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騰訊也有煩惱,也會被排斥觀點
“我大概只聽懂不到30%,感覺就是不明覺厲,所以是很厲害,”在今日由清華經管學院舉辦的“科技·驅動成長”論壇上,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開始自己的演講前說道。
“我大概只聽懂不到30%,感覺就是不明覺厲,所以是很厲害,”在今日由清華經管學院舉辦的“科技·驅動成長”論壇上,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在開始自己的演講前說道。
在幾分鐘之前,他正坐在臺下聽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ain K.Kobika講解他的研究成果以及未來的應用。
對,就是因為下面這張圖引發的一系列探討。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ain K.Kobika在講他的學術成就
Brain教授的研究確實讓人不容易理解,而他的演講不由的帶我們對一些前沿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值得一提的是,Brain除了是一名諾貝爾獲獎者外,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的這種雙重身份,在國外的學術和科技領域是非常常見的。而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的身份也非常多元,他同時也是投資人并創辦有自己的企業。
馬化騰講道,前段時間曾祝賀張首晟教授發現了“天使粒子”。而且他還發現,張教授在朋友圈直播了美國的日全食并非常有興趣的講解了日全食原理。對此,馬化騰調侃道,“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一個好的企業家”。
馬化騰坦言,自己也曾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沒有實現。不過,騰訊通過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合作,在用另一種方式探討和研究科學技術。在他看來,斯坦福大學是創新的源泉,商業和科技方面做到了完美的結合,這都是值得中國學習的。未來,中國應該在產學研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對于騰訊來說,公司怎么看商業與科技的結合呢?馬化騰表示,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全球市值前10的公司,大部分都是金融和能源公司。如今,前10大公司中,有7家是科技公司。就在這一兩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騰訊和阿里也有幸進入了Top 10。這種變化確實會給人一些觸動。他說道,聽說高盛這家投資銀行也開始說自己是科技公司,說他們超過1/3的員工是研發人員,而且其研發人員已經超過Facebook(待求證)。他對此調侃道,投資銀行都如此努力,所以騰訊更沒有什么理由推脫的了。所以說,科技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這波浪潮中,騰訊可以做什么呢?騰訊以前在社交、通訊、金融、數字內容方面有所積累,未來公司可以從AI、云和大數據這三大基礎方面出發與產業界和學界合作。馬化騰認為,未來所有的企業都會在云端處理大數據,這基本會是一個很普遍的模式。很多企業不愿意將數據放在外網,但這種狹隘的思想已經過時了。就好像以前大家都不愿意接入電網,而是自己在家建一個發電廠。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過去用電量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的指標,未來這個衡量指標將是用云量。
除了在這幾方面的探索外,馬化騰還談到了公司的CXO網大為,他目前所看的產品和投資的方向都不是騰訊當下在做的事,包括太空、阿根廷的衛星公司、醫療、基因等。騰訊在關注科技的方方面面,當然騰訊還投資了特斯拉5%的股權。對此很多人都看不懂,但馬化騰認為,特斯拉象征著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而且還會涌現很多源源不斷的黑科技,這樣做騰訊會更接近未來科技。
騰訊緊追各種科技,從近幾年公司的頻繁投資便可知一二。不過,這種四處撒網以及站隊式的投資卻讓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有一點不滿。當著馬化騰的面,他坦言這使得創業公司的發展頗為艱難。對此,馬化騰表示,騰訊最近幾年已經開始做出改變,比如建立開放平臺、眾創空間等。而且做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煩惱,也會被排斥。比如因為一些原因,騰訊不能投資張首晟的基金。另外,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遍及大街小巷,其實騰訊并不排斥另一家,但另一家并不是這樣想的。
馬化騰還表示,騰訊目前遵循”半條命“戰略,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在騰訊內部,目前公司很多業務都不做,而是發揮核心優勢;而且騰訊的投資可以只占小部分股份,不必要非得控股。他還坦承,目前的狀況不完美,但是公司有時候也沒辦法。
來源:36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