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找房發力99公益日:不只為品牌的營銷,更是靈魂的洗禮觀點

貝殼的商業活動還是公益行為其實都殊途同歸,公益方面的投入勢必會為貝殼帶來巨大的品牌價值,因而我們在稱道貝殼在公益行為的同時。
(文:劉志剛)近日,由騰訊率先發起的99公益日正在如火如潮的進行。而在今年參加的企業名單當中,貝殼找房這家今年剛剛推出的平臺赫然在列,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精于心,善于人,行于事:成立尚短,但擋不住自帶的“公益基因”
作為今年的99公益日參與的企業之一,貝殼找房的投入力度相當大。設立了500萬元配捐基金,用于支持愛佑慈善基金會的“愛佑晨星——孤貧兒童多病種醫療救助項目”。
在具體使用方面,為了鼓勵更多的網友一起參與,使得活動的影響力擴大到最大化,貝殼本次投入的500萬基金采用配捐的方式進行捐助,300萬元以“1:9”的固定比例配捐,200萬元以 “1:10”的隨機比例進行配捐。因此,網友每捐助1元錢,貝殼找房最高將配捐10元錢,這也吸引了大量愛心人士的積極參與。
與其它成名許久的品牌做公益不同,貝殼成立不過半年有余,但在許多公益項目上卻都可以看到這家年輕品牌的身影。例如今年夏天,貝殼找房在多個城市展開清涼接力,為辛勤奉獻的社區工作人員給予關懷和感謝。再比如貝殼在全國10個城市落地5KM城市賽,并設立“社區跑服務站”提供支持。
貝殼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作為一個年輕品牌,盡管所要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已經夠大,但依然可以在公益道路上不斷前行。不僅僅有直接捐錢捐物的“雪中送炭”式慈善,更有“催化式慈善”跑步等公益行為。
從行業顛覆者到公益“擺渡人”的殊途同歸:為兩億家庭品質居住提供連接
文化架構決定行為選擇,事實上,企業的任何行為活動從根本上講都歸結于企業文化的引導。同理,也只有真正成熟的企業才會在清晰和完整的企業價值導向下進行各類活動。因而我們在稱道貝殼在公益行為的同時,也要與其最底層的價值觀放在一起。
如今看來,貝殼絕對是一家愿景和價值觀驅動的公司,盡管是成立幾個月的品牌,但它無論是從公益行為還是從商業行為表現來看,其實都聚焦在同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兩億家庭品質居住提供連接。
貝殼的價值理念投射到業務模式就是重模式,因為重模式是提升品質的必要前提,這種模式被視為新物種被頻頻議論。這個理念折射到公益上就是圍繞家庭生活做公益,不管是社區跑、清涼接力,還是如今的愛心捐贈。比如,此次“愛心加倍卡”活動,其實也是圍繞家庭領域展開。兒童是家庭的希望,兒童的健康與否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讓每一個有著病患兒童的貧困家庭找回幸福,提供“愛的連接”,這也表明了貝殼對用戶“住”的品質從外在物質上升到精神層面。符合為兩億家庭提供連接的公司理念,也是真正走心的公益行徑。
有這樣一個說法,商業與公益其實只有1%的不同,那就是是否以盈利為目的,剩余99%其實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為人創造價值。貝殼的商業活動還是公益行為其實都殊途同歸,從“人”的角度出發,以不同的方式為切入點展開服務,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是企業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一種企業人格的“真人秀”。
“公益花”結“品牌果”:打造基于用戶心智下的最強壁壘
企業參與社會公益的行為屢見不鮮,這也是快速提升品牌美譽度,積累品牌價值的最好方式,但難在堅持、貴在堅持、誠在堅持。
公益機構和商業機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動力機制的產生和持續。而貝殼這家很明顯的商業機構,卻把公益行為像日常業務般實現了常態化,這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實上,無論是業務還是公益其實都是投入,有投入就有收獲,公益方面的投入勢必會為貝殼帶來巨大的品牌價值。
彎腰做慈善,站直樹品牌,貝殼一次次的公益行為其實也是一次次撬動人們內心深處感情支點的過程,讓用戶真正發自內心認同這個品牌,品牌與用戶之間形成一種情感的聯系。而這也是貝殼找房的 “護城河”。
由此可見,貝殼運用商業邏輯來審視公益,運用公益的邏輯來服務商業,這也讓各自多了一份謙遜和審慎,也讓兩股力量進行了交融,更好的在行業內外為“人”創造價值,公益花結出了品牌果,在未來,這一品牌價值也將為貝殼帶來無遠弗屆的想象空間。
如今,貝殼的配捐活動還在如火如潮的進行。筆者也盡了一點微薄之力,隨即也翻了9倍捐給了需要這筆錢的家庭,而與之相隨的成就感卻成百倍千倍般擴張。在此,筆者也希望通過此文能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去幫助那些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情,愿折翼的天使們在眾多的人士關懷之下能快樂的成長,讓全社會再次響起那經典的曲目: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