強大影響力。換言之,京東為達達集團保駕護航,擁有京東這座靠山是其最大優勢。因此,外界早就給達達集團貼上“京東系”標簽。 上市后,為了打消外界對達達集團過于依賴京東的顧慮,蒯佳祺做了一番“精彩”的解釋。他表示,達達集團與京東、沃爾瑪兩個關聯方的關系既不是“脫離”也不是“依附”,而是作為更密切的合伙伙伴,在共同關系中實現最大化。話說,這種場面話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真,他的另一番表態才是真心話。 在上市致辭中,除了談及信任和價值外,蒯佳祺還特意強調,達達集團永遠不跟零售商競爭,將不會向上涉足零售生意。“我們永遠不會變成零售商。”看看,這不明擺著向京東、沃爾瑪表忠心嗎?言下之意是會老老實實地當京東系一份子,絕不做對不起京東“爸爸”的事。友情提醒下,物極必反,當優勢走向極端可能會變成劣勢,至少會形成束縛。 眾所周知,達達集團主要有兩大主營業務——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與達達快送在618、雙11等電商大促重要節點承接京東物流部分訂單相比,京東到家對京東的依賴程度更深,不僅體現在用戶導流上,更體現在業務拓展上,2019年占總營收的35.6%。 2016年4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并,合并前一年在線外賣行業激戰正酣,彼時在紅杉資本掌門人沈南鵬的撮合下,餓了么將訂單大量外包給達達,但隨著自建物流體系蜂鳥的成立,達達訂單量驟降,直接失去近80%的業務。與京東到家合并后,便不再成為外賣配送的主力軍,轉而重點發力商超配送,在京東助力下,搭建從大賣場、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類型、全業態商超矩陣。 說白了,京東到家主要聚焦在為用戶提供生鮮果蔬、零售便利等品類的1小時到家服務,本質上是服務于京東無界零售大戰略,這決定了其在配送品類拓展上不得不看京東臉色行事,很難有實質性突破,即生鮮果蔬、零售便利將一直是配送擔當,其他品類難成大器。 不難看出,強勢的大股東京東和說話有一定份量的沃爾瑪,在助力京東到家向上突破的同時,也在無形中限縮其潛在發展空間。因此,達達集團貼上京東系標簽有利有弊,略顯悲哀的是,4年前蒯佳祺根本就沒得選,委身京東已是他為公司爭取到的最佳出路,好過與更強勢的美團打交道、被阿里整合進菜鳥。 二、市場競爭加劇拖慢盈利進程 達達集團的歷年業績可圈可點,營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30.997億元,2020年Q1更是實現11億元營收,同比猛增108.9%。同時,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達達快送超過63.4萬名活躍騎手集體交付8.22億份訂單,平均每天交付220萬份訂單。京東到家2018年、2019年總交易額分別為73.34億元和122.05億元,同比增長66.4%。 不過,達達集團表現搶眼的代價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其中運營與支持費用、銷售與營銷費用占大頭,前者以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激勵措施為主,后者包括促銷費用和廣告費用,導致達達集團過去三年巨虧近50億元,2017-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和16.7億元。 更為扎心的是,今后一段時間達達集團恐將繼續虧損,短期內扭虧為盈并不現實。一方面,蒯佳祺預計,隨著公司繼續擴展業務,騎手成本增加將導致運營與支持成本的支出持續擴大;另一方面,想要持續占領市場,達達集團促銷手段一時半會停不下來,勢必導致銷售與營銷費用的增加。 其實,不光達達集團業務規模達到一定體量后需要高投入刺激增長,市場競爭加劇,也不可避免拖慢其盈利進程。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即時零售、即時配送兩大賽道巨頭林立、高手如云,京東到家、達達快送殺出重圍難度著實不小。 先說即時配送,京東到家面臨盒馬、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順豐等眾多對手,個個都來頭不小。不知你發現了沒,四大玩家均瞄準了京東到家主打的生鮮果蔬配送,擴張范圍也同樣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京東到家注定要打一場硬仗。 