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什么樣的“黑科技”來拯救中式教育?智能
科技進步刮起新的風暴,為教育的進步帶來一個嶄新的環境。如何抓住當下的機遇,是現在擺在教育行業面前的一道問題。
當上個時代還在癡迷“藍翔”式技術教育以便以一技之長出人頭地的時候,精英人群早已經將子女的教育版圖從“德智體美勞”拓展到情商、智商甚至是財商教育范疇。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圖譜已經發生改變,這不止是出于基礎教育的涉獵范圍的變更,更是科技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長在引導子女繼承家族悟性的同時,也為培養下一代的邏輯思維能力不遺余力;他們不但要求在題海應試教育中能跨越就業門檻,也希望下一代能夠自我蘊育超越遺傳的性格和風范。
不得不承認的是,當下對于中式教育的反思多過實際的調整操作。具有覺醒意識的家長們一方面艷羨發達國家學童教育的先進,一方面卻又不得不選擇在現行教育體制下獲得出色的排位。商業驅動科技的今天,務實的教育革新卻缺少進化版的精英培訓平臺,孩子們無非是在完成繁重課業的同時,變成一臺不折不扣、繼承父輩命運枷鎖的復印機。
中式教育模式僵化落后
相比起日新月異的科技,中國的基礎教育卻依然緩步難前。千年以前教育就是老師帶學生的應試教育模式,千年以后,即使電視、無人機、AI的出現,中國的教育模式也只是形式上有微調,但師生傳帶的應試教育模式依然沒有改變。幾乎大部份師生真實的認識是,學習就是為了考高分數,而過程中卻沒有收獲的快感。
模式的僵硬之外,教育知識體系的僵化也多被人詬病。現在教育知識體系,依然是語、數、英、物、化、生、政、歷、地一套的高考模式。6+3+3年的教育,幾乎全是為了高考打基礎、做鋪墊。許多業內人士感嘆,中國的教育只能教出愚笨的工作者,卻不是頭腦靈活的社會精英。
從民族的角度來看,教育是維持整體民族高素質和先進思維的一種手段;對個人來講,教育是提升自身社會價值,尋求更高成就感的途徑。無論哪個方面對于個體而言受教育都是利己的私有資產。通過學習人們可以獲得精神的滿足感,甚至能夠實現自我超越。這不止是發生在義務教育時期,對于已經成年并參加工作的工薪階層來說,接受教育仍具有必要性。
然而,工薪族接受適應職業和滿足興趣的教育窗口又太過狹小。雖然在北上廣的都市中獲取繼續教育的機會相對容易,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優秀的教育機構在地理上過于分散,而且水平參差不齊,最終只會導致乏味大于收益。當人們轉向網絡尋求“黑科技”帶來的學習機會時,又發現相應的信息過于碎片化,并且優劣難辨無從下手。
教育模式的僵化降低人們學習的熱情,最終導致整個社會、整個民族都出現一種夸夸其談、人浮于食的現象。近幾年教育業研究認為中國的學術環境過于浮躁,使學者很難靜下心來做研究。
AI智能平臺實現定制化教育
試想若有位這樣的“完美老師”,它能夠及時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識結構,構筑符合學生習慣的教學方式、實時獲得受教育者知識體系中存在的欠缺、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學習熱情、引入與時俱進的知識庫,那么教育或許會變成簡單而且有趣的過程:在這位“完美教師”的帶領下,人們可以快速地學會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輕松地獲得精神的滿足感。
對于普通人有限的精力來說,擔任“完美教師”的角色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人工智能來說“黑科技”的應用并非沒有先例。據報道,在近日的“互聯網+支教”活動中,創維集團為自己電視產品中內置的酷開6.0系統中添置了K12教育模塊,讓電視一秒變身住家名師。
如今知名電商平臺都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云計算能力,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分析,預測消費者的購買需求,然后進行相關的商品推送。相應的,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對用戶的興趣愛好、閱讀習慣進行分析,推送合適的學習方案和相應的課程教師,那么學習將不再是集團教學式的“大鍋飯”,而是私人定制的“營養佳肴”。而定制化落地的最有可能接盤者,除了被寄予厚望的超大屏手機和平板之外,擁有聯網、清晰展現、互動功能的智能電視產品將有可能成為未來家庭教育的最佳窗口。
如今的智能電視及其平臺尚無智能教育的成功先例,對于家庭私有教育最有力的接棒者,還需要具備宏遠目光的智能電視品牌來實現人們日益增長的接受教育的需求。國外研究機構研究分析發現,智能設備的用戶更迫切需要的知識和精神層面(Mental Level)的接觸,諸如情感皈依、精神寄托、個人素養增長、價值肯定等層面的內容,目前智能電視產品的Physical與Mental比值(P/M指數)過高,商業化內容過分注重功能性,導致用戶無法在電視機本身上實現更貼近“精神層面”的檢索需求。
定制化的教育模式進一步發展,則會使教育模式顯得多樣化。中國教育界常說因材施教,教育方式的多變一直是教育界所倡導的。如今,人工智能可以聯動手機、電視等多媒體平臺,發展出多種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習語言為例,想學習口語的人可以向母語者學習正確的發音,想學習語法的人可以向相關的教師學習系統的語法。多樣化的選擇也讓水平不同的人都能接受適合其相應水平的教育達到,“有教無類”的境界:在人工智能面前,無論是博士還是初中生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有接受高品質教育的權利。
科技進步刮起新的風暴,為教育的進步帶來一個嶄新的環境。如何抓住當下的機遇,是現在擺在教育行業面前的一道問題。俗話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育應當積極和手機、電視、甚至VR、AR等多媒體平臺進行結合,探求面向未來科技時代的新教育模式。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