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是堅硬如鐵的泡沫,因為A股沒有亞馬遜和谷歌金融
過去一周的中美股市同時出現了奇觀,這邊是茅臺暴漲,市值從10天前的7000億變成了8000億人民幣。
過去一周的中美股市同時出現了奇觀,這邊是茅臺暴漲,市值從10天前的7000億變成了8000億人民幣。
那邊是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龍頭暴漲,谷歌市值超過了7000億美元,與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差距進一步縮小。
你說要是反過來該有多好呀——美國有一只來自阿拉斯加白酒股屢創新高,中國有一家深圳或北京的科技公司市值登上世界之巔。暖風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讓我們回到殘酷荒誕的現實來。
堅硬的茅臺
茅臺究竟有沒有泡沫?茅臺徹頭徹尾就是一個泡沫,用經濟學的話說叫做“一種貨幣現象”。茅臺市值超過了中石化,幾乎相當于兩個中國神華。你去問問巴菲特,如果允許他用3000億人民幣買其中一家,那么他會選誰?
茅臺酒的儲量產量有限,也沒有什么技術創新之類的推動力,茅臺的估值就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假設之上,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喝茅臺,所以茅臺不僅不愁賣,而且物以稀為貴,價格還會越賣越高。
這個假設顯然是不成立的。2000年初,魚頭泡餅風靡北京,我從廣州到北京去出差,我的大學同學都要特意帶我去吃一頓。過了五六年后,我回到北京工作,同事開始給我津津樂道的就是海底撈了。
對于消費品的生命周期,7-Eleven的創始人鈴木敏文有個形象的比喻:
商品的生命周期從“富士山型”轉向“茶杯型”,再到現在的“鉛筆型”。翻譯一下,就是消費品流行興起的速度越來越快,消失得也越來越快。
真有永生的消費品嗎?曾幾何時,大眾的polo車還被粉絲稱為“神車”呢。
現在已經有不少的茅臺酒被人拿去囤積了,這跟當年的蘭花和普洱茶炒作有什么差別?名牌白酒天然的護城河效應自然無可置疑,但護城河是用來防守而不是攻城拔寨的。
如果這個類似“喝茅臺得永生”的神話假設不成立,那么茅臺的高增長就是不可能持續的,自然也就不可能維持超過30倍的動態市盈率。
即便如此,我并不認為茅臺的股價就不會再漲了,甚至在較長時期內,茅臺股價依然大概率會上漲,甚至不斷創造新的奇跡。當然前提是沒有什么突發事件,尤其是政策。
既然是如假包換的泡沫,那為什么還可能繼續上漲呢?這是因為茅臺是一個堅硬如鐵的泡沫。理由主要是如下3個效應:
1、技術周期斷檔效應。A股完美錯過了互聯網技術周期,騰訊阿里這些新經濟龍頭無一例外都到國外上市去了。整個市場沒有代表現階段主導性技術的增長龍頭帶動,茅臺至少盈利豐厚,增長迅猛。如果A股不僅有騰訊阿里,還有谷歌亞馬遜,那么茅臺至多是一個小家碧玉而已。
2、價值落差效應。就是說,市場上有價值的明星企業太少,前幾年連一個一毛錢不值的樂視網都能成為創業板龍頭,何況貨真價實、人見人愛的茅臺酒呢?
3、產業寡頭效應。中國經濟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創業期,各行各業都開始形成了寡頭,這是產業演化的必然,是好事,無意義的競爭消耗將大幅減少,價值創造將大幅提高。寡頭效應長期未被市場覺察。地產龍頭萬科的價值被低估了那么久,最后還要一個野蠻人來幫大家壯膽,你說資本市場究竟是聰明人太多還是笨蛋太多?
遠去的勝利
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么一家窮鄉僻壤的酒廠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地成了我們股市最大的明星?
在互聯網技術革命上,中國與美國幾乎是同步的。美股的前5大市值股票FAMGA(臉書、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無一例外都是這次技術革命的受益者。沒有石油公司,沒有銀行,也沒有沃爾瑪。正是這些股票的飛漲,不僅帶著美股走出了金融危機,還帶著美股創出歷史新高。
既然如此,我們的股市怎么還會讓猴子稱大王呢?
答案還不清楚嗎?如何行動還不清楚嗎?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為什么當年騰訊和阿里去香港和美國上市了,活在當下吧。
就說現在,騰訊和阿里為什么不可以在A股也發存托憑證,這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僅可以發,而且完全可以馬上就發,那為什么不行呢。那些要拆VIE回來的績優股,為什么不馬上放行?連貧困縣都可以給綠色通道,這些新技術績優公司為什么不可以給?
美團、滴滴、小米等這些明星公司,為什么不能讓它們今年就全都在A股上市?
而趣店這種為人民服務的公司,就讓它留在美國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