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實踐受挫,無人卡車、無人送貨車能否率先落地互聯網+
自動駕駛汽車頻發事故,無人卡車、配貨車、木材車...可能要先一步投入商用啦!
一鳴網7月19日前沿觀察:(謝東霞關注人工智能、物聯網)近兩年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全球新風口,據《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了48.2億美元。近一年來有25家公司獲得加州無人駕駛路測許可,無論傳統汽車公司,還是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都推出了自動駕駛車型。
早在2009年,Google X實驗室就正式啟動谷歌無人駕駛項目,今年5月底谷歌母公司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Waymo宣布將正式商業化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投入數千輛無人駕駛汽車。7月5日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宣布,全球首款L4級(指有限制條件下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即將在國內各地開展商業化運營。
自動駕駛汽車的門檻都要被蘋果、谷歌等巨頭擠爆了,但經過幾年的火爆發展,卻一直停留在測試階段,自動駕駛汽車商用落地的腳步為何如此緩慢?主要是人們對于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十分忌憚,事關性命,大家不可能愿意去嘗試一個故障頻發的項目。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Google、Uber等都無一幸免地遭遇了無人駕駛汽車事故。
Google的一輛Waymo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Chandler市遭遇車禍,肇事車輛本田汽車為了躲避另一輛車撞上自動駕駛模式的Waymo,本田汽車車頭幾乎完全損毀,而Waymo車輛左側遭遇撞擊,車身損毀嚴重,慶幸的是輔助駕駛人員沒有大礙。
而Uber自動駕駛車輛造成了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車輛撞死行人的事故,事故車輛為沃爾沃XC90,事發時正處于自動駕駛狀態,時速約65km,且駕駛席上有安全駕駛員。事故發生后,Uber關閉了在亞利桑那州的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項目。
特斯拉“自動駕駛”更是在美國和中國造成了多起車禍死亡事件,最新的一次車禍事故發生在今年3月份,在加利福尼亞州芒廷維尤一條高速公路上,特斯拉的ModelX型運動型多功能車,撞上混凝土隔離帶。車身前部損毀嚴重并起火,引發后方兩輛車相繼追尾。
一次次的事故證明了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成熟,也促進研發公司在不斷改進,不過要達到足夠的安全標準,得到大家的信任,還得繼續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不過在器材、貨物的運輸配送方面就沒有太多的顧慮了,無人卡車、配貨車、木材車等可能要比自動駕駛汽車先一步投入商用啦!
目前,圖森未來已在河北進行了上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真實環境路測,有5輛自動駕駛重卡在國內某港口進行物流運輸測試,預計在今年年底將達到25輛左右。據圖森未來COO郝佳男表示,預計在2019年,實現無人重卡大批量生產。
京東無人配送車已在北京、西安等地展開應用。可辨識紅綠燈、自動避讓行人和自主停靠配送點,除正常的充電和維護外,其他時間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訂單配送任務,幫助配送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十倍。
瑞典Einride公司近日推出了,“新款的 T-Log”,專門運輸木材載重量高達16噸。可以通過Phantom Auto遠程遙控,可以在泥土和碎石路上自行駕駛,成功駕駛農村未鋪設的道路,這項技術可以幫助Einride克服越野駕駛的障礙。
蘇寧的“臥龍一號”可能是目前無人配送屆的顏值擔當!并在今年6月份率先開始常態化運營,臥龍一號會繞路、會乘電梯,可實現從戶外到室內的無縫切換。不管是惡劣天氣還是深更半夜,臥龍一號都會時刻待命,為用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完成“最后三公里”甚至“最后一公里”的快遞配送任務。
無人駕駛應用于物流運輸相對于乘用車所面對的場景,復雜度較低,方便更快落地。在AI和物聯網等技術支持上,實現物流業的無人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解決物流配送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從物流最小環節開始,擴大到應用、平臺和數據產品服務等多維度的在智慧物流產業鏈,改善城市的交通水平,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