其中,背靠阿里的盒馬實力最強,無論是供應鏈還是配送體系,都十分成熟;騰訊投資的每日優鮮次之,前置倉模式是其一大殺手锏;起步較晚的美團買菜、順豐短期內難以威脅到京東到家,但實力不容小覷,前者最大優勢是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的領先地位和日趨完善的配送體系,后者重倉的本來集團長期深耕生鮮領域,可與自家獨立運作的同城急送深度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線上生鮮訂單激增,盒馬、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順豐都成為贏家,在這場大練兵中收獲成長,尤其是后來者美團買菜、順豐經營步入正軌,戰斗力提升明顯。盡管京東到家也同樣獲得進步,但面對實力越來越強、愈發重視的勁敵,其領先優勢或將被削弱,這一潛在隱憂不得不防。 再說即時配送,與即時零售相比,即時配送行業競爭形勢更為嚴峻,達達快送面臨的競爭壓力著實不小,不僅有美團配送、蜂鳥即配兩大巨頭,還有閃送、UU跑腿等獨立于巨頭之外的專業公司,更有順豐同城急送、滴滴跑腿等新晉攪局者。 此前,市場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蜂鳥即配、達達快送、美團配送位列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27.7%、27.2%、25.4%,三者實力相當,且切走八成市場“蛋糕”,三足鼎立格局初現。因此,當下達達快送的最大勁敵是美團配送、蜂鳥即配。 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是從外賣起家,搭建完善的同城物流網絡后,開始爭奪更多非外賣訂單。前者向商超、生鮮、蛋糕、醫藥等領域拓寬,并配合快驢(美團外賣商家原材料進貨服務平臺)做B端配送,以及美團買菜做C端配送;后者已在餐飲、商超、生鮮、美護等領域建立高標準的配送方案,定制化服務超過15種業態,并承接來自阿里的訂單。 由此可見,即時線上消費規模的擴張,將為美團配送、蜂鳥即配帶來巨量的配送需求,增加訂單密度,攤薄即時配送單位成本,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用人話來說,就是助力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更好地兼顧時效與成本,這是達達快送所不具備的優勢。 事實上,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最大優勢在于訂單量大且穩定,前者美團外賣穩居行業第一,后者獲得阿里系訂單加持。反觀達達快送只能獲得京東部分訂單支持,還不是全部,而京東在電商領域的地位不如阿里,也不像美團制霸外賣領域,帶給達達快送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的數據顯示,如果將外賣訂單納入即時配送統計范圍,那美團配送、蜂鳥配送、達達快送市場份額分別為43%、24%、4.3%。對,你沒看錯,達達快送與兩大巨頭相差甚遠,美團配送更是一馬當先,其未深度參與外賣配送的劣勢暴露無遺。 畢竟,餐飲外賣仍是目前即時配送市場最搶手的細分品類,占比高達七成。隨著美團配送、蜂鳥配送相繼向社會開放運力,均不斷強調“送啥都快”,達達能否守住生鮮果蔬、零售便利配送的大本營還是未知數,而閃送、順豐同城急送等玩家蓄勢待發,無形中為達達快送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作者:龔進輝 日前,成立6年的達達集團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掌門人蒯佳祺成功走上人生巔峰。他在內部信中表示,公司迎來新的里程碑,并呼吁全體員工懷著巨大的敬畏心和使命感去創造、去發展,一切才剛剛開始! 其實,蒯佳祺強調上市只是新的開始,并非故作謙虛地說客套話,我反倒認為是真心話,因為他作為公司一把手,深知即時配送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和達達集團自身的優劣勢,上市固然值得肯定,但達達集團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仍有諸多挑戰和重重難關需要一一克服,確實沒太多傲嬌的資本。 就算蒯佳祺不說,外界也能從達達集團招股書中全方位審視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在我看來,達達集團面臨的隱憂遠多于利好,上市短暫高興一陣子就得了,高興過后仍要思考未來之路如何走得穩當。