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已死》刷屏背后:別想讓全國人民都為設計買單觀點
《原創已死》,四個字的標題,10萬+的體量。NUDE衣架原創作者“一般工作室”,血淚控訴淘寶維權不力,惡意流量沖擊導致店鋪銷量銳減的文章,取得圓滿成功。
《原創已死》,四個字的標題,10萬+的體量。NUDE衣架原創作者“一般工作室”,血淚控訴淘寶維權不力,惡意流量沖擊導致店鋪銷量銳減的文章,取得圓滿成功。
比較 A&A communication向黃磊的“黃小廚”維權時的波瀾不驚,《原創已死》的成功顯而易見。
目前,“一般工作室”官方微博 給出了幾十個NUDE衣架的分銷渠道,多是比較有針對性的自媒體和高端生活電商,看來一段時間內銷路應該不愁了。
但“娜拉走后怎樣”,NUDE衣架遠沒到慶功的時候,他們該想清楚的,是怎樣才能實現長久的經營。
10 萬+勝利后的尷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原創已死》挑動的是任何為社會貢獻原創知識產權的人們的神經,作為碼字為生的專欄作者,我們理應兔死狐悲,感同身受,為同道中人鼓與呼。
類似的還有兩個例子。 電影《百鳥朝鳳》可以因為制片人下跪引發大家去看,《二十二》可以因為馮小剛的微博吸引大家去看,增加排片 。
這都沒問題。因為電影營銷真的就靠吼那一嗓子,它只發行一次,買了不占地方,不花太多錢,還有 App 打折。
消費者決策看電影通常不用考慮預算,可以說實現了 財務自由等級中的電影院自由。但衣服呢?家具呢?裝修呢?買之前真的不考慮一下么?
這就是為什么NUDE衣架在如今取得了階段性輿論勝利后,馬上就要進入一個無比尷尬的境地當中。
NUDE衣架訴諸和《百鳥朝鳳》《二十二》以及羅爾——就是那個羅爾——一樣,最大限度的激起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同情。(這也是個技術活,因為 10 萬+真的需要發文者過硬的實力,洶涌的感情,悲慘的故事,再加上發布時沒有跟其他熱點撞車的一點點運氣。)
然而這種同情盡管歷盡艱辛,依然具有速來速走的特點。短時間內激發的熱情,不足以支撐快要解散了的團隊的長久銷量,而更有可能像是為共享單車代工的自行車廠一樣,在產能短暫的打雞血后,面對難以為繼的尷尬現實。
別想著叫全國人民都來為設計買單
說到共享單車,1元1小時夠便宜的了,但還是有人想不斷免費騎。直到官方基本免費后,密碼共享群才消停。這說明什么?說明 市場對共享單車這個產品的定價就是無限接近免費。
說到設計不值錢,為啥名創優品會火,米家會火,網易嚴選開個頭,大家都開始說XX大牌代工廠生產?這說明市場對這類產品的定價,就是去除設計溢價之后的價格。就這么殘酷。
“功勞不等于苦勞”,社會不認可原創設計的價值,僅僅說“你知道我們有多努力嗎”是救不了原創的,只有獲得認可與回報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
這就等于說,在現有環境下, 絕對不能試圖讓最終用戶承擔設計價格 ,除非把產品擺在方所和鐘書閣。
對吧?你得找那群不那么在乎錢的主兒。要求面向全國人民的網購平臺承擔打假的主要任務,弘揚正版價值,真的無異于緣木求魚。
以阿里為例,就算是海外大牌維權和提告,以及美國把阿里放入“惡名市場名單”的震懾,都完全無法令阿里根治假貨問題。是的,我知道平臺們有這個義務,但就算你打死它,它在這個問題上也做不了太多。
所以,如何挑選合適的分銷渠道,對原創設計者來說是一門學問,而實際上也有專門做設計分銷和設計師外包牽線的平臺,他們知道你除了設計什么都不懂,也愿意為你做這個咨詢服務。
那怎么辦?
現在,針對沒什么名氣的原創設計者,有幾個可行的路子可走。
其中一個解決辦法是 主動聯系平臺合作,獲得自己應得的那部分收益 ,這樣即使很無奈的放任盜版假貨,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計。
這就例如自媒體平臺們,針對有原創能力的作者給出保底收入扶持。平臺是完全愿意花錢養作者的,因為都沒人寫東西,平臺時間線里流動的內容,就會如一潭死水,會爛透了。
NUDE衣架在國內首發時,也曾選擇淘寶眾籌,并獲得 2014 年度淘寶眾籌的“最佳工藝美學獎”。
但眾籌成功并不等于讓淘寶官方注意到了,因為大公司的各個部門之間通常是難以互通有無的。它還得想辦法去找到各大平臺更接近官方的人士。
另一個解決辦法,就像NUDE衣架這次發文后找到的分銷商一樣, 找買手,找自媒體,找垂直電商。
我還記得《穿普拉達的女王》里最出彩的那段話,告訴你時尚產業與每一個人的吃穿用度都有密切關系。一種服裝流行趨勢的生命周期,通常是從T臺,到奢侈品,到一線大牌,到快時尚品牌,到淘寶貨和地攤。
“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業之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里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里。”
長期以來,大型時尚雜志和媒體人成為壟斷時尚風向標的當權派。但就像傳統媒體話語權旁落到自媒體一樣,米蘭達們的權利也逐漸下放到微商的買手那里。
如今,時尚不是雜志一出,萬人空巷的單一評判標準,而是小圈子小社群,各有各的小生態。
我注意到NUDE衣架獲得了包括紅點最高獎、各種展覽的背書等等。如果在比較識貨,或者比較在意生活品質的人群當中,這些獎項完全能支撐它賣個好價錢。而且,真正優秀的產品,在氣味相投的自媒體營銷之后,一般是要用搶的。
你一個設計溢價這么高的產品,非得跟人家量產地攤貨擺在一起賣,然后都一起看淘寶直通車的眼色,這不是明珠暗投,又是什么?
最后
寫到最后,我對這次《原創已死》刷屏,其實是有點擔憂的。作為一個依靠 10 萬+爆文起死回生,獲得續命機會的案例,它繼續在消費我們朋友圈文章的感動配額,提高我們被文章觸動和轉發的閾值。
《原創已死》用了這一次火爆的機會,自身的輿論成功確實得來不易,但也讓后來的同行或有類似遭遇的人想要出頭,變得更困難一分。
用什么辦法,能讓更多中國的原創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名、變現、持續發展的方法和道路呢?
其實還是得依靠提供服務的各方持續不斷的教育,更主動的發現發掘。如果真的是服務設計師的,就得從展覽,從學院,從Dribbble和Behance去主動發現,主動聯系他們。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個美好愿望。
我覺得原創不會死,一直都沒有死,哪怕是在中國。獲得商業力量的支持不丟人。我們搞互聯網的,信奉了“學會文武藝,賣給A與T”,不也大部分活得好好的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