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并購被指“自己買自己” 借殼說法不絕于耳觀點
宣亞國際本周公布的收購映客交易細節引起了業界諸多猜測,該公司擬以28.95億元現金收購映客管理團隊48.25%的股份,而這筆現金又來源于映客的股東。
宣亞國際本周公布的收購映客交易細節引起了業界諸多猜測,該公司擬以28.95億元現金收購映客管理團隊48.25%的股份,而這筆現金又來源于映客的股東。隨即便有業內人士指出,映客此次“賣身”實質上是自己買自己,頗有“借殼上市”的嫌疑。
“回轉壽司”般的收購套路
據宣亞國際公布的交易方案,映客的估值約為60.6億元,低于此前的70億元估值。宣亞國際將以28.9億元現金收購奉佑生、廖潔鳴、侯廣凌、映客常青、映客歡眾和映客遠達合計持有的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8.2478%的股權。
據了解,宣亞國際此次收購映客所用的資金,其中約74%都是來自映客的創始團隊,即奉佑生、廖潔鳴和侯廣凌。從公告來看,奉佑生、廖潔鳴和侯廣凌以資金入股宣亞國際股東,宣亞國際股東將現金借給宣亞國際用于收購映客,映客團隊收購款到賬后,又拿出21億對宣亞國際股東進行增資,資金來回轉了一圈。一場數字“回轉循環”游戲后,映客被裝進宣亞國際,方才有了媒體所說映客“自己出錢買自己”一說。
宣亞收購映客,有評論稱其為“蛇吞象”。而從業績來看,映客最近財報顯示,2016年該公司營收43.37億元,凈利潤為4.8億元。國內最大的網紅經濟平臺今日網紅發布的《2017直播行業半年報》中,映客流水21.88億排名第一。反觀宣亞國際,2016年營收為4.67億元,凈利潤為5871.01萬元,單從資本上看,映客是其9倍之多。
至于映客為何要選擇風生水起之時出售?有業內人士對此的看法是:映客“賣身”,標志著秀場直播模式的紅利消失殆盡,第三方數據機構的分析顯示,映客的增長頹勢已顯,且口碑聲量方面存在下滑態勢。加上進入2017年以來,直播行業開始嚴肅整頓,已有超過70家平臺被清理。映客選擇高位出手,很大可能是出于現實考慮,若在殘酷的市場洗牌中被競爭對手給擊倒,跌入谷底后怕是很難再爬起來。但映客的出售對象卻是跟自己股東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宣亞國際,因此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對此映客并未正面回應。
“借殼”之嫌迷霧重重
宣亞國際公布的交易方案指出,本次交易前后,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均未發生變化,所以本次交易不構成借殼,無需提交證監會審核。但業內有不少媒體對此不以為然,并稱其“不是借殼卻勝似借殼”。
據了解,交易前張氏夫婦所持有的宣亞投資以37.5%的股權控股宣亞國際,交易后映客創始團隊占據宣亞投資部分股權,張氏夫婦持有的宣亞投資100%的股權降至57.99%。有分析指出,此時宣亞國際的四大股東:宣亞投資、橙色動力、偉岸仲合和金鳳銀凰,由于映客團隊在此次資本輪回中增資,所以映客團隊持有宣亞國際的股份已經超過實際控股人張氏夫婦。針對此說法,宣亞國際給出了一份映客團隊的承諾函,保證交易完成60個月內不會謀求控制權,以此避開借殼上市的嫌疑。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中國證監會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相關文件要求,仍需對該公司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進行審核,是否存在“借殼”之嫌還有待查證,映客與宣亞的說法能否得到相關機構的認可也是一個疑問。據藍鯨TMT報道,澄泓研究一位分析師表示,“感覺這個方案要通過證監會那關很難,畢竟宣亞不是聯通。”據此,藍鯨TMT甚至判斷,本次收購可能面臨失敗的境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