我總結,達達集團主要面臨兩大挑戰: 一、難以撕去的“京東系”標簽 地球人都知道,京東與達達集團關系親密,到底親密到何種程度,我列四個實錘你們感受下: 一、上市前京東持有達達集團51.4%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公司董事會中京東高管占據三席,包括京東零售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以及即將接任京東CFO的許冉;二、京東是此次達達集團上市的基石投資者之一,認購4160萬美元,王振輝更是親自到場敲鐘; 三、目前京東到家在京東App上擁有一級入口,截至今年3月31日,京東到家總流量中有約30%來自京東官網;四、京東還是達達集團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17-2019年,京東分別為達達集團貢獻56.7%、49.1%、50.5%的營收。 不難看出,從公司董事會到業務協同,京東在達達集團發展過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施加強大影響力。換言之,京東為達達集團保駕護航,擁有京東這座靠山是其最大優勢。因此,外界早就給達達集團貼上“京東系”標簽。 上市后,為了打消外界對達達集團過于依賴京東的顧慮,蒯佳祺做了一番“精彩”的解釋。他表示,達達集團與京東、沃爾瑪兩個關聯方的關系既不是“脫離”也不是“依附”,而是作為更密切的合伙伙伴,在共同關系中實現最大化。話說,這種場面話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真,他的另一番表態才是真心話。 在上市致辭中,除了談及信任和價值外,蒯佳祺還特意強調,達達集團永遠不跟零售商競爭,將不會向上涉足零售生意。“我們永遠不會變成零售商。”看看,這不明擺著向京東、沃爾瑪表忠心嗎?言下之意是會老老實實地當京東系一份子,絕不做對不起京東“爸爸”的事。友情提醒下,物極必反,當優勢走向極端可能會變成劣勢,至少會形成束縛。 眾所周知,達達集團主要有兩大主營業務——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與達達快送在618、雙11等電商大促重要節點承接京東物流部分訂單相比,京東到家對京東的依賴程度更深,不僅體現在用戶導流上,更體現在業務拓展上,2019年占總營收的35.6%。 2016年4月,京東到家與達達合并,合并前一年在線外賣行業激戰正酣,彼時在紅杉資本掌門人沈南鵬的撮合下,餓了么將訂單大量外包給達達,但隨著自建物流體系蜂鳥的成立,達達訂單量驟降,直接失去近80%的業務。與京東到家合并后,便不再成為外賣配送的主力軍,轉而重點發力商超配送,在京東助力下,搭建從大賣場、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類型、全業態商超矩陣。 說白了,京東到家主要聚焦在為用戶提供生鮮果蔬、零售便利等品類的1小時到家服務,本質上是服務于京東無界零售大戰略,這決定了其在配送品類拓展上不得不看京東臉色行事,很難有實質性突破,即生鮮果蔬、零售便利將一直是配送擔當,其他品類難成大器。 不難看出,強勢的大股東京東和說話有一定份量的沃爾瑪,在助力京東到家向上突破的同時,也在無形中限縮其潛在發展空間。因此,達達集團貼上京東系標簽有利有弊,略顯悲哀的是,4年前蒯佳祺根本就沒得選,委身京東已是他為公司爭取到的最佳出路,好過與更強勢的美團打交道、被阿里整合進菜鳥。 二、市場競爭加劇拖慢盈利進程 達達集團的歷年業績可圈可點,營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30.997億元,2020年Q1更是實現11億元營收,同比猛增108.9%。同時,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達達快送超過63.4萬名活躍騎手集體交付8.22億份訂單,平均每天交付220萬份訂單。京東到家2018年、2019年總交易額分別為73.34億元和122.05億元,同比增長66.4%。 不過,達達集團表現搶眼的代價是居高不下的成本,其中運營與支持費用、銷售與營銷費用占大頭,前者以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激勵措施為主,后者包括促銷費用和廣告費用,導致達達集團過去三年巨虧近50億元,2017-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和16.7億元。 更為扎心的是,今后一段時間達達集團恐將繼續虧損,短期內扭虧為盈并不現實。一方面,蒯佳祺預計,隨著公司繼續擴展業務,騎手成本增加將導致運營與支持成本的支出持續擴大;另一方面,想要持續占領市場,達達集團促銷手段一時半會停不下來,勢必導致銷售與營銷費用的增加。 其實,不光達達集團業務規模達到一定體量后需要高投入刺激增長,市場競爭加劇,也不可避免拖慢其盈利進程。一個扎心的事實是,即時零售、即時配送兩大賽道巨頭林立、高手如云,京東到家、達達快送殺出重圍難度著實不小。 先說即時配送,京東到家面臨盒馬、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順豐等眾多對手,個個都來頭不小。不知你發現了沒,四大玩家均瞄準了京東到家主打的生鮮果蔬配送,擴張范圍也同樣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京東到家注定要打一場硬仗。 其中,背靠阿里的盒馬實力最強,無論是供應鏈還是配送體系,都十分成熟;騰訊投資的每日優鮮次之,前置倉模式是其一大殺手锏;起步較晚的美團買菜、順豐短期內難以威脅到京東到家,但實力不容小覷,前者最大優勢是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的領先地位和日趨完善的配送體系,后者重倉的本來集團長期深耕生鮮領域,可與自家獨立運作的同城急送深度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線上生鮮訂單激增,盒馬、美團買菜、每日優鮮、順豐都成為贏家,在這場大練兵中收獲成長,尤其是后來者美團買菜、順豐經營步入正軌,戰斗力提升明顯。盡管京東到家也同樣獲得進步,但面對實力越來越強、愈發重視的勁敵,其領先優勢或將被削弱,這一潛在隱憂不得不防。 再說即時配送,與即時零售相比,即時配送行業競爭形勢更為嚴峻,達達快送面臨的競爭壓力著實不小,不僅有美團配送、蜂鳥即配兩大巨頭,還有閃送、UU跑腿等獨立于巨頭之外的專業公司,更有順豐同城急送、滴滴跑腿等新晉攪局者。 此前,市場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發展報告》顯示,蜂鳥即配、達達快送、美團配送位列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27.7%、27.2%、25.4%,三者實力相當,且切走八成市場“蛋糕”,三足鼎立格局初現。因此,當下達達快送的最大勁敵是美團配送、蜂鳥即配。 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是從外賣起家,搭建完善的同城物流網絡后,開始爭奪更多非外賣訂單。前者向商超、生鮮、蛋糕、醫藥等領域拓寬,并配合快驢(美團外賣商家原材料進貨服務平臺)做B端配送,以及美團買菜做C端配送;后者已在餐飲、商超、生鮮、美護等領域建立高標準的配送方案,定制化服務超過15種業態,并承接來自阿里的訂單。 由此可見,即時線上消費規模的擴張,將為美團配送、蜂鳥即配帶來巨量的配送需求,增加訂單密度,攤薄即時配送單位成本,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用人話來說,就是助力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更好地兼顧時效與成本,這是達達快送所不具備的優勢。 事實上,美團配送、蜂鳥即配最大優勢在于訂單量大且穩定,前者美團外賣穩居行業第一,后者獲得阿里系訂單加持。反觀達達快送只能獲得京東部分訂單支持,還不是全部,而京東在電商領域的地位不如阿里,也不像美團制霸外賣領域,帶給達達快送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需要指出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的數據顯示,如果將外賣訂單納入即時配送統計范圍,那美團配送、蜂鳥配送、達達快送市場份額分別為43%、24%、4.3%。對,你沒看錯,達達快送與兩大巨頭相差甚遠,美團配送更是一馬當先,其未深度參與外賣配送的劣勢暴露無遺。 畢竟,餐飲外賣仍是目前即時配送市場最搶手的細分品類,占比高達七成。隨著美團配送、蜂鳥配送相繼向社會開放運力,均不斷強調“送啥都快”,達達能否守住生鮮果蔬、零售便利配送的大本營還是未知數,而閃送、順豐同城急送等玩家蓄勢待發,無形中為達達快送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